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19-11-30 15:43 的文章

遵循新闻规律:有机运动的必要性与条件性

(广西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摘要:规律是事物之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马克思认为报纸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1]他提出的“报刊的有机运动”规律便可视为报纸乃至新闻的内在规律之一,遵循新闻的内在规律是实现有效传播的前提。今天,此规律依然能为新闻真实的实现提供可行之策,但如今的新闻有机运动的实行是有条件的,即社会的辨识力、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制度的保障性,缺一不可。

关键词:新闻规律;有机运动;必要性;条件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0-0000-04

1842年底,“《莱茵报》因发表驻摩塞尔记者关于当地农民生活状况的通讯而受到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的指责,理由是这些通讯没有详尽地讲述一切细节和全部原因”[2]。马克思以该记者名义写道“一个新闻记者在极其忠实地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的呼声时,根本就不必随时准备详尽无余地叙述事情的一切细节和论证全部原因与根源。何况这样做需要许多时间和资料。一个新闻记者可以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复杂的机体中的一小部分,他在这个机体里可以自由地为自己挑选一定的职能……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3]在此,马克思提出了报刊的有机运动规律,阐释了事实被完全认识的实现方式。新的传播时代下,传播格局、媒介形态等都已发生变化,有机运动规律不再仅仅适用于报刊,而是融入了各种新闻媒体形态中,并仍然能够通过有条件地实行来为新闻真实的实现提供助推力。

一、马克思“报刊的有机运动”规律的内涵

马克思对报刊有机运动的阐述包含了他对新闻及新闻的作用、任务等的认识,他认为新闻最终就要以揭示事实为目标,而有机运动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必然途径。笔者在此将报刊的有机运动规律的内涵分为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事实的揭示是一个过程

在马克思看来,完整事实的揭示不是一蹴而就的,世界和事实都是动态发展的,是不断变化的,新闻记者每个人每次只能获取有限的一部分信息,而他们要做的只是“极其忠实地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的呼声”,每一个人、每一个阶段、每一份报刊都做到忠实地报道,并通过与事实的动态发展进行同步运动,全部内容最终就能逐渐得以呈现。

(二)事实的揭示应该分工

马克思认为一个新闻记者不需要一下子摆出所有细节和原因,而是根据自身的特点、自身的处境等如实反映仅能反映的事实即可。所有的报刊和新闻记者的总和在马克思眼中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体,而其中的每一个记者都只需负责一个部分的内容,最终事实的揭示需要的是整个机体的运作,而非个人作用。

(三)报刊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在多数人的观念里,新闻报道呈现出的信息必须是准确的,与最终的事实相符,但在马克思看来,这里的准确仅仅指的是每个新闻记者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下力所能及的准确报道,他允许一定的失实,并作出在有机运动的运作下,事实的揭示会沿着由片面向全面、由错误向正确的路径发展的推测,“今天它所报道的事实或所发表的见解中的错误之处,明天它自己就会推翻。”[4]报刊会在自己内在规律的支配和作用下一步步靠近真相。

二、新闻有机运动的必要性

新闻有机运动的目的是呈现新闻真实,即事实真实,事实逐渐呈现的过程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相似的,因此新闻有机运动的必要性来源于非人为性失实的必然性。同时,当下的传播环境日益复杂,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之间的冲突也日益明显,为了抢夺“第一时间”而放弃新闻真实的行为是偏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实性永远是新闻的生命,由此,新闻有机运动就显示出了现实价值。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下的非人为性失实

非人为性失实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非故意、客观性失实,由于客观物质世界与事物的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个事件时不可避免地具有片面性、暂时性甚至出现错误,这样的失实是不可避免的。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的过程是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总要经历多次反复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才能一步步靠近真理。新闻报道也是如此,发生一件事后,根据明确可靠的的新闻来源进行“极其忠实”的报道,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并要以此作为有机运动的起始点,在后续的报道中不断地将更新的、更完整的、更准确的信息对原先的报道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最终达到呈现事实、还原真相的目标。如2019年5月16日发生的“周口男婴失踪案”以及2018年发生的“乐清男孩失踪案”,虽然二者都属于反转新闻,但新闻事实本身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闹剧”,相关报道由失实到呈现真相,就是通过新闻有机运动纠正非人为性失实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