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9-12-19 14:58 的文章

下一步中国经济是怎么个走势?请看姚洋教授的

很多人都非常关心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少企业家认为今年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这样的看法未免过于悲观,虽然这两年(2018年、2019年)确实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形势比较严峻的两年,但我认为,未来一定会比现在要好。

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走过的结构调整之路,就不难作出这个判断。

为什么从2018年起有些人又感觉经济形势紧张

2010年之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由三驾马车推动:出口、房地产和其它。现在出口已经不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房地产投资也降下来了。

从2012年开始,我们进入经济结构调整期,之后总结为“供给侧结构改革”。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在“三去”里面,我认为去库存、去产能做得不错。

虽然也有一些问题,但总体而言,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是去得相当成功的;去库存也做得比较好,特别是到2016年,房地产的库存基本去掉。剩下的就是去杠杆,在2016年之前,去杠杆做得比较少,这为去年以来的去杠杆埋下了伏笔。

降成本方面做得不错,连续几年一直在降税降费,特别是今年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有很大的下调,有人测算总体能降2万亿元的税负。补短板需要长期下功夫,不能一蹴而就,中央政府为此做了很多事情,包括“放管服”改革,都是在补短板。

事实上,中国经济从2010年开始出现增速下降,但政府在2016年采取了刺激措施,非常见效。2016年中国经济有所好转,2017年经济表现非常好。很多企业家对此有实际感受。但为什么从2018年起有些人又感觉经济形势非常紧张,2019年好像更严峻?这值得思考。

有人将其归因于中美贸易战,我的观点是这方面的影响确实有,但比较小。虽然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了10%,但对欧盟出口增长了10%以上,对东盟出口也增长17%-18%。总体而言,以人民币计算,2019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长5%多一点,全年算下来有3%-4%。2019年全世界的贸易增长率估计在2%-3%,中国能保持3%-4%的增长率已经相当不错。当然,如果以美元计价,这个增长率会略低一点,但仍然没有负增长。所以,如果把中国的经济下行归因于中美贸易战,在数据上无法解释。

还有一种说法:中国的经济结构改革还不彻底,结构调整还没到位。我认为这种说法也有点片面。中国从2012年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到2016年产业调整已经基本到位,该去的产能、该淘汰的企业在那一阶段见到成效。比如房地产行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大量关门,剩下的都是大企业。所以也不宜把中国经济形势紧张归因于结构调整不到位。

究竟是什么原因?我的看法就是去杠杆太猛、太快、太严厉。去杠杆的初衷和方向正确,目标也正确:一是控制风险,二是打击金融诈骗、金融犯罪。虽然去杠杆方向正确,但做得太快、太猛,导致金融机构没有任何调整的时间。尽管监管部门给了三年时间,但政府只要一声令下,没有人再敢做此类业务,至少此类新业务无人再敢接。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两个后果。

一是切断了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通道。无论怎么说,银行业务都倾向于保守,在全球都是如此。银行不优先给中小企业贷款,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到五年,风险极大。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不仅风险很高,而且分摊下来的运营成本也很高。中国的资金主要还集中在银行体系中,尽管之前的影子银行业务存在问题,但不能一棍子打死,因为它们至少在银行和实体经济之间架起了桥梁。如果一下子断桥,银行的钱没法再流到实体经济。

二是金融机构失去了组合风险的能力。尽管资金池有问题,但也不能不让这些金融机构一点风险组合的能力都没有。目前看到的结果是,整个经济体系的流动性紧张,但这并不是因为金融系统没有钱。特别是今年以来,财政和央行都花了很大力气,可是成效不快也不大,不如2016年立竿见影。

我们已经看到,去杠杆受到影响最大的是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2018年A股市场指数整体下降30%,但很多民营企业的股价下降达到70%,不少企业家被迫清仓,出让控股权。这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信心打击很大。

从长期来看,我对中国经济仍然有信心

去杠杆虽然已经过去,但存在某些后遗症。中国经济连续下行两年,使很多人的投资信心不足,这会加剧经济下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加大反周期措施,但仅仅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不够。我建议,监管当局要重新考量资管新政。我不是说一定要把资管新政收回去,但是这项政策从2018年4月开始到现在,施行了约一年半时间,到了该总结和评估的时候。

就改进的方向而言,我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一些正规的渠道,让银行资金流到直接融资机构去;二是允许市场机构进行项目风险组合。

如果资管新政不做改变,在这种局面下,如何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我个人认为,如果去杠杆政策不改变,恐怕去杠杆政策的后遗症至少还需要两三年时间消化。简单地说,一方面,银行成立了资管子公司;另一方面,老百姓也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不能想着买个理财产品会有人保本,而且银行已经不再直接销售理财产品,改由资管子公司做,这中间是有风险的。老百姓转变观念需要时间。另外,银行和实体经济之间少了一座桥梁,重建也需要时间。

从长期来看,我对中国经济仍然有信心。有些人说中国经济各种不行、各种问题,我认为问题都是发展带来的,也是发展能解决的。我们可以放眼世界去观察。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企业发展速度在全世界依然是快速的。2008年,中国只有35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2019年已经达到119家,接近美国的水平。

下一步中国经济是怎么个走势?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全球第二,不可能总是在速度上领跑世界,应该明白中国经济的增速趋缓是必然的。未来5-10年,只要中国的政策不出现大的失误,保持4%-6%的经济增长速度没有问题。

很多人可能觉得4%-6%的速度太低,但想一想中国GDP总量2019年就要超过13万亿美元,这么大的经济体量增长4%,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型国家一年的GDP。因此,要一直保持之前那么高的增长速度,不现实。

做企业要看得长远,要相信经济周期,并积极为新的周期做好准备

企业应该怎么办?我的看法是,在短期内现金为王,要保护好自己的现金流。如果现金流断了,就没法再谈宏伟的理想,就像A股市场上很多被收购的企业一样。没有现金流就只能等死,在经济下行期必须要有现金流。如果还有一些钱,或者能得到他人投资支持,那么现在是买资产的最好时机,因为现在很多人在急售资产,其中肯定会有好的资产。

一家企业要想做得比别人好,自己一定得熨平经济周期。在大家都疯狂投资的时候,要HOLD住,不要盲目跟风。别人20%的投资增长,你可以慢一点,比如10%;在经济下行时,别人不得不卖资产时,你就可以买进资产,为下一波的经济周期做准备。中国的经济基本是5-7年一个周期,如果手里还有可以运转的资金,现在正是为下一波经济周期做准备的好时候。

做企业一定要看得长远,不能只盯着当前,觉得今年的形势很紧张,就简单推定未来比现在会更坏。一定要相信经济周期,并积极为新的周期做好准备。

(作者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博雅特聘教授、长江学者)

原标题为《经济有周期,更有机遇》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姚洋

监制:李庆英

编辑:袁昕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