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礼仪,一定要记住,用错了不但尴尬,还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喝茶的过程中,这一点同样有着充分的展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茶仪。今天堃哥就简单说说喝茶这件雅事中,有哪些常见的礼仪。
摆器示意中国饮茶的习惯历经了千百年,发展到现在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不需要用语言去表述,可能只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表达出来。这种情况,在喝所谓的“盖碗茶”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摆器示意”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的器,就是茶器,具体一点,就是喝“盖碗茶”的茶具。盖碗由盖、碗、托三件组成,因此有些地方又叫它们“三炮台”。
喝茶时,首先用左手托住茶托,茶托上是茶碗,里面有已经冲彻好的茶汤。再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住盖顶的小钮,食指轻轻抵住盖面,把盖子揭起后,要先闻盖子上面的茶香,然后持盖在茶汤表面上由里向外轻轻撇几下,让茶汤里飘浮在表面的茶叶下沉,同时可以让茶汤更均匀。最后开始品茶,基本上这一套喝茶的标准动作也就结束了。
早年间,有些文人雅士喜欢到茶馆喝茶。这些人自诩是有身份的人,所以在需要茶馆伙计做某些事的时候,是不屑于大声嚷嚷的,于是便有了一套意在提醒的茶仪。若茶汤温热适口,就把盖碗放回桌上,并将碗盖斜搁于碗口的边沿上,这是在提示伙计,茶汤合适,干得不错!如果茶汤温度太高,则可以将碗盖斜搁在碗托的一侧,以示待茶汤降温后再喝。若是把盖子翻转过来放在一边,钮冲下,盖里朝天,那就是表明茶碗里没水了,赶紧给我冲水。最严重的要是将托、碗、盖分开排成一行,则是在提示伙计,你这茶是糊弄我呢吧?或者意思是你这服务不到位啊!总之,是表明自己的不满。这个时候,若是有一定服务经验的伙计,一定会马上过来,先表示歉意,然后解决茶客的问题。
叩桌行礼平常我们在喝茶过程中,常常都能看到一个现象,就是主人或冲泡者在向客人奉茶、续水时,客人通常会用右手中指和食指,有节奏地叩打桌面。这一点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在茶仪里,这个动作叫“叩桌行礼”,是表示谢意的意思。
这个茶仪是怎么来的呢?据说跟喜欢微服私访的乾隆有关。
话说有一次,乾隆打扮成一个伙计模样,带着几个侍卫来到杭州的龙井茶区。这时候天突然下起雨来,乾隆便到路边小茶馆避雨。店小二哪能认识这位“客官”呢?便冲上一壶茶,提到乾隆面前,并示意要他自己倒茶给其他同伴。乾隆当然不好暴露身份,就起身为随从们斟茶。这下随从们可都吓坏了,万岁爷给奴才倒茶,那还了得!但也不能随便下跪啊,会暴露身份。情急之下,随从们便以双指弯曲,表示“双腿下跪”,不断叩桌,表示“连连叩头”,这才没失了分寸。这件事儿后来不知道怎么就传到民间了,从此以后,民间饮茶者就都学着用双指叩桌,以示对主人亲自为大家泡茶的一种感谢。
现如今,这一茶仪也有了新的发展。比如茶客用一个食指叩桌,表示“向你叩首”;如果是用除了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叩桌,则表示“代表大家或全家向你叩首”。
以茶代酒以茶代酒也是大家经常见到的场面,因为在饭席、宴请间,总有人不胜酒力,或者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喝酒,这时候只能以茶代酒。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一种礼仪,一方面代表了饮酒之人对饮茶之人的理解和优待,另一方面饮茶之人也能用茶向饮酒之人表达谢意或敬意。
根据历史记载,以茶代酒,由来已久。据《三国志·吴志》记述:三国时代的吴国国君孙皓,喜欢大宴宾客,而且每次宴请时,都要求每个人至少饮酒7升。孙皓的手下有位博学多才,深为孙皓所器重的良才韦曜,酒量不过两升。孙皓就对他特别优待,就暗中赐给韦曜茶水,让他以饮茶水代替喝酒。不过这故事的结尾不是很好,韦曜还是对孙皓这种饮酒无度的行为看不下去了,并在某次宴会上当众提了出来。这下可彻底激怒了孙皓,韦曜的下场堃哥就不说了。
“茶圣”陆羽称茶为“宜于精行俭德之人”。南宋诗人陆游在《试茶》诗中也说,若要从茶和酒之间做出选择,宁要茶而不要酒。在古人眼里,茶是一种高洁的饮料,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以茶代酒,视为一种高雅之举。佛教坐禅修行,一不准喝酒,二不准进点,三不能打盹,却准许饮茶;伊斯兰教教规很严,在严禁喝酒的同时,却提倡饮茶。这就是以茶代酒之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衰的缘由。而且,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看,以茶代酒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他寓意和礼俗各地环境、文化、习俗不同,所以在茶仪上也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习惯。比较常见的,主人在冲茶时用“凤凰三点头”,来表示主人向客人“三鞠躬”;倒茶“七分满”,表示留下的是“三分情”;还有冲茶时的回转动作,即用右手提水壶时,冲水需用逆时针方向回转;用左手提水壶时,用顺时针方向回转,寓意是欢迎客人来赏茶。
另外,茶壶放置时,壶嘴不能对着喝茶的客人,否则,有要客人离席之嫌,是不礼貌的举动。
饮茶过程中民间还有不少寓意和礼俗动作,朋友们可以入乡随俗,不但可以增强品茶情趣,还可以增加宾主双方的亲近感,何乐而不为?
今天茶仪的话题就到这儿了,如果感兴趣,请朋友们评论、分享、收藏、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