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而又美丽的《星空》:是小孩心里的城堡,
孤单时,仍要守护心中的思念,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几米
看完几米的很多绘本,我想到的是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说的那句话:“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当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围困着他,他却能够找到自己的星空,那片纯净的星空给他带来了生活中的光芒,也让他坚守心中的思念与希望。
谈及台湾绘本画家几米,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他的《向左走,向右走》,是1999年金石堂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书,开创了成人绘本的新型式,兴起绘本创作风潮。
但于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漫画《星空》,几米说献给无法与世界沟通的孩子,看完后,觉得是献给内心孤独的孩子和曾经是孩子的每个人。
绘本的独特魅力在于:一个忧伤而又美丽的故事背后是小孩内心的自白,也是成人心里的软肋。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绘本中找到自己的情绪情感和内心世界。
毛姆曾说: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
但是我想说:我们每个孤独的个体被现代生活裹挟着前进,但也在努力寻找自己灿烂的星空。接下来我将从三个角度分析《星空》中关于孤独的主题,旨在让我们每个人从中看到真实的自己。
孩童视角下童话写意式的成人绘本以孩童的视角讲述童话《星空》写的是小女孩6岁后离开了爷爷奶奶,来到城市找爸爸妈妈,但是他们忙于工作,她孤单而渴望陪伴。
后来遇到班上一个和她一样“孤僻”的男孩,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互相陪伴,想要一起逃离这个城市。
几米以孩子的视角,并以图文方式生动形象的讲述这个忧伤而又美丽的故事,以写意式的表现手法展现小孩的心灵世界。
运用象征式的写意方式,在超现实的表达技巧下,在绘画中表现自然童真的美好,在文字中凸显成人的冷静与睿智。
不论是成人还是少年儿童,在几米的作品中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悟和思考,也能在闲适中静静感受美好与希望。
符合儿童心理的色彩设计色彩是画家几米在绘本中情感元素的重要体现。
几米的漫画交织着深蓝、橘黄、明黄、梅红等艳丽的色彩,画面精致,色彩鲜明丰富,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其审美力。
苍翠的绿色森林、深蓝的星空月夜、明黄的灯光等等,通过纯度高,明度强的色彩设计,激发孩子的联想能力,让他们更直观的感受世界颜色的变化,激发想象力和认知能力。
运用视觉上的色彩美学,在冷暖色调的对比中,读者在阅读时不会很压抑,也不会太眼花缭乱。
几米用他敏感细腻的心去感受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用符合儿童心理的色彩去设计绘本,将情感、思绪完美呈现出来,给予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童真绘画中更衬都市人的孤独故事中的小女孩,6岁前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想念爸爸妈妈的陪伴,后来和爸妈住在城市,但是他们忙于工作,自己只能关上房门,躲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爱妈妈,妈妈也爱我,但是她不了解我,我想我也不了解她。爸爸总是在讲电话,他的每一通电话好像都很重要。
这段话是小女孩的自白,但是以孩童的心理揭示了父母与孩子的真实状态,也更能凸显出现代都市人的孤独与悲哀。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人疲于奔波,他们就像弹簧,被拉的很紧,在灯红酒绿间迷失自己,也疏忽了孩子,内心空虚而迷惘。
小孩能够从中看到自己内心的那座城堡,那个城堡里写满了自己的孤单心事,也述说着对陪伴的渴望;成人能够看到自己心中的软肋,看到现实生活中真实而又孤独的自己。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在不同年龄阶段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是《星空》绘本的魅力之处。
那种隐藏的孤独感会被瞬间击中,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星空。
在“疏异的朦胧艺术”中述说内心独白世疏事异的世界和独特的“我”千百年前,孟子曾说:“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了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需要我们认识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独特经历,了解了之后,才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
《星空》作品融进了作者独特的个人经历,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注入其中,故事中的小女孩更像是自己的内心独白。
几米曾被诊断出患有血癌,接受了一年治疗,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就要结束了,被绝望包围着,孤独无助,仿佛被全世界抛弃。
但是为了把疼痛抛在脑后,便一心投入插画设计工作中。
