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比惨的第五代大导们,要被拍在沙滩上了?
张艺谋的新电影《一秒钟》上映后,遭遇了票房滑铁卢。用了整整8天才将将过亿,猫眼票房给出的最终预测是1.39亿。
看这意思,还没有开始庆功,就已经离收官不远。
截至12月9日19时,这部电影票房也才1.2亿。如果放到10年前的非著名导演身上,或许还能开一个破亿的庆功发布会。
但对于张艺谋这样的国宝级名导而言,他在2002年导演的电影《英雄》就拿到了内地票房2.5亿人民币、全球票房1.77亿美元,显然是有些无法接受的。
同样的境况也在冯小刚身上演过一遍。
去年他导演的爱情电影《如果芸知道》上映三天7600万,最后只拿到了1.59亿票房。
无论从商业票房还是艺术价值上,这部电影都没有收获太多足够宽慰的反响。
这让61岁的冯小刚甚至第一次产生了自我怀疑,发了一篇微博小论文感慨,是不是“英雄老矣”?
换早两年,但凡有一点差评就要炸锅亲自下场开怼的火药桶冯导,这次的表现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温柔。
从前对着媒体大骂观众垃圾,不懂欣赏,甚至还在电影《私人订制》里夹带私货的开麦怼观众,“你们电影多便宜啊?是个文盲都能坐下来乐”。
而现在,他还会写小作文感恩那进场看电影的250万观众,不知道是不是向现实的另一种低头。
陈凯歌就更惨了。
他在票房上一直都不怎么有过得志的时刻,年轻的时候就早早封神,一直靠逼格撑到现在。
电影的艺术价值从《黄土地》《霸王别姬》之后就一去不回,《无极》之后,坊间对他江郎才尽的质疑更是甚嚣尘上。
最近两年,陈凯歌连续当了两季《演员请就位》的综艺导师。
虽然调教演员的功底依旧过人,但更多人看清了下凡后的陈导真实调性,好言相劝陈导以后千万不要再碰剧本了。
甚至有人在豆瓣上开帖下注,问到底是陈凯歌再拍一部拿到欧洲三大最佳的电影更难,还是郭敬明拍出一部豆瓣评分过8的电影更难?
这个问题虽然荒诞,但却直指了另一种现实。
当初被誉为中国电影扛旗人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终于也到了被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时候了。
从年龄来看,星光熠熠的第五代导演中,张艺谋1950年,陈凯歌1952年,相对较小的冯小刚也是1958年的,都已经过了六十而耳顺的年纪。
虽然年龄已经来到了国家规定的退休线上,但他们的创作欲望却没有因此而停滞下来。
2018年,张艺谋就拍摄了《一秒钟》,随后2019年就宣布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虽然最后因为技术原因撤档了。
接着2019年5月,他还在导演电影《坚如磐石》,9月就已经在导演新电影《悬崖之上》了。
冯小刚也没有歇着,2016年《我不是潘金莲》、2017年《芳华》、2018年《手机2》、2019年《只有芸知道》,保持着每年拍一部电影的高产频率。
在《我不是潘金莲》里,当时年近六十的冯小刚仍在探索创新电影的不同表达方式,甚至还学习了加拿大青年导演泽维尔·多兰在电影《妈咪》里所使用的拍摄方式,第一次改变了国产电影的镜头画幅。
三人之中,就连相对低产的陈凯歌从2017年到现在也拍了《妖猫传》《尘埃里开花》(未上映)《我和我的祖国》(总导演)《长津湖》(即将开拍)。
虽然这两年江湖上淡化了他们的声音,但他们为电影所做的努力仍然没有停止过。
对于一群年逾六十但却仍然保持着如此旺盛的创作欲望的电影人而言,他们实在不能算是到了已经需要交班的时候。
按时间来算,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大约已经进入了电影行业年末最挤的贺岁档宣传期,然而今年却显得有些许萧条。
从1997年冯小刚拍摄的、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电影届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后,整个贺岁档应该从来没有如此冷清过。
截至今年11月底,中国电影总票房仅有165亿,无数电影人发朋友圈感慨,疫情让中国电影票房倒退了十年(2011年131亿)。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吹响了中国电影呐喊的冲锋号,并一直以一种扛旗者的身份,引导、培育着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和喜好。
