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教育产业的影响和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
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发展日趋活跃,全球AI+教育迈入大发展阶段。政策、资本、技术、消费合力驱动中国AI+教育发展,中国成为全球AI教育投资最活跃的区域。
2020年预计全球教育行业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人民帀,而AI+教育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7万亿人民帀,并将在将来一段时间中占据更大的比重。至今全球人工智能教育企业总数近3,000家,其中美国企业数量最多,超1,000家;中国则已排名第二,发展到了超600家的规模。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则是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特征。受到政策鼓励、技术曰益成熟等因素的影响,AI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企业的投入重点,其前景被资本市场看好。在相关技术应用还不深入的现状下,预计未来教育企业将持续加大对这些技术的投入,并从中获取技术红利。
2018年以来,教育市场发生了更多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政策监管趋严。2018年至2019年,中国教育市场在政策监管下逐步走向规范整合。随着市场结构调整的深化,教育市场的整体管理水平将有明显提升,从而会帮助合规企业提升以规范和品牌为主的行业壁垒。
二、用户需求发生变化。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向往着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其次,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增长,三四五线城市的家长也需要优质 教育服务的提供商。持续的增长使得诸 多教育企业和教育互联网公司进一步下沉:就业市场不景气使得以职业技能提升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大受欢迎。
三、持术发展推动更强。“AI +教育”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落地场景更多多样化。加之5G时代也即将来临,随着技术的发展,受平等优质教育的成本会越来越低。
四、资本投资更加谨慎。2018年投资和并购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在2019年可能投资情况会逐步走低。受资管新规的影响,投资机构将会更加谨慎。
市场变化中,教育发展机遇也大量涌现。机会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前教育市场面临重新定位
2018年中国幼儿园已经达到26.7万所, 其中民办幼儿园占比62%,公办及其他形式幼儿园占比38%。随着国家对幼儿园的政策调整,2020年中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大幅提高,其中普惠园占到80%以上。但是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尽管公办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2017年公办园在园的儿童总数只有 1,666万人,集体办及其他幼儿园人数达到362万人,而民办幼儿园则承担了2,572万儿童。国家财政的不足仍需要民间资本在学前教育领域发挥作用。
学前教育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当前商业租金价格每年上涨5%以上(这种压力在一二线城市尤为明显)。师资力量亦显不足——有幼教资质的人才资源相对较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也较低,从而也导致人员流动性大。尽管在未来出生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幼儿园数量不足问题 会有所缓解,但是大城市幼儿园仍然供不应求、优质幼儿园资源仍然紧俏。因此,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投入是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长短期发展的共同需要。
此外,国家对学前教育进行了更加规范化的管理。
2018年11月15曰,国务院发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方面鼓励普惠园:提出“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强调“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园,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同时,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另一方面规范民办园:明确规定了“社会资本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举办 的幼儿园、非营利性幼儿园”,“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2019年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发布,国务院再度强调小区配套幼儿园普惠性质,制定整改时间节点,明晰不同部门职责分工。同时公共资源属性及地域垄断特质促使小区配套园成为政策关注重点。这对经营不规范的盈利性小区配套园冲击在所难免。虽然政策一直强调小区配套园要按普惠园建设, 但是全国确实存在一定数量的小区配套园是民办盈利性质的。对于经营不规范的营利性小区配套园,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加强自身普惠性,增加普惠班级, 降低收费标准,但同时可以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二是选择搬迁新址在商业区重新开办营利性幼儿园。前者意味着经营模式的部分转变,后者意味着更高的租金成本和重新招生的成本。
已上市或即将上市企业需要积极调整转型道路
对于已经上市企业来说,主要对应策略是配合政府进行合规调整,加大普惠班的数量,探索多层次办园的模式,计划向其他教育市场进行拓展和收购。
对于正在上市且拥有幼儿园资产的企业而言,则需要剥离幼儿园资产,调整业务形式继续上市。 对于中小民办幼儿园企业,需要顺应普惠性政策积极调整,同时思考更多举办模式。
