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越怎么就不配拿上海户口了?
作者:陈兴杰 来源:功夫财经
最近,杨超越作为“特殊人才”落户上海临港。这则新闻引发网友讨论。
令我诧异的,网友关注的不是户籍制度本身,而是杨超越算不算“特殊人才”,她有没有资格落户上海。这居然也能成为话题?看到网友评论前,我都想不到还有这样的质疑角度。
1
很多人看不起杨超越?
先来看看网友质疑的几个常见理由吧。
1)
第一种质疑理由
杨超越只有初中文凭,这让辛苦读书上大学的普通人情何以堪?本硕士的高材生都要社保5年结婚,才可能落户,杨超越的资历符合条件吗?
杨超越走的是“特殊人才”通道,其实并无学历限制。上海刚发布的落户新政对学历要求已大大放宽,“市场化创新创业人才”“专门人才或特殊人才”,并无学历要求。
和北京相反,上海的落户政策可谓不拘一格。除了一般落户有学历要求,各行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比如钢筋工、保姆、美容师,哪怕是小学初中学历,也有机会落户。
学历只是通往人才的阶梯,而非人才认证。质疑者大谈“学历标准”,才是真的保守落后。
2)
第二种质疑理由
杨超越在演艺圈算人才吗,她演戏不行,不会唱歌,跳舞不行,她何德何能,居然被称作“特殊人才”?
杨超越在演艺圈确实是一个异数。除了美貌本身,她的才艺普通,却一路顺风顺水。善意者称这是“锦鲤体质”,吐槽者则认为她一路划水,博同情才走到今天。
无论支持还是反对者,都不否认:杨超越的歌舞表演能力,确实很平庸。
可是不要忘了,杨超越出道两年多来,一直是娱乐圈的“顶流”。这一行竞争何等激烈,多少大浪淘沙,花开花谢,杨超越却是越来越红。说她一直成功只是偶然,未免小看了娱乐圈的淘汰能力,也对杨超越的成功缺乏认识。
“创造101”开始,杨超越一直在话题中心。这是一档“养成系”节目,观众想看素人成长。
杨超越是出道11人里最笨拙的,她一路挫折,接连失败,有过崩溃,却没放弃。她跌跌撞撞出线,竟然坐上C位。观众有喜悦,也有争议,这是“养成系”节目最想要的效果。
接下的时间,杨超越经常上热搜,都是些小事情。蠢萌、好笑、真实,这是杨超越身上常见的标签,她招粉丝疼,很有路人缘,几乎没黑料。
在纷纷扰扰的娱乐圈,能长期维持这样的好形象,非常难得。不管真实流露还是团队塑造,这都是一种才能。
杨超越不是歌手和演员,她是偶像和明星;杨超越没什么作品,她真正的作品是自己。
歌手演员创造演艺作品,偶像明星为粉丝和观众提供情绪和审美价值。后者同样需要技能,维持好的身材相貌,打扮光鲜漂亮,让粉丝尖叫热爱,使路人赏心悦目,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当代网友一说起娱乐圈,就分三六九等。不是抨击综艺明星,就是看不上流量红人,并且都拿作品来说事——事实上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娱乐圈内有分工,成功的标准也不同。
杨超越作为行业顶流明星,说到职业能力,毫无疑问是专业顶尖的。试问那些质疑者,他们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内,有几个能做到全国排名前几?
3)
杨超越作出了什么贡献?
同一批作为“特殊人才”落户上海的,是两位医药企业高管,一位企业服务管理者。不少网友说,相比于企业家,杨超越做了哪些贡献呢?
事实上前面已经说了,杨超越的贡献显而易见:她为粉丝和大众提供情绪和审美价值。她有多受欢迎,她的贡献就有多大。杨超越极大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
现代娱乐圈,杨超越早已不是单打独打。她的身后有一群人围绕她,帮助创造价值。杨超越日常的工作有舞台表演、拍电视、接广告、直播带货,她走到哪里,流量跟到哪里。
杨超越的名下有四家公司,涉及到文化服务多个行业,这些都在创造就业和价值。
2
户籍政策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当然,临港吸引杨超越入驻落户,最看重的是其影响力。杨超越原是江苏农村的普通厂妹,凭借个人天资、努力加上运气,居然成为中国最顶流的明星。这非常符合临港新区想表达的内容。请杨超越作地方代言人,当地官员还是很活泛的。
杨越越之前,李佳琦也落户上海崇明。一个原在商场卖口红的小哥,借着电商直播东西风,凭借个人努力,短短两年成为这个新兴领域的“一哥”,个人收入以亿计。这样不可思议的成就,古今能有几个?
然而在李佳琦落户上海时,同样也有酸不溜秋的热议:这不就是花钱买户口吗?这不就是花钱买特权吗……
在杨超越和李佳琦的财富面前,户口这种计划体制的古董,已没有任何福利意义。他们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生活,之所以选择上海,显然有别的原因。
今年临港新区推出新政,入驻企业可享受15%企业所得税率优惠;崇明岛大力建设“智慧岛”,给予入驻企业高额补贴。杨超越和李佳琦不仅企业入驻,本人还落户当地,显然是受当地政府邀请。
我明白一些人有愤懑情绪:他们在上海住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办法落户,工作生活诸多不便。凭什么他们有钱人一来,就可以直接落户(即便有钱人并不需要户口),这不是特权是什么?
必须承认,面对这样的不平等,人们有情绪很正常。但问题不出在杨超越和李佳琦,而是户籍政策。严格的户籍制度,阻碍了人口自由流动,损害了外地人权益。
上海面临老龄化压力,希望吸引年轻人,又面对“大城市人口过多”的压力,于是采用一套复杂的筛选方法。高学历认证、积分落户、高级人才、特殊人才、产业所需人才,等等。用北京大学姚洋教授的说法,这是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上海的落户政策正在逐步放宽,这一趋势不会改变。上海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该由官员设置标准,而该交由市场选择。户籍制度作为旧时代产物,也到了废除时候。
现在国内很多中小城市落户之容易,已经使户籍制度形同虚设。未来人口压力加大,“抢人大战”蔓延到一线城市,相信北上广深也会逐步放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