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9-11-29 11:00 的文章

谁说当下制造业不能回流香港?看这些企业如何

在当前香港与外围的经济环境下,东盟固然是港商搬厂热门的选择,但也有企业看好香港的营商优势,回流香港寻找商机。

香港晶体:知识产权优势保驾护航

从事高端石英仪器设备的香港晶体成功回流香港,把其高精密新产品的制作工序从惠州迁回香港。行政总裁李锦雄表示,回流是考虑到初期产量不多,工人数目的要求不高,又不用缴关税,且香港在知识产权上有一定的保障。

他指出,香港电子业竞争一向激烈,与其打价格战进行低价竞争,李锦雄宁可加快研发新技术及产品。香港晶体将于明年初推出新产品,包括5G基站所需要的GNSS同步时钟,以及无人驾驶系统中与防止碰撞技术相关的高稳频率同步器。

他指出,5G与无人驾驶技术都是新世代产物,商业发展前景理想,而且其对时间、频率的精准要求极高,这正是公司技术专长。李锦雄自豪地说:"我们的同步器,误差可以做到纳秒(十亿分之一秒)的精度,能达到这水平及可将之量产的生产商,世界上恐怕没几个。"

香港晶体行政总裁李锦雄

有了新产品,下一步需处理生产问题。李锦雄说,如继续在惠州生产,则仍然要面对关税,如改在其它国家生产,一来他留意到同业也没有迁厂打算,二来东盟等地区的生产技术和效率亦不及内地,因此海外设厂不在考虑之列。反而因为5G技术逐步普及,令他决定把新产品的生产线迁回香港。

李锦雄又说,公司在香港一直有研究团队和生产设备,由于在香港生产免却关税,也享受到知识产权法例的保障,香港员工在技术保密方面拥有高度意识,因此顺理成章在香港试产,至于小基站所需要的同步器就继续在惠州量产。

再工业化支援企业升级转型

1950至1980年代香港曾经工厂处处,制造业占香港经济比重不小。据统计处1990年数据显示,制造业对香港GDP仍有17.6%的贡献度,但随着愈来愈多港商考虑到生产成本等原因,陆续将生产线北移,制造业对香港GDP贡献亦逐年下降,这几年只有约1%水平。

不过,早于2015年,港府提出再工业化,希望利用创新科技带动香港先进制造业发展,以及协助企业升级转型,推动经济增长兼创造职位。去年的施政报告及今年初的财政预算案,政府便斥资40亿港元,在基建、资金、技术及人才方面支持再工业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再工业化并非以回避关税为目的,也非要求所有制造业回流香港。因为香港受土地资源及劳动力所限,无法容纳劳动力密集或需要大量土地的制造业,故政府的目标是吸引采用先进技术,且毋须太多劳工或用地的制造业。

香港贸易发展局环球市场助理首席经济师陈永健表示,再工业化不是在香港打造工业重镇。双高产品高科技高定价),或在知识产权上需要完善法律保护的产品,这些都比较适合在香港制造,另外香港也适合生产处于初产阶段、在量产前只需要小批次生产的产品。他认为,像电子、电器、汽车配件、生物科技及医疗仪器配件等行业,不妨考虑回流香港。

PDSTE: 近月订单增七成

PDSTE董事黄建熙与该公司市场总监邓咏诗投身电子业约20年,见证了香港电子业大量北移。由于不希望电子业在香港消失,在数名投资者的支持下,他们年前成立PDSTE,更早在2017年7月选址香港火炭工厂区,开设一家电子加工厂,面积约230平方米。

该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打板"服务(又称线路板加工,即是利用快速贴片机,为线路板贴上电阻、电容及各种晶片等),把完工后的线路板交回给客户,该公司也会代客组装整件电子产品。

黄建熙坦言,开业初期,由于很少客户知道香港仍然有这类电子加工厂,订单并不多,但自今年初开始,订单和查询均显著上升,近月营业额更按年大增六至七成,更有数家港商和美国公司把部分产品转交他们生产,其中一家产品设计公司已向他们签订首张1,000件数量的订单,主要为其美国客户的汽车导航器提供"打板"及组装服务。

PDSTE董事黄建熙

黄建熙和邓咏诗表示,香港工人较灵活,往往可以在二至三个岗位切换。目前该公司共有八名全职员工,以及四至五名兼职员工。他们相关的开厂投资估计有望在明年回本,届时或会增购一部快速贴片机,以增加产能。

新冠科技:九龙湾厂需添新机增产

另一家香港企业新冠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从事代工生产业务。该公司总经理郭大杰表示,该公司最初只从事记忆体和处理器的贸易,2007年在九龙湾设立厂房,初期只是把外地输入的记忆体晶片加工为记忆体模组,但同年起已承接代工生产订单,为客户"打板"以及组装整件电子产品。事实证明该公司选对了路,往后十多年的代工生产订单持续增长,客户包括英国、加拿大、日本、美国、香港等企业。

该公司的九龙湾厂房不到560平方米,现雇用30多名员工分三轮时段工作。郭大杰指出,以目前机器来说,剩余产能已不多,难以承接新客户的订单,为此该公司正致力提升产能,计划于今年底购入一部最新的快速贴片机,满足客户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