对于幼教方向投资基金,原上市退出计划受阻,未来募集扩张有一定挑战,需要尽快转换方向。
课外辅导合规经营成为首要任务
课外辅导市场在规范下依然保持增长。随着市场愈加规范化,中国课外辅导市场2018年依然保持持续增长,课外辅导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600亿元,增长率为17%。
2018财年新东方和好未来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57亿和109亿元,增长率分别是36%和64%,特别是好未来的净利润增长接近70%, 更凸显了K12课外辅导领域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新东方和好未来的学习中心在一线、二线城市比较集中,市场渗透率高,但对于三线以下的城市渗漏率不足1%,两者均以双师课堂和AI技术作为发力点,向三线以下城市进发争夺新的市场红利。
针对课外辅导行业的监管政策
学习类APP首先需要调整发展思路,向头部企业靠拢。在严管学习类APP的政策发布之后,各学习类APP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了整改,如关闭问题板块,增加学习内容等,但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于捜题APP来说,它们在内容上受到政策的限制较大,比如不能提供超纲奥数题,因此未来更多可能从技术形式上提升竞争力,如猿辅导、作业帮都在积极创新,使得AI在产品中有更多应用方式。
教学培训类APP,包括语言培训或在线课程等,在整改过后删去不符合课纲要求的课程,一方面可以加入更多符合当下热点的素质教育课程,如编程、 艺术等,另一方面也可转向技术导向。 其中语言培训类APP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因此整体技术发展较为深入,例如好未来旗下的 ABC Reading APP,在2018年的升级中采用了自主研发的语音测评、大数据等技术。
职业教育利好政策频出,市场呈现增速发展
尽管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行业的收入及培训人次稳步增长,但我国劳动力市场仍缺乏熟练的技术人才。《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对于教育形态提出了新的需求,特别是职业教育需求。这就需要深化产教融合的概念,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地衔接起来。
2019年1月24曰,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4月又印发了关于试点《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
总的来看,预计职业教育行业将在未来呈现出上升趋势。
在2019年上半年上市的9家教育企业中,跟职业教育相关的教育企业占到4所,其中IPO有3家,借壳上市有1家。
在香港完成IPO的3家企业为:1) 2019 年6月中国东方教育控股上市,成为了港股教育板块中最大的职业技能培训企业。中国东方教育集团下拥有新东方烹饪学校,新华教育和万通汽修二个品 牌学校。2)中国科培为华南地区一家 民办高等教育营办商,旗下拥有两所学 校,一所是成立于2005年的全日制普 通本科院校广东理工学院,另一所为肇 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有汽车服 务、电子商务等专业。3)中国银杏教育位于四川,是一家提供高等教育服务和酒店管理的民办高等学校。旗下有一所独立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 酒店管理学院。
在国内A股实现借壳上市的则为中公教育,2019年2月21日, 亚夏汽车正式更名“中公教育”,预示着中公教育借壳上市成功,市值超过500亿元。中公教育主要提供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录、教师招录及教师资格等培训。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亦需看准细分赛道。纵观2019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对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人工智能全面深入影响教育产业
一、政府政策层面: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则是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特征。
2019年2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印发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编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
二、政府行动层面: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推动数字资源服务普及,建设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资源库。
三、市场反应层面:受到政策鼓励、技术曰益成熟等因素的影响,AI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企业的投入重点,其前景被资本市场看好。在相关技术应用还不深入的现状下,预计未来教育企业将持续加大对这些技术的投入,并从中获取技术红利。
自2016至2019年第一季度其间,共有26笔资金投向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领域。其中2018年,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投融明显增多,占到四年间获投总笔数的65%。从轮次来看,四年间57.7%的投资集中在种子、天使等早期轮次。
现阶段,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主要集中以下四大细分领域之中:K12教育(教育类专用名词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外语培训。
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将重构教育产业
人工智能将重构教育行业生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向用户提供人工智能教育内容、工具以及相关服务,通过接受用户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反馈,应用于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评、测、练” 五大环节,产生适合学习者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有效反馈意见。
