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富春在《舞者》的尴尬,是硬核综艺的尴尬
文/满囤儿
舞蹈类综艺进入第二轮比赛后,大都会给出命题,让晋级选手带来全新的作品。这种赛制有时会刺激舞者突破领域或灵感迸发,带来意外之喜;有时也会限制或约束住部分舞者,让他们黯然失色。囤儿观察到,有些舞者似乎天生不适应这种命题赛制。比如《舞者》第八期里的肖富春。他自编自演的命题舞蹈不仅输掉了比赛,而且还被四位领队犀利地指出很多问题。
其实在囤儿看来,肖富春在《舞者》的尴尬,是所有硬核综艺都存在的尴尬。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硬核综艺。囤儿把那些以纯粹艺术为竞演载体的综艺节目归类为硬核综艺。比如比拼纯粹脑力的早期的《最强大脑》,比如比拼纯粹唱功的《声入人心》,又比如比拼纯粹舞蹈的《舞林争霸》、《中国好舞蹈》、《这!就是街舞》、《舞蹈风暴》、《舞者》等。这些综艺的选手都是纯粹的能力者,甚至是纯粹的艺术家。如果不是这些综艺将他们带到大众面前,大众是很难与其相见的。
于是这些硬核综艺都面临一个问题——讨好观众的尺度。毕竟,综艺都有收视率的压力。节目组更希望人气选手晋级。于是,这些硬核综艺往往比着比着,胜负的决定因素就不再纯粹。有很多选手也是比着比着就不知道该坚持自己还是迎合观众了。
肖富春的尴尬就在于,他本人的舞蹈是一种非常自我非常独立的舞蹈。囤儿看过他在《中国好舞蹈》上的表现,感觉他是一个很注重自我身体感受的舞者。简单说就是,并不是老师教了他什么动作,他就按老师教的去学去练去用。他更注重自己做出某个舞蹈动作后的自我感受,然后基于深层感受去串联,去表达。
记得他之前说过他最喜欢的创作方式是即兴,就是先让自己放空脑子随便跳,然后跳着跳着可能就对某一个主题有了感觉。之后再回顾自己即兴时本能做出的动作,进行总结后才编成一支成品舞。这个方式,和一般的编舞师拿了音乐或命题就直接把既往动作进行组合很是不同。
囤儿为肖富春鸣不平不是说他舞蹈有多完美,也不是说别人的舞蹈都比他差,而是因为囤儿个人觉得肖富春的方式更艺术化,也更体现创作意义。他的舞蹈既有他的优势又有他的不足,而优势和不足都是属于他自己的。正因为他的方式,肖富春其实是个不应该和观众有交流的舞者。换言之,肖富春的舞蹈就应该“我演你看”。演完了肖富春就应该直接走人,不跟观众交流。观众完全凭自己的经历和舞蹈认知,去品。不要那种“我没看懂,你解释一下”的互动。
以这次肖富春舞蹈里的喝土水混合物的动作为例。正如金星所言,如果不加画外音边演边解释的话,观众是不会理解到肖富春后来用语言所解释出的那么一大堆滴。可是,即便肖富春不解释,囤儿在看的时候,也能感受到这个喝土水混合物的动作是一种寄托了某种愿望的“仪式”啊!难道感受到这个层面还不够,非要感受到“这是家乡的风俗,这是妈妈给的土”这么细节吗?谁给的土,哪个省哪个民族的风俗,这种信息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囤儿认为舞蹈本身就是一种交流。金星拿京剧举例,恰恰证明了所有艺术都符合这点。你不能因为它的交流有局限,就非要用其它手段来补。交流的不完全,反而能让交流更集中于核心而不是末节。如果肖富春为了迎合观众,为了让观众看得懂就做出妥协,那囤儿还能在时隔数年后,依然能只通过他的舞蹈便认出戴着面具的他吗?
最后,如果您赏脸阅读到了这里,囤儿想问您一道思考题。题面如下:
以下两个现象,哪个更能体现出《声入人心》这个节目办得有意义?
1. 节目结束后,郑云龙主演的音乐剧一票难求,预售火爆程度翻了好几倍。
2. 节目结束后,阿云嘎成为各大卫视的常客,并演唱多首影视主题曲、插曲、宣传曲。
欢迎各位读者大大在评论区扣1或扣2,并表达出你们的态度和想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