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8-20 14:38 的文章

专访喻恩泰 | 我只在红尘,晏殊是我最遥远的真

「人。生活。目光。」当我思考我该怎么形容喻恩泰的时候,过滤了所有的形容词,只剩下这五个字。


目光,生活和人。人,生活和目光。前者属于演员喻恩泰,后者属于喻恩泰自己。有了目光便有了角色,卸了装扮就回归自我,在生活里真的生活,让目光成为一种角度,然后再把一切回归于表演。


晏殊,便是喻恩泰在这样的循环中完成的。


专访喻恩泰 | 我只在红尘,晏殊是我最遥远的真


在评判演员演技时,眼神是逃不开的角度。除了喻恩泰,我也听很多优秀的演员谈起过,“眼神是角色的灵魂”之类的心得。这种说法有些玄,我想大概与武功秘籍里的内功心法相似,学会了一招一式却对心法不能心领神会,表演便成了流于表面的表达。

一般来说,我们这些撰稿人要分析一个角色的眼神,最常用的套路便是找到网友称之为“演技炸裂”的高光时刻,讲讲演员眼神里的信息量,谈谈演员在一个热闹的场景里如何用一个眼神的变化让观众知道他的落寞,诸如此类。


但对于喻恩泰,对于晏殊,我实在举不出什么例子。


专访喻恩泰 | 我只在红尘,晏殊是我最遥远的真


《清平乐》里晏殊的片段,我反复看了很多遍,依然无法做这样的总结。这倒不是我无能,只是晏殊的目光,并不是场景化的。他的目光属于一个正在生活的人,里头的千思万绪从这一场戏延绵到了下一场戏。晏殊眼神里的信息量,是他的过往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好的演员大多如此,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并非只是一个人物,还有这个人物的生活。我不清楚这种表演方式有没有什么专用名词,但平时,我们把它称之为“演活了”。


我很好奇这是如何做到的,喻恩泰给我的回答总结起来便是开头属于演员的那五个字,目光,生活和人。


专访喻恩泰 | 我只在红尘,晏殊是我最遥远的真

古人的目光到底是怎样的?这个命题对于喻恩泰来说并非起于《清平乐》。


很早以前,喻恩泰就在好奇这件事。他在网上找来清朝人的照片(那是他能找到最古人的照片了),观察他们的体态、表情和眼神。


于是喻恩泰开始思索,没有手机、电脑、飞机和汽车,只有遥远的路和疲惫的马,这样的生活是怎样影响他们的目光的?那些名垂青史的古人们,他们的风骨、气度和智慧到底来自于什么?那些在过去真实存在过,在今天已经难以捉摸的生活痕迹到底是怎样的?于是,他和他们一样把目光投向了山川树木和诗词歌赋。


晏殊,便是喻恩泰寻找到的答案。


带着喻恩泰的推演过程,我再次回看晏殊,终于明白那些不限于场景的眼神来自于什么,而我依然无法形容它,我能想到最确切的词只有“氤氲”二字。


专访喻恩泰 | 我只在红尘,晏殊是我最遥远的真


在大众看来,也许很难想象喻恩泰雀跃起来会是什么样子。但当他谈到他眼中的晏殊,谈到他对古代的痴迷时,语气却着实像个大男孩。


他对古代真的太着迷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常常迷恋那些遥远的真实性」。


他住在庐山脚下,去走汉阳峰的山涧古道,想着苏东坡、徐霞客一定也走过这里,而此刻他正和他们在不同时空里擦肩而过。


他想,他与晏殊也应该是有缘分的。他们都是江西人,也许看过一样的景色,吃过一样的米粉,喝过一样的清明酒,一样都曾为了理想抱负远离家乡。他们是江西这片土地上长出的两个果子。《清平乐》便是一个让他们灵魂互换的契机,让喻恩泰真的去古代走了一遭,用晏殊的目光看一遍那时的生活和人。


他穿上晏殊的衣服,被叫成晏殊的名字,说晏殊说过的话,与范仲淹惺惺相惜,就好像他真的曾经是他。


从此,他爱上了晏殊的一句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归来」。


专访喻恩泰 | 我只在红尘,晏殊是我最遥远的真

晏殊满足了喻恩泰,喻恩泰满足了观众。


我想,对于一位演员来说大概没有比这更好的连锁反应了。一名优秀的演员因角色受到关注,我们开始谈论他,关注他,追溯他的生活。这一切看起来不错。


可我们还得面对一个问题。当《清平乐》收官,我们还会讨论他吗?

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放眼望去”,看一看喻恩泰。


喻恩泰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很喜爱“放眼望去”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提供了一种视角,高处的、全局的。提供了两种状态 ——「在其中和在旁观」

专访喻恩泰 | 我只在红尘,晏殊是我最遥远的真


喻恩泰消失过很久。


这说起来有些古怪和老派,他并不常与别人交换联系方式,以至于有些人想找他演戏却找不到他。曾经有一个导演想找他拍戏,但当两人取得联系的时候,已经是那部戏播出两年后了。


以前,他也不愿意开通微博。微博上总有人冒充他。为了“辟谣”他终于现身网络。但粉丝量并不太可观,一度只有几千个粉丝。喻恩泰对此事完全没有不快,他骄傲地把自己的微博粉丝称为“贵族”。


喻恩泰的忧虑更多来自于真实的感受。


在拍摄《清平乐》的时候,很多演员都是他曾经的同学。他们一同在戏里老去,他看着他们的面庞就好像老去真的来临了。他心底有些荒诞的悲凉就这样涌上了,他回看自己的演绎生涯,忽然觉得,自己还没好好走这条路怎么就老了呢?他像一颗苹果,看上去已经成熟了,但果核里却藏着最年轻的种子。他多希望他一辈子都年轻啊!永远有朝气,永远有打不败的精神,永远愿意把自己困在一个个有趣的问题里,永远在琢磨着怎么演好一个角色。不一定非得成为什么,如果能成为当然好。但不论如何,得好好地走这条路啊。

专访喻恩泰 | 我只在红尘,晏殊是我最遥远的真


「这是喻恩泰。这也是很多优秀的演员」。他们愿意抛去演员的外壳,和所有人一样,认真地生活,在细微的、动荡的感触中找到自己独特的目光。他们把生活分成了“我的”和角色的。每当他们出现,我们总会有些惋惜地感叹那么一句:“多好的演员啊!”

我们的问题应当在此处提出。「当《清平乐》收官,我们还会谈论喻恩泰吗?我们还会谈论“喻恩泰们”吗?」


这个问题并不属于“喻恩泰们”。他们不在网络的语境里,不在热搜的浪潮中,他们在山涧或者河边,步履不停。

我们,才是这个问题的主语。


演员的发展常常与话题度相关,但话题度并非总是与优秀相关。这是我们的选择。我们的目光。我们在怎样的生活中选择了那样的目光?我们又为何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喻恩泰们”?

当《清平乐》收官,当我们不再谈论喻恩泰的时候,我们也会期待着他吧。

这是晏殊早已给出的答案: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