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的故事》与《受戒》:冲淡平和的诗意风
重读《受戒》,再一次感叹明海与小英子纯纯的爱与汪曾祺先生笔下的诗意人生,倒让我想到《竹林的故事》中善良纯真的三姑娘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仔细悉数,这两篇文章确实有很多共通性。
《竹林的故事》是现代抒情小说家废名的代表作品,1925年出版后,对文学界产生重大影响。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老程家纯情纯美的女儿三姑娘,和父母种菜捕鱼,过着恬静淡雅的田园生活。父亲死后,与母亲相依为伴,时隔多年,依然单纯善良的对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
《受戒》是当代作家汪曾祺的短篇小说,1980年发表在《北京文学》。讲述了明海去荸荠庵出家当和尚,与农家小英子互生情愫并产生朦胧爱情的故事。作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的汪曾祺先生在真实的世俗生活中歌颂诗意美与人性美。
这两部作品虽然时隔五六十年,但是却有一定的“师承关系”。众人皆知沈从文是汪曾祺的老师,但是很多人不知汪曾祺受废名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废名是现代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汪曾祺曾多次在文章中表示:“我确实受过废名很大影响,在创作方法上,与其说我受沈从文的影响比较大,不如说受废名的影响更深。”
文艺学理论的泰斗童庆炳先生在文学理论中曾将文本层次分为: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从这三方面出发我们能更好的解读文本。
因此,我将从语言美、人性美、意境美阐述这两篇小说的主题与意蕴,揭示作品内在的异曲同工之妙,旨在让读者对这两篇小说有更深的理解和启悟。
语言美——注重情绪感受的诗化语言,体现自然活泼的叙述语调文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具有内指性和心理蕴涵性。而这两篇小说在此基础上,还运用诗化般的语言去描述美好的田园生活或者小人物的世俗生活,不仅能够引发读者趣味,还能体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热爱的题旨。
语言的内指性是说内容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蕴含了作家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具有心理蕴涵性。采用诗化般的语言,不仅能够体现语言的内指性,还能使得文本富有诗意,激发读者的兴趣和想象力。
这两篇小说都没有借用精确细致的语言进行写实性描写,而是注重情绪的流动与意志的传达,在写意中体现平淡冲和的日常生活。
首先,在《竹林的故事》中,废名先生多用轻盈的诗化语言表现世俗生活以及一些灰色主题。
在写到三姑娘的父亲老程的墓地时,用到这样平和清淡的言语:
看竹林的那边河坝倾斜成一块平坦的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同教书先生用的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只有杪梢还没有斩去的枝桠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碎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义。
在这里,作者含蓄地写老城的坟墓,没有深沉之感,反倒是用诗化的语言写生老病死,宛如自然更替,并借用景物描述显现出来。不会刻意写实描绘人物逝去的悲惨,也没有渲染死亡带给人的压抑悲痛,只是淡漠而略加悲悯的讲述情节,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姑娘才走到竹林那边,知道这里睡的是爸爸了。到后来,青草铺平了一切,连曾经有个爸爸这件事实几乎也没有了。“用诗化的语言冲淡死亡,反而自然地表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也没有过多渲染死亡,而是写失去父亲后,母女俩勤快的生活,正如废名曾说到的诗:“草色青青墓正圆”,恬静可爱而自然,将生老病死写的如现世一切小事一般。
这样也能让读者融入作者设置的乡土生活情景中去,自然的口吻,没有压抑和沉重,在诗化般的语言中体现活泼的叙述语调以及平淡冲和的世俗生活。
