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领土缩水40%,德国的国土为什么越来越小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8年,德国以4万多亿美元的GDP总量高居欧洲第一位。
▲2018年全世界GDP总量排名,欧盟地区(红色方框),德国高居第一,高于英法意
与欧洲第一经济规模不相适应的是,德国的面积在欧洲并不显眼,只有35.7万平方公里,在欧洲只排在第七位。
▲今天的德国地图,在欧洲,德国国土面积位居第七位
然而,在德意志刚刚完成国家统一的时候,德国的国土面积可达54万平方公里,在欧洲大陆是数一数二的大国。如今的德国面积只有刚统一时期的60%。
▲刚刚统一的德国国土(有色部分),是欧洲仅次于俄、奥的大帝国
那么,德国是怎样完成国家统一的,为什么后来德国的领土为什么会越来越小呢?德国的领土又是怎样缩水的呢?
▲越来越少的国土
一、普鲁士带领下的统一
德意志民族史,是一部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德意志民族的祖先是被罗马人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他们居住在欧洲的北方。公元476年,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建立起了法兰克王国。
▲东(粉色)中(绿色)西(蓝色)法兰克王国为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的雏形
在查理曼大帝时期,法兰克王国达到了历史上鼎盛时期。查理曼死后,他的帝国却被一分为三。其中,东法兰克于公元920年改名“德意志。但是,此时的德意志地区各个地方的诸侯拥有很大的权力,国王只是名义上的盟主。
9世纪开始,居住在乌拉尔山一带的游牧民族马扎尔人(匈牙利人祖先)西迁,公元896年,马扎尔人西迁至潘诺尼亚,并以此为基地,劫掠中西欧地区。此时,马扎尔人成为了德意志地区的主要敌人。
▲马扎尔人(匈牙利人先祖)迁徙图。马扎尔人迁徙让德意志地图第一次团结起来
在抵抗马扎尔人的入侵的过程中,奥托大帝成为了德意志的领导者。他所建立的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奥托去世之后,帝国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
在此后的900多年里,帝国只保有名义上的称呼。
▲奥托大帝
18世纪末,在拿破仑的铁蹄的入侵下,神圣罗马帝国灭亡。此后,德意志地区就形成大小300多个独立的邦国。邦国林立的局面不仅不利于对抗外来入侵者,也不利于德意志经济发展,要求德意志统一的呼声更是不绝于耳。
在德意志的所有邦国中,能够完成统一的有两个:普鲁士和奥地利。奥地利是由哈布斯堡家族通过政治联姻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可以说是长期以来各德意志邦国的“老大哥”。在德意志统一问题上,奥地利提出大德意志方案,希望建立一个奥地利领导下,囊括奥地利(包含诸多异族)及其他德意志邦国的“大德意志帝国”。
奥地利帝国内部除了德意志之外,还包括匈牙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少数民族,而普鲁士内部则为单一的德意志民族。与之针锋相对的普鲁士,则提出了民族结构更单一的“小德意志方案”,统一的德意志是由除奥地利之外的所有德意志邦国组成。
▲奥地利帝国(后奥匈帝国)民族组成,德意志不到一半
1866年,为了争夺对德意志的领导权,普奥双方爆发了战争。最终,普鲁士击败奥地利。这一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普鲁士作为德意志邦国的领袖地位,为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奠定了基础。
▲普奥战争,普鲁士击败奥地利,确立了自己在德意志各邦的地位,把奥地利踢出了德意志
确立了普鲁士的领袖地位后,普鲁士统一德国的斗争时刻面临着法国的阻挠。作为欧洲大陆的传统霸主,法国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威胁自己的地位,处处为德意志统一设立障碍。
为了扫清统一的障碍,1870年,普鲁士和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普鲁士战胜法国,排除了法国对德意志统一的阻挠。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加冕德国皇帝,统一的德意志正式确立。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德意志皇帝。此举羞辱了法国,为此后的德法矛盾埋下伏笔
统一后的德意志在战后通过《法兰克福条约》,将法国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据为己有,一个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的德意志帝国诞生。
▲德国统一后的面积达到54万平方公里,包括波拉美尼亚地区,西里西亚地区,东普鲁士以及从法国攫取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二、一战战败,失去部分领土
统一的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春风,成为了欧洲的工业制造大国和军事强国。此时,德国迫切地需要开拓殖民地以获取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原料。
但是,世界主要的殖民地已经被老牌殖民帝国瓜分殆尽,后起的德国仅在非洲和大洋洲占有零星的殖民地。
▲德国及其殖民地(黑色部分)
日益强大的德国不满足只拥有少量的殖民地,他们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重建世界秩序。德国加强了军备建设,意图从老牌殖民帝国英法手中夺取阳光下的地盘。
▲讽刺列强瓜分世界漫画,左边为德国,中间为英国
德国的扩军行动引起了英法俄的强烈不安,尤其是德国海军扩张行动严重威胁了英国的利益。在共同的敌人面前,英法与俄国结成了协约国,共同抵抗德国的威胁。德国也不甘示弱,拉拢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成立了同盟国组织。
矛盾不可调和,一场世界大战在所难免。1914年,以奥匈帝国的王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作为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却因为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在战场上屡屡陷入被动。
▲一战地图,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境地
1918年11月,一战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作为战败国和一战的发起者,德国受到了严重的惩罚。1919年,德国同协约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根据该和约,德国和奥地利禁止合并,海外殖民地经由委任统治,被英法等殖民帝国瓜分殆尽。
从此,德国丧失了在海外的所有殖民地。
不仅德国的殖民地被瓜分殆尽,德国的本土也被协约国肢解。其中,波兹南地区和包括格但斯克(德语称但泽)波兰走廊一带划给了波兰。波兰走廊的存在,使得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相互分开,东普鲁士成为飞地。