这将重构教育行业生态圈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学习效率,重新定义教育行业。
人工智能重塑了学习体验,新型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中国教育发展正在走向智能时代。
语言、素质、职业教育成为VC/PE重要投资领域
从资金面来看,2010年以来,教育行业投资数量及额度逐步上涨,到2018年教育行业的投资金额激增,达到409亿元(投资案例486起)的最高纪录。2019年上半年,VC/PE融资数量达167起,融资金额达114亿元。尽管有下降,但教育行业仍未达到饱和或成熟状态,仍有新进入者。
从2019年上半年的融资金额最大的10笔交易来看,K12教育仍占最大比例5起,其次是语言培训3起,然后是素质教育和幼儿教育各1起。
从教育行业细分赛道的投资数量来看:纵观2〇18年至2019年上半年,从教育行业细分赛道的投资数量来看,发生融资事件数最多的是专项培训教育赛道,同时 K12、幼儿教育也一直保持较高投资吸引力。专项培训是近年来投融资市场中的重点细分行业之一。专项培训领域内种类繁多,可分为编程培训类、能力培训类、体育培训 类、文化培训类、艺术培训类、语言培训类以及相关服务提供类。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语言和艺术类(分别为30%和25%)。
专项培训在资本市场上的发展主要有3个重点方向:语言培训、职业培训、素质培训。
大环境影响下的IPO趋势
2018年至2019H1整体教育行业IPO情况持续在高位。从2017年开始至2019年上半年,教育行业IPO共计35家,包括新东方在线、跟谁学等,均赴美国或香港上市,还未上市 的VIP陪练也于今年7月表示明年可能上市,开启了教育企业上市第二次热潮。
以募集金额来看,中国东方教育、希望教育、新东方在线募集金额分别高达44 亿、32亿和17亿港元。从上市地来看, 教育公司仍以港股和美股上市为主。
虽然2018年至2019H1整体教育行业IPO情况持续在高位,但由于当前全球经济形 势不佳,预计短时期内教育行业IPO数量会有所减少,部分优质企业将等待更好的市场机会以上市。
IPO教育企业细分行业数量
在2019年上半年IPO事件中,我们同样能够看到类似的趋势
根据《2019—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显示,2019年Q1高估值的独角兽企业中从事教育行业的企业共有8家,其中从事K12课外辅导4家,语言培训的企业2家,职业教育的企业2 家。这相较于2017年从无到有是个较大的进步。
尽管从教育独角兽企业来看,潜在教育上市企业依然较多,但是当前资本市场转弱,诸多教育上市企业股价下跌,并且教育政策一直在不断规范各级教育市场,教育上市企业亦需要看好时机,并从实际情况选择上市时机。
2020年,全球教育行业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人民帀;AI+教育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约7万亿人民帀,并将在将来一段时间中占据更大的比重。
至今全球人工智能教育企业 总数近3,000家,其中美国企业数量最多,超1,000家;中国则已排名第二,发展到了超600家的规模。澳大利亚在线人工智能化教育系统有超过400家大学的教员使用;印度知名自适应教育平台已有超600万的用户。
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智能教学系统,开始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美国Top30 的人工智能教育公司已累计融资12亿美元,单家企业最高融资额为1.8亿美元, 服务领域涵盖了自适应学习、高等教育、K12等等。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2016年前后,国内的众多知名教育机构也纷纷投入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教育智能化进程加速推进。
政策驱动中国AI+教育发展
在顶层设计方面,政府先后出台人工智能以及教育智能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从2017年国务院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 政府在包括教育行业在内的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智能教育,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 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融和发展,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路径,AI+教育的自适应系统则满足了因材施教的战略目标。
中国AI教育融资案例数占教育融资总案例数的比例
技术层面提升AI+教育
信息环境助力AI+教育提升。中国5G牌照发放的正式落地,5G商用在未来所能带来的高传输速度与低延时对在线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投资也将起到积极作用,通过5G+VR/AR模式为快速分析和录入复杂的反馈数据、进一步增加学习的沉浸式体验感提供了可能。
中国成为全球AI教育投资最活跃的区域。
在2018年的资本寒冬下,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在中国依旧获得了客观的融资频次与数额,可见投资方对AI+教育的价值认可。
一线城市领跑AI教育投资
整个人工智能+教育投资领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形态
从细分行业上来看,人工智能也渗透包括K12、语言、教学信息化、素质教育等诸多行业中,其中K12成为人工智能教育最热门的获投细分领域。
部分利用了人工智能的早教、职业教育等公司也获得了一定数目的融资。
从传统教育行业来看,K12在中国一直为热点概念,用户的付费意愿度高, 一直受到资本关注。
人工智能赋能K12 领域,抓住孩子12岁前的“黄金起跑线”,因材施教,抓住了市场的核心需求。
同时随着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教学信息化所代表的在线教育、学生画像大数据 分析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站上风口;外语、STEAM教育也逐渐成为市场刚需,受到广泛关注。
AI+教育融资分布
传统教育巨头重点投资人工智能教育企业,显示出对于市场的信心与战略布局的考虑。人工智能教育产业最终还需回归到对教育行业的深刻理解和结构上。传统教育机构一方面具有行业经验所带来的前瞻性,另一方面自身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例如好未来除了参与投资自适应教育公司及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软硬件企业之外,还出资成立AI实验室,专注研究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为自身的传统教育领域进行应用的拓展创新;新东方则在投资AI教育企业的基础上发起联盟,推出自身 的AI教育产品,宣传企业在智能教育领域的发展突破。此联盟除了能与美国院校进行数据和技术的互通互联之外,更是与硅谷的投资基金达成合作,有望引进更多海外资本。
