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9-11-29 11:10 的文章

10年10倍!全球第二大标签印刷企业的惊人扩张


2018年4月,发过一篇《这家全球最大的标签印刷厂:年营收近235亿元,六年近乎翻两番!在中国也很牛但少为人知》,说的是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营收规模全球第一的标签印刷企业丝艾集团(CCL Industries)。

数据显示:2017年,丝艾集团实现营收47.56亿加元,约合人民币234.64亿元;净利润4.74亿加元,约合人民币23.39亿元。

凭借一张张不起眼的标签产品,就能做出这么大的体量,是不是相当了得?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丝艾集团最新的财务数据怎么样?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0.43亿加元,同比增长5.61%,约合人民币217.43亿元;净利润3.73亿加元,同比增长5.70%,约合人民币20.04亿元。

全球老大这么牛,老二又会是什么情况?前几天,三好同学在网上随意一搜,没想到真就发现一家标签印刷企业自称为“全球第二”:它就是来自美国的MCC公司(Multi-Color Corporation).

这家公司,《为什么说在美国搞印刷才真叫苦?及北美最大的9家印刷厂一年能赚多少钱》一文曾经提到过。只不过,三好同学当时给它直译了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多彩印刷有限公司。

最近才发现,人家其实有一个很洋气的官方标准译法:美迪科公司。

好多事,真是不扒不知道。“全球第二”的美迪科居然也相当牛掰:2018/19财年(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实现营收17.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7.85亿元,跟丝艾集团比自然有差距,但已然相当不一般。

而且,美迪科在今年7月被一家私募股权基金白金资产(Platinum Equity)收购,后者将其原有的一家从事标签印刷业务的子公司WS包装集团并入美迪科,从而使美迪科的年营收规模一举达到22亿美元。

要知道,往前追溯到2009年,美迪科还远远没有这么牛。当时,它的年营收大致只有2亿美元。10年时间,营收恰好暴涨10倍,美迪科是怎样做到的?

所以,今天就来扒一扒这家全球第二大的标签印刷企业。



美迪科的百年与十年


美迪科成立于1916年,迄今已有103年历史,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在被白金资产收购前,美迪科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如今,已经摘牌离场。

据官网介绍,美迪科能够提供全球最好的高档标签解决方案,远景是成为全球高档标签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并且,还是全球获奖最多的标签印刷企业:从美国印制大奖、金墨奖,到FINAT(欧洲不干胶标签协会)大奖、EFIA(欧洲柔印协会)大奖、FTA(美国柔印协会)大奖等,诸多奖项应有尽有。

美迪科是众多行业全球规模最大的标签供应商之一。如:家庭及个人护理、食品饮料、医疗保健、特种产品、耐用消费品、烈酒/葡萄酒等。

敢在网站上公开使用这么多“最好”、“最多”、“最大”,想来美迪科确实不止一两把“刷子”,要不早就有人踢馆了。

从具体产品看,美迪科能够生产压敏标签、模内标签、热转印标签、预切标签、卷筒标签、热收缩标签、铝箔标签等等。

简单说来,标签领域的主流产品,它基本上都能做。

截止2019年3月底,美迪科在全球共拥有70多家工厂8300多名员工,业务触角遍及世界各地,自然也少不了中国。

2018/19财年,在美迪科17.56亿美元的营收中,北美地区贡献最大,达到7.75亿美元,占比44.93%;欧洲位居第二,贡献6.76亿美元,占比39.19%;亚太和非洲合计贡献2.49亿美元,占比14.45%;南美地区贡献最小,只有2466.3万美元,占比1.43%。

从营收的区域结构看,美迪科显然是一家主要立足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企业。

美迪科营收的区域结构

与WS包装集团合并后,美迪科的实力进一步得到了扩充:不仅营收规模一举达到22亿美元,而且工厂遍布全球26个国家,数量增加到86家,员工数则突破了1万人。全球标签印刷企业老二的位置,可谓越坐越稳。

可为对比的是:目前,丝艾集团在全球40个国家共拥有168家工厂,员工约2.2万人。

美迪科虽是百年老店,真正崛起却是在近十年时间。2017年,美迪科亚太区总裁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美迪科从成立到2009年用93年时间,只是实现了从零到2亿美元的跨越。这是因为在2007年以前,它完全专注于在美国国内发展。