其次,在《受戒》这篇小说中,汪曾祺先生同样注重语言的内容性、流动性和诗意性。俗白的方言与诗化的笔法相结合,像春水般恣肆,简洁凝练而又富有意味。
文中在描述到小英子母女三人时说道:“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滴滴的,衣服格挣挣的”。
先用对偶的方式,体现语言的诗化特征,其次加入”格挣挣的“方言,更显的形象活泼,通过诗意的语言更形象的传达内容和主题。
在这个接受宗教仪式、有严格的僧归戒律的寺庙,小明子当和尚不是为了信仰,而是因为家里穷,当和尚有饭吃能赚钱还能娶。
和尚们有着人的七情六欲,打牌娶妻,杀猪吃肉。汪曾祺先生却用很自然的语调叙述明海以及和尚受戒之下的世俗生活。也没有站在很高的道德批判,而是去远距离地描摹生活的真实样态。
通过细节将不同于俗世的一切又描述的那么自然,既能引发读者好奇,而且将读者带入到故事情节中。
《竹林的故事》和《受戒》都是抒情小说的重要代表。而诗化的语言就是抒情小说的重要表现方式。废名和汪曾祺都能用平淡而富有幽默的语言,表现出自然而清新的叙述语调,从而为要表达的世俗生活主题作铺垫。
人性美——从琐碎细节丰富人物形象,在乡土风情中表现人的善良与纯真汪曾祺先生在写《受戒》时曾自述道:“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和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汪曾祺先生内心有着对人间理想生活的热望。
这两篇抒情的诗化小说,不刻意通过典型环境去刻画典型人物,而是从琐碎平凡的生活去丰富人物的形象,在自己生活的乡土环境中体现人性美和人情美。
首先,《竹林的故事》中塑造了三姑娘这个纯情纯美的人物形象,从细节中丰富人物性格。
三姑娘,就像是窈窕淑女,毫无雕饰,如清水出芙蓉,处处散发着柔软的感情。小说通过讲述三姑娘和家人一起生活的场景,表现三姑娘的懂事与认真。
“我们望见三姑娘都不知不觉的站在那里笑”,这是别人对她的评价。三姑娘那么淑静,总是能带给人美好与纯真。
三姑娘同妈妈争吵,也都是源于自己太过于乖巧,她每天都会清早起来,把家里的家具抹得干净,妈妈总觉得又不是家户人家何必这样,但是三姑娘仍然勤快的收拾家。
三姑娘卖青椒的场景中,其中一位最会说笑和三姑娘说:“三姑娘你多撑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三姑娘说:“吃你们的一餐,暂时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大家都笑了,不提防间,三姑娘果然从框子里拿出一把放了进去。
这个场景也侧面显现了三姑娘的善良淳朴,她就是千千万万乡民的代表,带着青春朝气而讨人欢心。作者在欢愉地注视着三姑娘,感受着她对乡土风情的热爱以及对乡土人民的真挚情感。
最后写到三姑娘爸妈走后,不时常回来:
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小人来了饭也不吃。
三姑娘如此孝顺,结婚以后为什么却不回家?看似和前面情节有些冲突,但实际上通过这种反差的陌生化,加深了三姑娘对家人的心疼感。
和她讲话的不是她母亲,她的父母不在,她只会在祭祀的时候回家一趟,哪怕是别人好心好意的挽留,她不愿意打扰别人,更加突出她的懂事和纯情,丰富了她的善良纯真的性格和品质。
《竹林的故事》就是通过这些琐碎的细节,丰富了三姑娘的人物形象,也在娓娓道来的情节中表现了三姑娘至真至纯的善良人性。
其次,《受戒》中主要塑造了明海和小英子这两个纯真美好的形象,代表着寺庙中受戒却处处破戒的俗世社会里的芸芸众生。
小说主线是明海的人生发展道路。明海是出家的和尚,他不为宗教信仰,只为寻找一条生路。他的生活就代表了这个荸荠庵所有和尚的日常,他们不是为了发扬佛光,也不遵守清规戒律。和俗世中的人们都是一个样,表现自己真实的人生与人性。
在看到小英子时,明海不受环境束缚和小英子约会,俩人心生情愫,产生朦胧的爱情,他们流露人性本真的样子,也向对方透露着自己的真情。看到小英子的小脚印,明海心里痒痒的,他们让这种爱逐渐生根发芽。
小英子比明海更加直白而真诚,他们相信彼此之间的爱与被爱,当小英子大胆说出:“我做你老婆你要不要?”明海最终战胜心底的懦弱,告诉小英子:“要!”他们将内心的爱释放出来,小英子也用自己身上至真至纯的人性之美收获了一段爱情和幸福。
汪曾祺的小说简单,但表现的人物性格却很丰满,通过平淡细节的娓娓道来,完美展示小英子和明海两个人的淳朴人性和美好德行。明海和小英子能够让人们在领会细节中体会人间真情,并激发人类心底最深处的善良和纯真。
诗话小说即是不再局限于人物的写实刻画,运用情绪的流动、内心独白,在诗意的生活情景中再现旨蕴意念。这两篇小说,都是从平淡的生活细节中,平凡的普通人身上,发现超越世俗的美好与诗意,进而激发读者对美好人性的赞美与追寻。
