来自 社会 2019-12-05 17:46 的文章

94岁剪辑师傅正义因病逝世影视圈少了个王麻子

原标题:影视圈少了个王麻子

  92岁生日,傅正义参观电影主题的展览。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傅正义在剪辑台上剪片子。

  1999年,傅正义剪片子《李知凡太太》。

  傅正义家挂着“影视王麻”的题字。

  傅正义在家中伏案写作。

  跟影视剧打了一辈子交道,傅正义得了很多称号,最著名的那个,还是影视界的王麻子。那是导演谢添给的,因为在影视圈,他的剪刀最麻利。

  他是一名剪辑师。剪片子时,他眼上总架着修表匠的放大镜,一刀下去,咔嚓落在最准确的剪辑点上。剪好片头片尾后,他左手腾空一甩,把长长一段胶片抛到空中。站在身后的徒弟伸手去接,把片子放在两侧的片篓子里,“他剪片子很快,动作也很帅”。

  尽管早在上世纪50年代,剪刀已经极少出现在电影厂的剪辑室里,取而代之的是手摇剪辑机、电动剪辑机、鼠标,但傅正义到晚年还把剪刀挂在心上,“我爱剪刀,就像爱自己的生命”。

  他第一次握起剪刀独立剪片是在上海,剪了《三毛流浪记》,那时他24岁。

  11月15日,94岁的他因病去世。他已经剪出了一个丰富的世界:从电影《三毛流浪记》《小兵张嘎》到《伤逝》《知音》,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电视剧,约600部(集)影视作品都经他的手走进中国人的屏幕里。

  他可以把7个不同内容的镜头,剪成25个短镜头,让本来慢的节奏变得很快。也可以在电视剧《红楼梦》“凤姐之死”的片段中,在雪地拖行王熙凤尸体的各种景别画面上,多次闪回昔日凤姐不可一世的骄傲模样,形成对比,配上乐曲,渲染悲凉的情绪。

  他的剪辑曾骗过无数观众的眼睛。电视剧《红楼梦》里,饰演王熙凤的演员邓婕个子不高,与高个子“贾琏”演对手戏不般配,化妆师给邓婕穿了一双三寸高的鞋。过门穿户时,邓婕一抬脚迈过门槛,就“露了馅”。

  他在王熙凤抬脚的瞬间下剪,插接上屋内人物中景、近景的反应,再接她已进门在房内的镜头,成功以假乱真。

  另一次,在制作武打片《神秘的大佛》时,导演张华勋发现其中一段武打动作不够快,“显得不够真”。傅正义在剪辑台上翻来覆去审度样片,最后用多个镜头交叉组接,调整节奏,让戏更真实。

  张华勋评价,他的剪辑弥补了演员表演的不足。主演刘晓庆也说:“在他神奇的剪刀下,我的功夫变得非常高强。”

  在他看来,高水平的的剪辑师必须让观众看不到影片剪辑的痕迹,这也意味着,极少观众会记住剪辑师的名字。他成了只有导演和制片厂知道的名人。

  张华勋说,他既能从导演的角度琢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也能从摄影师的角度保护画面美感。一旦发现不对劲,他会第一时间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那时,选择直接向导演提出想法的剪辑师并不多。由于中国电影是导演中心制,有很长一段时间,剪辑师被默认为做纯技术性的辅助工作。但他会直接告诉导演“你这样不对”。

  他的脑子转得很快,有些导演甚至跟不上他的快节奏。他的徒弟周新霞记得,有时反复沟通后,导演还坚持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剪辑,他会不耐烦地把脸别过去,嘟囔一句“真笨”,然后坐回剪辑台上,实现导演的想法。

  刘晓庆曾回忆,有一次她去电影厂,碰到傅正义和一个大导演拍桌子争论,然后拂袖而去,“听说最后还是这个大导演亲自上门,才把他请回来”。刘晓庆评价,很多大导演,视他为知音。

  拍桌子的底气来源于他下功夫研究每一个剧本。读完《神秘的大佛》剧本后,他马上到张华勋家交流。在乐山拍摄时,他提醒张华勋要多拍当地风光的镜头。剪辑“寻找怪面人”片段时,他让张华勋再补拍一些火把、小鬼的短镜头,营造紧张的氛围。他对着第一次独立执导的张华勋说:“这是你生的第一个儿子,你一定要把它弄好。”

  作为影片的第一个观众,他将每一部片子都视为自己的孩子。每次对胶片下剪前,他要披上白衣服,戴上白手套。曾和他合作过的导演孙秀樱说,他从来没有机械地按照分镜头脚本为导演剪辑,而是借助“剪刀”,表达自己融入片子后想说的话,提高影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