十几年前的电影圈,一直流传着“张一陈二冯三”的民间排位梗,这个排位还会受到当年大导们拍出的作品实时影响而变更。
那个时候的电影市场仍然主导在少数红圈人士的手中,毕竟那个年代能玩得起电影艺术、摇滚艺术、文学艺术的基本都是家有传承的大佬子弟。
21世纪初的电影市场,基本由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三人轮流坐庄票房年冠,其中又以专攻商业电影方向的冯小刚登顶次数最多。
如果时光回到2005年,你会发现,票房短板的陈凯歌凭借《无极》的1.81亿票房拿下了当年的电影票房年冠,甚至超越了成龙的《神话》、《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和《星球大战前传三》。
就连充满文艺色彩的爱情歌舞片《如果·爱》在当年都拿下了3000万的票房。
对比陈凯歌三年前的《妖猫传》,投资2.5亿票房5.26亿还不够回本,以及周迅两年前上映的文艺片《你好之华》仅以7938.1万的成绩惨淡收官。
如果不是中国电影票房市场仍然在以每年跃进50亿左右的速度扩容,否则真的要开始怀疑电影市场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13年过去了,到底是市场不买大导、名角的账了,还是已经中国电影真的已经到了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时刻?
不妨来看看最近五年的国产电影年度票房前十榜单。
50部电影中,仅有15部出自于早年成名的内地、港台大导演之手。
第五、六代导演中,上榜的唯二两部,分别是张艺谋的《长城》和冯小刚的《芳华》。
而且这50部电影中,半路出家的导演超过了五分之一,他们曾经的身份包括剪辑师、演员、作家、歌手等。
其中有5位导演是第一次拍电影,他们分别是文牧野、黄渤、王宝强、刘若英和饺子。
在这份榜单上,有13个80后,9个70后,13个60后和5个50后。
最年轻的导演是出生于1986年的姚婷婷,她执导的电影《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在上个月刚刚上映,拿下了超过5亿的票房,而最年长的导演当属出生于1950的张艺谋和徐克了。
从类型上来看,喜剧题材电影占据了44%,成为高票房的最大保障。
此外,还有一些轻悬疑、社会现实向的类型剧情片,同样也成为了点燃市场的秘方。
对比大导们近几年所拍的电影类型而言,张艺谋的《归来》《影》《一秒钟》,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芳华》《如果芸知道》,陈凯歌的《妖猫传》,姜文的《邪不压正》《一步之遥》,这些电影类型几乎避开了这份票房榜单上所有的市场致胜关键词。
这样看来,票房上的一时失意,似乎也是在所难免。
不仅如此,在数量上,80后导演和60后导演在这份榜单里也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均衡状态。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份票房榜单意味着某种权力的让渡。
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的电影来自于演而优则导的吴京《战狼2》,中国电影的第一次科幻大片触电初体验来自于80后导演郭帆,中国电影的第一部动漫年冠电影是80后导演饺子的银幕处女秀,中国电影第一部社会现实与商业价值完美结合的作品同样也是85后新导演文牧野的处女作。
不管从题材突破、格局创新,还是社会现实意义及商业价值的丰收,这些“新导演”们都给中国电影带来了足够的惊喜。
这在十五年前的电影界是不可想象的。
尝试着对比进入千禧年之后的头五年和最近五年的国产电影票房年度前十后,会发现国产电影已经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次文化的下沉。
电影工业已经前进到不需要专业驱动,而仅依靠资本就能驱动前行的畸形发展现状了。
不是大导变了,而是时代抢先一步催化了电影的变局。
大量的资本快钱涌入了影视行业,导演这个最具含金量的职业在今天的时代已经变成了一个“我上我也行”的行当。
演员、编剧、作家、歌手...但凡干过一点影视行业相关行业的人就能坐在监视器后面挥斥方遒。
诚然,这中间有无数好苗子脱颖而出,但更多是大量参差不齐的烂账。
在盘点完近五年的年度票房前十国产电影之后,粗粗算了一下这五十部电影豆瓣评分的平均分——6.51。
这已经算是一个让人松一口气的分数了。
好在,市场虽然畸形,但大体上而言观众还是具备基础的辨别能力。
但大导的失灵,仅仅是因为票房,市场才选择“抛弃”他们的吗?
