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两市股票质押风险缓释 增量业务审慎开展
感知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谁能代表2019年度商业最强驱动力?点击投票,评选你心中的“2019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本报记者黄灵灵
12月20日,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发布《第三期股票质押回购风险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7月以来,深沪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运行平稳,存量风险延续缓释态势,增量风控要求更加严格,但股票质押回购风险仍需各方高度重视并通力纾解。
存量风险逐步释放
《报告》显示,与二季度相比,7-11月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规模下降,控股股东持股高比例质押的上市公司数量减少,二级市场违约处置卖出金额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一是整体业务规模持续下降。11月末,深沪两市股票质押回购融资余额9429亿元,较二季度末下降11.8%,延续2018年2月以来的持续下降态势。股票质押回购质押股票总市值1.8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3.3%,较二季度末下降0.6个百分点,较2017年底峰值下降2.9个百分点。
二是控股股东持股高比例质押的上市公司数量减少。今年以来,随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计划的逐步开展,民企纾困、多方协作督导等措施逐步落地,控股股东持股高比例质押的上市公司数量呈现下降趋势,11月末控股股东(按第一大股东口径统计,下同)持股质押比例超过80%的上市公司为469家,较二季度末减少75家,较年初减少117家,降幅分别为13.8%和20%,高比例质押风险有所化解。但当前深沪两市仍有150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质押比例介于70%与80%之间,如股价波动需要补充质押,质押比例可能升至80%以上,仍需进一步加大高比例质押风险防控力度。
三是二级市场违约处置卖出金额小,对市场影响甚微。7至11月,质权人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股票质押回购违约处置卖出合计金额84.8亿元,日均0.82亿元,较二季度略有下降,单日最高2亿元,占该日两市股票成交额万分之三,违约处置卖出对市场价格影响微弱。
《报告》指出,存量业务规模下降及风险纾解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股东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偿还质押融资债务。7-11月,作为债务人的股东偿还股票质押融资债务2509亿元,占二季度末股票质押融资余额的23.5%。
二是风险出清手段更加多元化。当前与股票质押回购违约相关的破产重整等出清案例逐渐增加。7-11月,深沪两市7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宣布破产重整,涉及股票质押回购融资余额28亿元,目前已有2家进入重整程序,1家进入破产程序,后续将变卖出售控股股东资产并分配给相关债权人。
增量业务审慎开展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随着股票质押回购风险化解长效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重视,加之强化信息披露、业务合规和净资本风控等监管要求的外在推动,证券公司等出资方开展增量业务更加审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增量质押规模明显减少,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证券公司在审慎控制风险前提下,筛选绩优客户开展增量业务。今年7至11月,作为重要出资方的证券公司以自有资金月均新增融资118.8亿元,较二季度下降三成,证券公司管理的资管产品(含集合及定向)月均新增融资53.3亿元,较二季度下降四成。
二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质押增速放缓、结构优化。7至11月,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月均股票质押回购新增质押股数仅为二季度的一半。从用途看,由于股价波动需要补充担保,以及偿还债务需要新增质押的占比超过四成,这些新增质押有助于化解存量风险。用于生产经营用途的新增质押占比约六成,集中于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明显增长的绩优公司。对于持股质押比例80%以上控股股东,新增质押用于补充担保以及偿还债务的占比接近九成,极少控股股东利用新增质押扩大债务规模。
供需双方审慎开展增量业务,是主动顺应市场形势变化的结果。7月以来,多家证券公司按照净资本风控指标监管要求,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控能力,主动调整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定位,降规模与调结构并行。深沪交易所于10月修订质押公告格式,对控股股东不同质押比例设立针对性披露要求,强化风险预警揭示机制,加大平仓风险第三方核查力度,对控股股东持股高比例质押起到一定震慑作用。
《报告》指出,股票质押风险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防范化解股票质押风险具有一定长期性和复杂性。证券公司要持续加强业务开展的规范性、尽职调查的全面性和持续管理的有效性,基于公司资源与能力,找准自身股票质押业务定位,更好地发挥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要敬畏市场,尊重规律,避免盲目扩大融资规模、高比例质押,增强应对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能力。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