自2007年收购澳大利亚标签印刷企业Collotype公司后,美迪科的国际化开始提速,并从2009年开始驶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仅仅用10年时间,将营收从2亿美元提升到22亿美元,恰好增长10倍。发展效率与前面90多年,不可同日而语。

而这背后的主要秘诀其实就是:持续不断的大举收购。当然了,还有其被收购后与WS包装集团的合并。



大举收购推动下的快速扩张


美迪科的收购有多疯狂?以2017年一年为例,就可见一斑。2018/19财年年报显示:美迪科在2017年至少完成或签署了5项收购协议:

1月,宣布收购澳大利亚标签印刷企业Graphix公司,并增持法国标签印刷企业GIP公司67.6%的股权,从而将持有的GIP股权比例提高到近100%。

8月,宣布收购德国标签印刷企业GEWA公司100%股权。

10月11日,宣布收购坦桑尼亚印刷有限公司位于坦桑尼亚的标签印刷企业TP公司以及TP肯尼亚公司100%股权。

10月31日,宣布收购全球第四大标签印刷企业奥地利Constantia Flexibles公司旗下的标签业务。这一收购对价高达13亿美元,绝大部分以现金支付。

各位老板说说,1月和10月,美迪科都是一月双击,这样的节奏是不是很吓人?

实际上,2016年7月,美迪科也曾一月之内连爆两桩收购。

美迪科的收购为什么这么激进?年报给出的理由大致有几点:收购有利于增加市场影响力,扩张到新市场,获取新客户,并通过规模经济提高运营效率。同时,收购还可以扩充创新标签解决方案,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扩大收入来源。

更重要的是:印刷和包装行业高度分散,为收购提供了许多机会。

由此看来,不仅国内的老板觉得印刷圈太分散,老外也一样。而且,他们还把这当成了跑马圈地、做大做强的机遇。

疯狂收购对急于扩张规模的美迪科来说,效果立竿见影。太久远的历史就不扒了,接下来看一下美迪科近5个财年的数据。

先来看资产。2014/15财年,美迪科的总资产尚只有9.27亿元;到2018/19财年,已经达到26.52亿美元,5年时间增长186.02%。

同期,其属于股东的净资产则由2.89亿美元增长到6.29亿美元,5年时间增长117.19%。

2018/19财年,美迪科的总资产、净资产同比出现负增长,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一笔近1亿美元的商誉减值。想来,这也算是收购潜在的风险之一吧。

美迪科的资产情况(单位:亿美元)

再来看营收。2014/15财年,美迪科的营收为8.11亿美元;随后两年,连续小幅上升至8.71亿美元、9.23亿美元。

2017/18财年,显然是此前两年的连续收购效果显现,美迪科的营收同比大增40.90%,达到13.01亿美元;2018/19财年再涨32.64%,达到17.26亿美元。

美迪科营收和净利润情况

如果说收购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美迪科显然得到了回报。

问题是:它的盈利能力是不是随着规模的扩张,实现了同步增长呢?前4年是这样的。2014/15至2017/18财年,在营收增长60.45%的同时,其净利润增长57.39%,由4571.6万美元增至7195.1万美元。

2018/19财年,美迪科的净利润意外大跌140.36%,降至-2904.1万美元,出现亏损。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跌幅,除了前面提到的商誉减值,还包括了关闭位于法国和加拿大的两家工厂的成本,以及连续收购和整合产生的费用。



中国标签印刷市场或许还是一片蓝海


从软包装印刷巨头安姆科,到全球第二大标签印刷企业美迪科,各位老板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通过大举收购实现规模快速扩张,进而站稳行业大佬地位的典型。

其实,不仅这两家大佬,标签印刷市场老大丝艾集团,同样是靠疯狂收购上位的。

在《这家全球最大的标签印刷厂:年营收近235亿元,六年近乎翻两番!在中国也很牛但少为人知》里,三好同学曾说过:2011年,丝艾集团的营收尚只有12.68亿加元;到2017年就飙升至47.56亿加元,6年时间增长2.75倍。