互联网巨头也加入AI教育价值挖掘的行列中。它们利用自身 的互联网技术积累,研发团队,产业关系链和流量势能积极战略布局投资 AI+教育领域,为市场带来更多资本活力。BAT中腾讯、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投资力度较大百度则注重发展自身的百度教育智能化业务。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投资了多家人工智能教育企业,“智能教育联合实验室”助力多家相关领域企业推出智能教学解决方案,现已孵化出多个人工智能的基础教育产品。拥有雄厚资本及技术的阿里巴巴也积极投资海内外AI+教育企业。
AI自适应系统成为新风口
国内外自适应教育企业蓬勃发展
全球涉足自适应教育的企业数量不断上升,新兴的自适应企业不断增加,估值与融资不断上升,互联网教育公司转型或投资自适应,传统教育巨头也在投资或收购自适应企业。在国内课外付费辅导行业发达的背景下,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业有很大的潜在盈利空间。然而,自适应学习技术在国内积累的数据量稍有落后,技术也不够成熟,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在内容方面,自适应教学企业倾向于自己开发教材内容。 应试教育辅导行业在中国是刚需,而个性化教育和应试教育不应该站在两个对立面上,而是让应试教育有更大的个性化空间,人工智能技术就充当了其中的媒介。为了提高用户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 不少应用终端还做了提高学习趣味性的尝试与研究。总体而言,整个产业呈现出了高活跃度。自适应教育企业在B端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同时也发展自身销售 能力从而进行品牌沉淀,培养C端市场。国外的AI+教育行业中,学生的多元化去向明显。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占了更大比重。因学习技术在美国和欧洲使用时间超过十年,所以各年龄段都有大量用户使用,累计用户超过1亿。教学内容主要为学校和出版社提供,知识产权明晰,内容体系相对完整。
人工智能推动教育生态圈参与者角色与职责发生转变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并使其成为教育发展的未来,我们需要思考人工智能与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人工智能怎样真正赋能教育产业。
一、人工智能重塑了学习体验,新型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是数据、算法与知识图谱,人工智能需要海量精准和标记的数据。现在从各个细分教育方向切入的人工智能教育企业都在数据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未来在高级的算法和数据的支持下,AI教育可以达到特级教师的水平,使用户接受知识的效率能够大大提升。传统教育系统对于落地教育场景的接受度也将成为AI+教育面临的棘手问题。以K12教育行业为例,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在学校,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学校还保持传统的学习模式。AI+教育的落地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配合。
二、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要在更广泛的学习背景下理解人工智能。AI教育为教师的培养机制和未来的角色转变提出了挑战。在未来的教育的教学上,人工智能可能会全部代替老师,但是在教育的"育人"方面, 人工智能不可能代替老师,而此时老师的职责则应该从“教”转变到“育” 以及情感地沟通上从民生的层面来看,AI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资源公平化,这一点目前也已经被政府和教育决策者洞察,一系列的智能化、信息化的教育新政正在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
三、未来人工智能在支持人类发展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并产生根本性的变革影响。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AI 教学内容的产权问题,人脸和语音识别设计的隐私、伦理问题都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三方的合力解决。到2020年,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能会淘汰180万个工作岗位,但同时创造230 万个新岗位。即使未来人工智能在知识储备量、知识传播速度以及教学讲授手段等方面超越人类,人类教师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教师应该具备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思考如何发展那些“AI无而人类有”的能力,思考如何提高教师这个角色的不可替代性,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思考未来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等问题。
相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侧重以就业和以提升技能的可持续性为目的,通过体系性的技能培训或者短期的知识培养 从而满足从业和岗位需求。根据是否颁发学历证书,职教可以分为学历职教和 非学历职教。学历职业教育以中高等职业院校为运营主体,院校性质以公办为 主民办为辅,费用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 出。非学历职教以民办机构为主要运营主体,主要支付方为企业和消费个体, 根据培训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考试培训。
