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金融委十次会议三次提及中小银行这一问
中小银行改革将驶入快车道。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11月2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十次会议,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进展和下一步思路举措等问题,部署近期金融改革开放重点工作。
会议内容涉及四大方面:
1.多渠道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实力
2.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和中小银行改革
3.引导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4.完善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的长效机制
重点一:
多渠道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
梳理金融委十次会议内容,可以发现,中小银行是当前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
第二次: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大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格局。
第六次:把握好处置风险的力度和节奏,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及时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坚决阻断风险传染和扩散。
第七次: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真正落细落实尽职免责条款,有效调动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积极性,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全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第八次: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第九次:要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体系,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当前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注意推广一些中小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改进中小银行的商业模式。
第十次:下一步要多渠道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完善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的长效机制,保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可以预期的是,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步伐以及中小银行改革将驶入快车道。
从中小银行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国中小银行风险应对能力不断提升,风险防控主动性、前瞻性有所增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持续关注中小银行流动性状况,加强市场监测,不断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政策支持,推动中小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实现中小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资本补充角度看,目前中小银行可选择的一级资本工具主要包括IPO、增发、可转债、优先股和永续债等。
在永续债方面,11月19日,台州银行完成首单城商行永续债的发行并开始交易流通,规模为16亿元,票面利率5.4%。
分析人士指出,永续债对于丰富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未来对中小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政策支持力度将加大,中小银行永续债有望加速扩容。
在中小银行改革方面,央行此前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体系,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重点二:
资本市场改革再下一城
会议提出,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证监会系统9月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决策部门将把科创板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逐步推广到其他市场板块,近期重点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
“当前资本市场改革是长期的谋篇布局,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顶层设计都面临全面升级。后续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科创板试验田的经验推广,二是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博表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经验将逐步推开,带动关键制度创新,值得期待。
另有权威人士指出,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在发行承销环节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在交易环节放宽涨跌幅限制、配套完善市场稳定机制,在持续监管环节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针对性,在退市环节创新方式、优化指标、简化流程,同时还将优化融资融券机制,促进多空平衡。
与此同时,新三板各项改革措施也正在争取尽快落地。中国证券报记者11月28日从全国股转公司获悉,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陈永民日前表示,全国股转公司将根据前期收集到的市场各方意见,抓紧完善出台新三板相关制度规则,组织各项改革措施尽快落地。
重点三:
引导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会议提出,引导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路径,证监会主席易会满10月主持召开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座谈会时提出,要坚持行业定位,逐步出清“伪私募”;坚持刀刃向内,切实改进登记备案工作;坚持差异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准度;坚持发挥合力,支持行业创新发展。
关于私募股权基金行业下一步发展预期,证监会指出,行业发展要做到“四个聚焦”:要聚焦服务实体,提高支持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未来,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微企业和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要聚焦投资主业,提升专业化水平。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当好股权投资的“专门家”,切实为所投企业提供优质增值服务;要聚焦风险防控,坚守合规经营底线。提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建立“募投管退”全过程的风险控制体系,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聚焦守信履约,培育积极健康的行业文化,打造资管行业的“百年老店”。
值得一提的是,为营造私募监管新局面,今年以来,私募行业自查风暴已在全国多地展开。其中,北京证监局于7月发布《关于开展2019年北京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自查工作的通知》,面向全辖区4000余家管理人启动年度自查工作。该局表示,将继续发挥自查手段”全覆盖的优势,以自查为抓手发现“风险私募”,排查“失联私募”,出清“伪私募”和僵尸机构,帮助问题私募机构正本清源,引导合规私募机构见贤思齐。
重点四:
完善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的长效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共7次提及“风险”。
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此前提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应贯彻落实“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有效稳住宏观杠杆率,控制重点领域信用风险;
二是稳妥化解影子银行风险;
三是有序处置各类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
四是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
五是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强预期管理和舆论引导,切实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
就银行业来看,中国银行研究院《2020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经营将保持稳定,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保持在8%左右,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望保持在6%左右的水平。不过,信用风险压力犹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保持在1.9%左右。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部分区域、行业以及相关企业信用风险压力犹存,同时零售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在带来收入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信用风险压力。银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