这主要便得益于其激进的收购策略。例如:2013年,丝艾集团用5亿美元收购艾利公司旗下两个与标签有关的业务部门;2016年,更是豪掷18亿加元完成12桩并购。

所以说,全球印刷大佬是怎样来的?归根结底,是靠钱堆出来的。

而且,这些在国际上纵横捭阖的大佬,不仅靠收购成为全球市场的主宰者,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也快速推进,体量惊人。

目前,丝艾集团在国内拥有10余家工厂,绝大部分都是收购而来。据三好同学估算,其在中国市场的营收至少在10亿元以上,还极有可能超过20亿元。

美迪科在国内则至少拥有两家工厂:美迪科包装印刷(广州)有限公司、美迪科包装材料(太仓)有限公司。

这两家公司原来分别属于澳大利亚Collotype公司和奥地利Constantia Flexibles公司,显然都是收购而来。

从丝艾集团到美迪科,再加上在中国拥有六七家标签印刷工厂的巨头艾利,以及自称大中华区标签市场No.1,年营收在30亿元左右,台资背景的正美集团。

三好同学发现:包括港台在内的海外资本,在中国内地标签印刷市场,尤其是中高端产品上,仍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仅就规模而言,从本土成长起来的标签印刷企业,与这些来自海外的竞争者就相去悬殊。

据三好同学了解,目前完全从本土成长起来的标签印刷企业,年营收能做到两三个亿就算相当了得,超过5个亿的则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企业都还停留在千万,甚至百万量级上。与丝艾中国、艾利中国、正美集团以“十亿”计的体量没法比。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国内标签印刷企业大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不高,主要集中于工艺相对简单的不干胶标签领域。在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模内标签、热收缩标签、RFID标签等中高端产品上,很难与来自海外的巨头PK。

同时,丝艾、艾利、美迪科等超级大佬,与国际食品、日化、饮料、服装等领域的一线企业渊源深厚,往来密切,拥有本土企业难以企及的客户和业务资源。正美集团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与富士康的紧密合作,后者同样是一家台资企业。

具有海外资本背景的企业,在国内标签印刷市场上占据主导,能说明什么?三好同学觉得,至少有一点对圈内老板是有利的:中国标签印刷市场或许还是一片蓝海。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海外资本占据主导的市场,通常具有较高的定价和毛利水平。一旦有本土企业能够突破技术和市场壁垒,与大佬们共舞,就有可能在快速成长的同时,获得相对较好的利润率。

有老板可能要说了:果真如此,为什么有些标签印刷企业,会觉得这几年越来越难过?有一种可能是:大家过多拥挤在中低端市场。而中低端市场的一般趋势是,以价格竞争为基础的资源整合。

所以,三好同学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本土标签印刷企业的机会其实还是蛮大的:如果立足于中低端市场,那就想方设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为市场的整合空间还很大,就像有些合版厂已经在做的一样。如果志在高端,那就努力在技术和产品研发上发力,再加上本土企业相对较低的运营成本,早晚会有机会与海外大佬们正面PK,分一块蛋糕。

好了,就说到这里。最后,还是一如既往地祝各位老板好运吧。




作者介绍:

中国国际彩盒展专家委员会专家


刘积英


刘积英先生,笔名王三好,长期从事印刷包装专业媒体工作,具有近20年从业经验,曾担任《印刷技术》杂志副主编、《印刷经理人》杂志主编、《印刷工业》杂志社总经理兼总编辑、《出版商务周报》总编辑、印刷工业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及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现任《中国印刷》杂志社社长,微信自媒体“印刷企业家”创办人兼主要撰稿人。对印刷包装行业的发展现状有深入思考,擅长行业数据及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对印刷包装电商及其他新型商业模式有一定思考,可为纸箱企业提供战略层面的咨询、顾问服务。

擅长领域

➤印刷包装企业(含纸箱企业)企业战略分析、诊断、规划,印刷包装行业、企业分析报告、可行性报告及专题研究报告撰写。


可为纸箱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战略咨询、顾问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及专题研究报告服务。



※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擅自转载,侵犯版权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公众号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本公众号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平台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有涉及侵权等,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