当时住在13楼,画画的时候抬头就能看到白云远山,灯火和夜空,那些就是唯一给他带来希望的东西。就这样几米在插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星空。
终于有一天,出版社找他商量出版漫画的事情,5年出版了8册绘本。自己也健康地活了下来,还意外走红。
那些夹杂着忧伤的美丽故事,就像述说着自己的生命一样,应运而生。
世疏事异的人间,还有独特的人生经历,成就了几米的星空世界。他在告诉世人:别为我忧伤,我有我的美丽,它正要开放。
朦胧模糊的符号人物,是我也是每个他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毛姆
绘本的图画和文字就是几米传达声音的符号,这些符号是自己内心的独白,也是不确定的、迷糊的他者的自述,因为每个人从符号中感受到的情绪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星空》中的小女孩连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她既是作者,也是我们每个个体,当我们通过创作者符号化的表述,感受到的则是真正的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几米的很多作品中,有的没有固定的主角或者外在形象,有的图画和文字的连续性不强,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相关性有时候也很模糊。
有的画面很大,人很小,没有表情。多用大的画面衬托人物的孤独与无助,精神的麻木和惆怅。
这是作者制造的一种“疏异的艺术”,在朦胧不确定中造成与现实的分歧与剥离,在超现实中面对现实问题,从而体验置身事外的清晰感,感受真实的自己与世界。
几米是台湾极少数具有“国际风格”的绘本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既具有东方人物中庸美,也吸收西方的绘画技巧,注重色彩线条的饱和美。
因此,以东西结合的方式,更能凸显一种模糊意义,符号化的人物就是现实生活的你我他,读者能够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身影。
在现实困顿中保持对真善美的渴望,对灿烂星空的向往在现实隐痛与困顿中保持对真善美的渴望几米在表现现实的困顿与孤独时,不忘表达一种对真善美的渴望。
首先表现在小女孩对自己的家庭和亲人的态度。
即使爸爸妈妈工作很忙顾不上和自己说话,她仍然很体谅他们,愿意为他们分担忧愁和困苦。
离开了爷爷奶奶,还时常惦记着他们。爷爷生病了,她特别想回去陪着他,但是又害怕爷爷担心自己的学习。
直到爷爷离开,她都没有参加爷爷的葬礼,因为害怕爷爷难过。
其次,表现在对朋友的态度上。
班上转来的男同学,性格孤僻,独来独往,还有同学在巷道欺负他,她努力去帮助小男孩解围,带他去医院,听他诉说心里的苦。
小女孩的行为态度是作者想要向世人传达的一种情感态度。
即使生活困顿,我们孤独而无助,也要学会体谅别人,善待他人,传递真善美的价值理念。
故事中的小女孩说:窗外的烟火好热闹,屋子里却冷冷清清。
这也是作者几米在创作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他享受着自己一个人的冷冷清清。
但正是这样的孤独沉潜,战胜病魔的他顿悟生命的真谛,如他所言:“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我们会经历人生的暴风雨,还有社会生活的毒打与暴击,好会有生离死别的悲恸,但是不能忘记内心最美的风景,那就是传达真善美的爱心与希望。
在开放的结局中憧憬属于自己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他为什么喜欢淋雨了,那让人同时感到迎接自然又挣脱捆绑。
小女孩在遇到男孩时说:“他每次下雨都不带伞,看他一个人在雨中奔跑,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有些羡慕。”
自己羡慕的原因却是淋雨让人感到迎接自然而又挣脱捆绑,这句话便是作者的心声。
小女孩在男孩身上看到了自己,也在他身上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陪伴。她在这段友谊中似乎挣脱了一些孤独与困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空。
绘本的最后是小女孩对男孩说的话:走吧!我们离开这个城市。
他们成功逃离这个城市了么?几米没有给出答案,结局由我们每个人去定义。
我想结局就是:即使他们没有走出这座城市,两个人也会一起遨游在属于自己的星空中,彼此陪伴,相互救赎。
男孩是女孩的星空,给予她陪伴;绘画是几米的星空,治愈内心的孤独......
星空于我们而言就是关于希望与美好的梦,哪怕只是幻想与憧憬,但是它们却是支撑我们勇敢走下去的坚实力量。
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王尔德
即使生活困顿潦倒,我们生活在阴沟,也不能放弃追求心中的灿烂星空,因为它是暗夜里海上的灯塔, 也是掉落人间的星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结语几米独特的个人经历熔铸在绘画作品中,便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灿烂《星空》,这里有关于孩童的孤独与渴望,有成人的欲望与焦虑,还有对真善美的执着与追求。
记得第一次看《星空》是十年前,那时只觉得小女孩就像是孤独的自己;如今再去看,却发现自己变成了厌弃的大人,每次看都会红了眼眶。
它是儿童心里的城堡,也是成人心里的软肋,不同年龄段,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找到自己的情感宣泄点,也能从中获得一种生的力量与希望。
衷心希望我们在向前赶路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也记得跟星星许个愿,相约寻找属于自己内心的那片星空。
#抬头有星空 夜色更精彩##第二届今日头条全国新写作大赛##vivo X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