此外,石勒苏益格北部划给了丹麦;普法战争中攫取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则归还给法国。一战过后,德国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和七分之一的国土。
▲德国一战后失去的土地示意图。但泽(今格但斯克) 以及波兰走廊一带划给波兰,使得东普鲁士成为德国飞地。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被法国托管,石勒苏益格北部划给丹麦
三、挑起二战,再失国土
德国不仅丧失部分国土和所有海外殖民地,还要承担约1320亿马克(德国货币)的战争赔款,使得德国在战后处于长期的负债状态。
德国的军备受到了协约国的严格限制。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不准拥有自己的空军,德国的陆军、海军不仅军队人数数量上和装备数量受限,且必须废除义务兵役制。此外,德国还要承担战争的罪责,成为一战罪恶的主要责任者。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严重伤害了德国的民族自尊心。领土损失、巨额赔款、战争罪责方让德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复仇情绪始终笼罩在德国的上空。
▲一战后德国经济危机之通货膨胀
1929年的全球性经济大萧条,使德国的经济遭遇了严重打击,社会矛盾不断被激化。社会矛盾的激化,使民众对德国复仇抱着强烈的期待,这就为纳粹党的上台提供了有利机会。
在当时,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利用这个时机宣扬德意志民族的优越和复仇扩张的主张,迎合了德国民众的复仇情绪。1933年,纳粹党在议会中获得了88.7%的选票,成为了德国的第一大党。
▲纳粹党获胜,德国走向二战边缘
大选获胜后,纳粹党逐渐掌握了议会的权力,最终成为德国唯一合法的政党。经济上,他们倾全国之力投入军备生产。短短的几年内,德国的军队数量显著增加,且拥有大量先进的军备,为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938年,德国相继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吞并,一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一步步被德国瓦解。
▲德国占领维也纳
在当时,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英法等大国都以恢复经济为第一要义,无暇干涉德国扩军备战的行径,因此,和平主义的“绥靖政策”主导了英法的外交政策。
1938年3月,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非法吞并奥地利得到了英法的默认。9月,在处理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关于苏台德地区问题争端的慕尼黑会议上,英法竟然在捷方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将苏台德地区划给德国。
然而,这种绥靖外交政策没有给欧洲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使得德国更加有恃无恐。
▲慕尼黑协定,英法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缺席的情况下把苏台德划给德国
1939年9月1日,为了把德国本土和东普鲁士连接起来,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闪击战,二战爆发。一个月后,波兰灭亡。
此后,德国又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一时风光无限。在进攻了大半个欧洲之后,德国相继向英国和苏联宣战,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此外,法西斯德国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战争遭到了欧洲各地的顽强抵抗。
1945年,德国投降,二战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再次作为战败国,德国面临着领土再被瓜分的危险。1945年,根据《波茨坦协议》,德国将奥德尼斯河以东的波拉美尼亚和西里西亚地区划给了波兰。
德国的前身普鲁士的龙兴之地——东普鲁士也被波兰和苏联瓜分。其中,东普鲁士的首府柯尼斯堡附近地区,成为今天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德国二战后失去领土,其中东普鲁士南部,西里西亚和波拉美尼亚划给波兰,东普鲁士北部划给苏联(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
自此,德国在二战战败后,失去了大约11.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变成今天的35.7万平方公里。
四、承认战后边境,德国国土确认
二战后,德国不仅仅进一步损失了领土,连自己的本土和首都柏林都被四个大国分区占领。苏联和美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在战后逐渐走向了对立。而德国则成了苏联和西方对抗的前沿阵地。
▲二战后,德国和首都柏林被分区占领
为了对抗苏联,美国将美英法占区合并,于1949年成立了西方阵营的“联邦德国”。苏联则不甘示弱,成立代表东方阵营的“民主德国”。
联邦德国在美国的帮助下凭借自己曾经强大的工业底子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西欧第一大经济体。民主德国则经济相对滞后。
▲冷战时期德国分裂,蓝色为前联邦德国,红色为前民主德国
初期,联邦德国的领导人不仅不承认前民主德国的存在,也不承认战后领土的划分,希望从波兰手里收复失去的领土。
德国曾是两次大战的发起者,这一举动更加加剧了波兰等东欧国家的恐慌,使得战后的联邦德国同波兰之间处于敌对的状态。
为了打破德国的孤立局面,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主动寻求同波兰的和解。1970年12月,勃兰特访问波兰,双方签订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华沙条约》。
根据该条约,德波双方承认奥德—尼斯河为两国间的边界,宣布双方“彼此不再有领土要求,今后也不会再提出任何领土要求”,德波之间关于奥德尼斯河边境正式确认。
▲勃兰特下跪,德(前西德)波之间达成协议
此后,勃兰特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了前联邦德国同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前民主德国的关系正常化,换取了日后东欧国家对于东西德统一的支持。
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一个统一的“新德国”正式屹立在欧洲的版图中。
▲1990年,德国再次统一
虽然如今的德国失去了第一次统一时期的大约40%的领土,但是依然没有改变德国在欧洲处于经济领头羊的角色。在欧洲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德国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将长期扮演着欧洲经济执牛耳的角色。
作者:雄鹰
编辑:Thomas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