基于消费端针对职业教育支付的学费收入(不涉及教育产业链上下游的衍生服务),德勤对中国的职业教育市场进行了规模测 算。过去五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11%的增速较快发展。2018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其中学历制职业教育和非学历制职业培训的比例分别为37%和63%。未来五年,中国职业教育将保持12%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到2023年将超过9,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其中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
整体职业教育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职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国家在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从2009年的2,120亿元到2018年的4,613 亿元,年化增速为8.1%。国务院总理在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会议上做出了高职要扩招100万人的批示;4月30 曰,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使用1,000亿失业保险基金实施职业技 能提升行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今年5月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在三年计划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00 万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训1,500万 人次以上。到2021年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 上。在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大经费和人才培养力度,支持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中国学历职业教育大致可分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总在校学生数为3,398万人。
中等职业学校类型
高等职业学校类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历职业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中国职业院校数量变化历程
中国职业院校数量变化历程
非学历职教以民办机构为主要运营主体,主要支付方为企业和消费个体, 根据培训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管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考试培 训。2018年,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总计3,224亿元;其中,企业管理培训的市场规模为1,720亿元,占整体非学历职业教育的53%;职业技能培训市场规模为1,090亿元,占整体非学历职业教育的 34%;职业考试培训市场规模为414亿 元,占整体非学历职业教育的13%。
中国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2013-2023F) 单位:亿元
“招聘+职业教育”模式即招聘往前后端延伸,通过职业教育加强和C端客户的粘性,延长客户的生命周期,同时为B端用户提供从招聘到培训更完善的产品体系,帮助B端更好得匹配C端人才。
创业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海外职业教育对中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借鉴
海外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的变革上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才诉求的变化也经历了多次更迭从而最终实现较为健全和完善的职业教育和培养体系。比如德国的二元制是经历了约 200年的演变而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也是来源于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建立的机械化生产体系,建立了学徒制,不断演变形成了现在的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在职业教育的体系化建设和产融合作方面,中国可以借鉴海外国家的发 展制度和做法提升职教机制的灵活度、 社会的认可度、企业的参与度。
德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在中等教育初期、中等教育后期及高等教育阶段设置的多次分流和选择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转换通道,这样的模式就确保了无论是中学希望就业的群体还是中学阶段后希望继续深造的群体都能最大化实现自己的职业需求。
英国教育体系——规范资格框架(RQF)。英国是全世界首先建立国家级职业技能资格框架的国家之一,覆盖大约1,800个职业工种,被划分为八大等级,国家资格框架为求学者在普通 教育与职业教育生涯之间灵活转换,为不同等级的学生提供了明确的职业标准 和灵活的发展路径。英国的“规范资格框架”将各级各类普通与职业教育证书纳入统一框架内,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证书间建立起了一 一对应关系,促进了证书间的互认于转换,促进普职融通。首先,相同级别的普通与职业教育证书具有水平上的对等性,在升学时,学生所获得的同等级 普/职教育证书能够互通使用。另外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学分也可进行互认与转换,是普职融通的重要机制。另外,英国资格框架彰显出了不同学习体 制之间高度灵活的转换和衔接优势,在普通教育体制、职业教育体制和学徒制 之间可以按照自身需求进行相对灵活的转换和衔接,同时满足了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未来求职的需求。例如,完成中等普通教育的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学徒制中的高级学徒制项目。类似的,完成英国高中课程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 入到高等学徒制项目中去。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
立即登录请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