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21-04-20 14:01 的文章

从航母杀手到海上城管—22型导弹艇终于找到了极

4月8日,菲国ABS-CBN电视台记者租了一艘渔船打着“慰问渔民”的幌子,去信义礁、仁爱礁周边活动,实则访问搁浅破船上的守军。在22年前,菲国海军用一艘破登陆舰以搁浅的名义赖在仁爱礁那里不走,我们这么多年来只好围而不打,就等它烂掉。

从航母杀手到海上城管—22型导弹艇终于找到了极

菲国记者的这种小伎俩早被我们的海警识破,海警5101船在距离仁爱礁南部3.48海里处将渔船拦下,通过无线电喊话要求渔船报告自己的身份。不知道渔船船长是真听不懂还是装听不懂,没有应答,但还是乖乖地调头原路返航了。

从航母杀手到海上城管—22型导弹艇终于找到了极

海警5101船跟踪监视了1个小时,随后海军2艘22型导弹艇赶来继续跟踪监视,此时已将渔船赶出了仁爱礁12海里外。渔船一溜烟往巴拉望岛方向跑,但22型导弹艇并未停下,GPS设备显示,22型导弹艇将渔船驱赶到距离巴拉望岛90海里的地方才返回美济礁基地。

从航母杀手到海上城管—22型导弹艇终于找到了极

想想真是大笑话,对22型导弹艇来说,当年的梦想是决战海峡的“航母杀手”,不过今日不同往日,导弹艇的战术已经不太适合我国的海军体系了,现在成了追击舢板的城管队员,海军装备的快速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当初的想象。

从航母杀手到海上城管—22型导弹艇终于找到了极

当年建造22型确实属于无奈之举,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三军的装备发展基本处于“青黄不接”,空军幻想用“八爷大战F-22”,海军则想到了海上狼群战术—用“隐形导弹艇打击航母”。正好那时,澳大利亚一家公司研制的双体穿浪型铝合金高速客船已经成熟,且投入了商业运营。该型船是一种特殊船型双体船,在两个片体连接结构的下方近船首中线面处,有一个能减小纵摇的锲形结构。国内从澳大利亚引进了双体穿浪船的技术,将其用于高速渡轮。但中船公司(CSSC)下属的研究所也注意到这个船型在军用快艇上的开发潜力,以此为基础设计新一代导弹艇。

从航母杀手到海上城管—22型导弹艇终于找到了极

2004年,新一代导弹艇首艇2208号在上海求新造船厂横空出世,那颜值震惊了全世界。艇长42.6米,宽12.2米,吃水1.4米,满载排水量250吨,动力系统为2台MTU V16 396 TE74L柴油机驱动4台喷泵,最高航速50节,作战半径240海里。舰载武器为1座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和2座四联装鹰击83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从航母杀手到海上城管—22型导弹艇终于找到了极

22型艇最大的特点是突出隐形设计,艇体外壁向上内倾,甲板面附属设备都进行隐形化处理或隐藏于舷墙后,对舰炮防盾、导航雷达和警戒雷达的底座、驾驶室顶部复示罗经和艇中部磁罗经的壳体都进行隐身处理,对舷窗的边缘也进行了锯齿处理。柴油机排气口设置在两个片体内的空间位置上,隔绝了90%以上的红外辐射信号源,降低了红外特征,还采用低可视度海洋迷彩涂装,提高光学隐身性。

从航母杀手到海上城管—22型导弹艇终于找到了极

2208艇下水时,某些西方国家还没当回事,认为只是一艘试验艇,没想到随后的5年内,国内多家船厂同时发力建造,一鼓作气建造了83艘,这也说明我们全面掌握了双体穿浪船的设计建造技术。

从航母杀手到海上城管—22型导弹艇终于找到了极

按照当时海军的设想,22型艇在对敌方航母实施饱和攻击时,充分发挥隐身特性,隐蔽接敌、突然攻击、打完即退。但这还是海上游击战的思想,实际无法突破航母打击群的层层防卫圈。同时,导弹艇本身的问题也不少,排水量太小,续航力、自持力都不能适应海上巡逻的需要;导弹发射完毕后不能快速撤离,需要时间调整艇“埋艏”状态;而且船体是铝合金,经常放海水里不好,如果一段时间不出海就要上船排(不是封存)。

从航母杀手到海上城管—22型导弹艇终于找到了极

说白了,导弹艇就是一个海上机动导弹发射平台,任务属性过于单一。海军随后用056型护卫舰全面替换了22型导弹艇,056型的排水量达1000吨以上,续航力、自给力及适航性全面超过导弹艇,还具备一定的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当然,任何武器装备都不能脱离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去看待,22型艇的建造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现在落伍是必然的。据说,现在056型护卫舰同样面临被淘汰的问题。

从航母杀手到海上城管—22型导弹艇终于找到了极

正当大家为22型艇感到遗憾时,海军想到了新思路,将其部署到南沙岛礁,实践证明这个方法还真不错。前沿部署充分发挥了快速机动的优点,避免了腿短跑不远的尴尬,也不要整天瞎琢磨“打航母”,凭AK-630这种30毫米速射炮就能吊打一切渔船,防空问题也无需担心,交给海军航空兵的重型战机。本次执行驱离菲国渔船任务非常圆满,这种驱离不仅是赶你走,还要把你送回家帮你关上门,惹得菲国人哇哇大喊“我们都已经掉头了,他们还追到90海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