在刚刚落幕的第33届金鸡奖颁奖典礼上,有两个重量级提名格外引人注意,分别来自于影帝和影后,而且最神奇的是,这两个提名出自同一部电影——《受益人》。
在金鸡奖颁奖典礼的前一天,是组委会给入围了的提名者颁发表彰证书。
主持人大鹏和主持人柳岩站在台上,看起来似乎和其他几位入围者有几分格格不入,偶然切进这个视频画面的人或许会以为这是两人在拍摄《屌丝男士》第五季的现场。
2012年10月10日,大鹏自制的短视频剧《屌丝男士》第一季正式开播,柳岩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开始就答应并且从第一季站到最后一季的女明星
8年过去了,柳岩在经历了伴娘风波的低潮后,和大鹏一起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这是很多专业演员都不曾获得的殊荣
在这一届金鸡奖上,《受益人》一共收获了最佳导演处女作、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美术、最佳剪辑五项提名,最终由导演申奥拿下了最佳导演处女作的奖项。
看到获奖的申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4年前的宁浩。
当年还默默无闻的新人宁浩,被刘德华发起的“亚洲新星导”计划选中,拿到了300万拍摄他的电影处女作《疯狂的石头》,并且入围了当年金马奖的最佳导演奖。
十年后,2016年的秋天,宁浩的坏猴子影业主导启动了一个影响中国电影新格局的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一共有10位年轻导演加入,申奥就是其中一个受益人,他的处女作电影的监制正是这个计划的启动人宁浩。
不止是他,还有文牧野同样也是这个计划中中的一员新星。
狂收30亿票房的《我不是药神》,为他拿下了金马、金鸡两座最佳新导演/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杯,而且还让徐峥捧回了人生中第一座影帝奖杯。
而这一部电影的监制同样也是宁浩,当然还有男主角徐峥。
不仅如此,2019年年度票房排名第10的《误杀》,导演柯汶利同样也出自这个计划,由陈思诚监制,并且还入围了第33届金鸡奖的最佳故事片。
二捧周冬雨封后且完成三金满贯的曾国祥,是近年才崭露头角的新导演。
拿下第68届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和金马奖最佳电影的《大象席地而坐》的胡波也是新导演。
不管从票房市场的反映来看,还是就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而言,这些新导演俨然已经有了一派星星燎原之势。
过去大家所信奉的大导保票房、大导捧人,放到如今,这些新导演同样也能够做到。
回望这份票房排行榜,相对于近几年类型电影的大行其道,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出身于中国电影最好的时代、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特色的作者型导演,他们成长在中国最贫瘠却又极具生命力的年代,经历过社会转型特有的伤痕和记忆,注定了他们的作品偏向于个人体验和时代印记的投射和映照,不会为了讨好市场而拍摄。
比如张艺谋正在上映的电影《一秒钟》,有人评论,与其说这是一个具有年代感的故事,不如说这是一封张艺谋写给电影的情书。
张艺谋甚至为这部电影写了一封亲笔信,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
“我永远忘不了小时候看电影的某种情景,暗中难言的兴奋和快乐,就像一场梦”。
过去张艺谋在自己的电影里造梦,如今也在自己的电影里圆梦。
大导的功能就在于此,对于中国电影而言,他们起到的作用应当是引导、培育和唤醒,而并非屈从与讨好。
比如陈凯歌电影里对审美和悲剧的解读,比如张艺谋电影里对时代文化的注解。
但不管大导效应还灵不灵,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和这些后起之秀们,才共同组成了中国电影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