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19-11-29 10:08 的文章

号称精锐的关东军,为何短短数天就被摧枯拉朽

二战进入1945年,轴心国已是疲态尽显。5月份,“老大”德国率先投降。顽固的日本军部,仍寄希望于最后的挣扎,能换取一丝渺茫生机。

新上任的日首相铃木贯太郎,多方积极活动。他开出非常优厚的领土条件,意图诱惑前苏充当调停人,博取任何有条件投降的可能。苏方为麻痹日本,在表面上对此显示出浓厚兴趣。

当时《日苏中立友好条约》尚处有效期,约定中有一条:“一方若不愿续约,需提前一年告知对方。”于是前苏在1945年4月5日,对日方言明不希望再延长该条约,此举引起日方警觉。但前苏放出许多“烟幕弹”进行迷惑:一年之内不会对日发起战争。

早在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就秘密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制定战后新秩序以及利益的重新瓜分。苏军出兵东北,就是在此议决。当然不能白干活,还附带着一系列条件,如维持外蒙独立、收回日俄战争失土、占旅顺军港等。由于内容侵害到中国重大利益,故而是秘密商定。

1945年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还在傻等苏联调停回话的日本,彻底懵了。

苏军由华西列夫斯基为总指挥,分三路对关东军展开钳形夹击。

西路由内蒙翻越大兴安岭,占领沈阳后与其他方面军会合于吉林。

东路攻占牡丹江后,继续推进到会师西路苏军。此外还有个任务,防止日军逃入朝鲜。

北路向哈尔滨、齐齐哈尔推进,并迟滞该地区日军向南撤退。

可以看出这三个方向的苏军,并未有类似穿插迂回的战术动作。目标简单直接,三路夹击把关东军“包饺子”。事态发展证明,那些复杂花哨的战术不适合苏军,他们擅长的就是优势碾压。

仅仅数日之内,苏军钢铁洪流就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摧毁拦在面前的一切障碍。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意味着日军抵抗逐渐停止。

此战,苏军投入150万兵力,关东军约70万人。战果对比,苏军伤亡32000人,关东军阵亡83000人,被俘约60万。

令人有些不解的是,关东军平素号称“皇军之花”,怎会如此不堪一击?用一个段子,“就算是七十万头猪,一个星期也抓不完啊”……

其表现如此糟糕,除苏军战力彪悍,定有其他原因。

关东军最盛时,编制31个师团11个旅团,共120万人。1943年起,大部精锐都被调往吃紧的太平洋战场。死在太平洋的150万日军,有相当部分来自关东军。冲绳战役后,日本为加强本土防御,又从关东军调走7个师团以及1/3储备物资。找美国的茬,让日本人“肠子都悔青了”。

不仅把人抽走,连重武器也一起带走了。剩下的“关东军”已名不符实,其中有25万甚至是东北侨民临时拼凑,十几万人连枪都没有。

连关东精锐都混成这个鬼样子,日本的战争潜力已近乎枯竭。

苏军突然进攻也是关东军始料未及的。

当他们眼巴巴等着苏联调停结果时,苏军已暗中完成远东兵力集结。所有运往该地区的装备和兵员,都被精心伪装,通过西伯利亚铁路于夜间运输。日军虽有察觉,但仍然固执地认为,苏军攻势至少要等到十月份以后。

因此在开战之初,日方指挥系统处于半瘫痪状态。即使能迅速反应,兵力集结也来不及。苏军装甲集群推进极快,几天就能前进数百公里。他们还大范围使用“中心开花”战术,将大量部队空降到城市和机场。

相比苏军的装备和兵员,关东军简直就是“叫花子”。

日军引以为傲的97式坦克,应付缺乏重武器的军队还够用,但和几千台T—34比起来,跟纸糊的差不多,根本抗不住几炮。反观当苏军发现日方没有反坦克武器后,坦克部队竟然脱离步兵保护,先炮击日军防线,再冲入敌群疯狂扫射,这种打法与屠杀无异。

在欧洲经过残酷战火洗礼的苏军,再也不是常年龟缩东北的关东军所能比拟。

无法逆转的战局,令关东军士气崩溃。

在各地战场的不断失败,摧毁了士兵们的信心,沮丧的情绪从上而下感染到每一个人。

苏军于8月8日发起进攻,显然与8月6日广岛原子弹事件遥相呼应。以现代通讯的速度,消息显然已经传遍关东军。如此可怕的消息,一经传播势必会引起大面积恐慌,关东军已是无心恋战。

8月15日的《终战诏书》,则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多重合力的压迫下,包括关东军在内的日本战争机器轰然垮塌,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