意蕴美——冲淡平和意境中歌颂对生活的热切与渴望,挣脱束缚与牢笼去追求心灵的自由意蕴美是指文学文本包含的多层次的哲学意味和审美意蕴。在这两篇小说中,其蕴含的内在价值和所传达的旨归是非常丰富的,既是作品的特色所在,也对我们现代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汪曾祺先生创作这篇小说时发生文革之后,当生活伤痕累累,他依然热切的爱着生活里的一切。
他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他爱着这个尘世间的烟火气,有着对周遭一切的热爱和渴望。他也希望通过小说让我们受到启发,无论遇到什么创伤,依然要打破束缚,真切而热忱地活着。
《受戒》中明海和舅舅去县城的一段描写到了县城的烟火热闹气儿:
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买丝绒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
汪曾祺先生很热爱生活,他能够将县城的热闹景象描写的这般细致,这些不仅仅是流动在书中的烟火与美味,更能看得到围绕吃食为中心的人情味与他对生活的热情,在这样热闹恬适的生活中,我们也更能放松自己,寻找最真的自己。
在情节设置中,我们也能看到明海所在的不守清规戒律的寺庙,就像是俗世一般,他们有着对原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热切渴望。
做和尚只不过营生,摆脱了世俗职业的艰辛,又具有世俗生活的欢愉和自由,甚至更有人情味。作者并没有用道德的视角去苛责他们,而是抛却一切束缚去写真实而美好的生活样貌。
一个荸荠庵的小和尚,一个小岛上的姑娘,俩人毫无顾忌,一起踩水车唱歌,暗生情愫并相互透露真情,作者写的都是挣脱束缚的世外桃源景象,让我们能够明白追求心灵的自由,这才是人生应该找寻的。
除此之外,废名先生的小说也同样表现着对自然的渴望与对自由心灵的追求。他信仰佛教,崇尚老庄,主张返归自然,独善其身,寻找心灵的旨归。
因此在《竹林的故事》中他通过三姑娘的美好纯真,竹林这一片世外桃源,凸显优美的意境与人性的美好。
“流水潺潺,遥望从水里探起,一滴滴的水点打在水上,浸在水当中的枝条也冲击着作响。”这句话写着乡村自然流水的故事,却在冲淡平和的恬美意境中见真淳。
“出城一条河,过河向西有一簇竹林,竹林中露出一重茅屋,茅屋四周都是菜园。”还有情节写到“除了种菜,也还打鱼买……流水潺潺,摇网从水里探起”,自然宁静而优美的生活环境,三姑娘清纯美好,天真善良,将自然美景和三姑娘有机融合在一起,显现出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统一。
即使在结尾写三姑娘失去亲人,由于生活的压力,寂寞地离开郁郁葱葱的竹林,废名也在省净的行文中显出恬淡的意境:
清明,阴雾天气...…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象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 ...…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去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
小说不刻意写情节或塑造人物,只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就像一副唯美的古典山水画,清静悠远,诗意美好,冲去忧愁与哀伤,洗去浮躁之心。
正如陶渊明笔下的“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显现着挣脱牢笼后,重返自然的人生旨归,也在热爱生活重获自由。
无论是废名笔下《竹林的故事》,还是汪曾祺的《受戒》,都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平淡的情节里,表现对田园自然或是乡土生活的热爱。他们不是写生活中的俗,而是能够将俗世的生活写出优美与真性情,并向世人传达摆脱世俗樊笼,返璞归真的本质之美。
结语废名作为“京派小说”的鼻祖,对汪曾祺的小说影响深远。而这俩短篇小说都有着极高的造诣。无论是《竹林的故事》中的三姑娘,还是《受戒》中的明海与小英子,他们都是人性美的代表,告诉我们打破束缚与牢笼,顺其自然的生活才是理想的生活。
汪曾祺先生曾说:即使生活会有遗憾和创伤,但是应该始终相信生活。这可能就是对我们重要的启示,无论生活中节奏有多快,亦或是诱惑有多少,我们依然相信生活,热爱生活,相信会有健康而美的人性和自由的心灵旨归。
我是@和风姑娘,希望我的文字像和煦的春风拂过你的心房,带给你温暖与启迪。
原创文字,欢迎转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