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8-20 14:37 的文章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突破小农经济束缚,开出资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里,农业一直是我国的主导产业。但是农业发展并不是铁板一块,在其发展过程中,就曾出现多种因素来刺激它,比如商业的发展就大大刺激了农业,是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少。明朝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更是大大剥夺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那么资本主义萌芽是怎样出现的?300多年的发展为什么还一直是萌芽状态呢?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突破小农经济束缚,开出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生产劳作需要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一个家庭就完全可以完成农业生产了。种地的农民是国家的编户齐名,是需要向国家缴纳赋税的。国家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也为了有效地管理人民,因此推行重农和抑商的政策,把大量的人口限制在土地上面。

国家的政策是政策,但是政策并不是和现实一一匹配的。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发展不再受到政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直接管理。大量的早市夜市的出现,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草市的出现使得商业活动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商品经济在北宋时期高速发展。高速发展的商品经济为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奠定了基础。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突破小农经济束缚,开出资

明朝中后期,大概在一五零零年左右,随着新航路的发现,世界开始联系了起来,原产于北美大陆的番薯和玉米来到了中国大地,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使得在江南地区很少的人进行粮食生产就能养活绝大部分的人。

明朝中后期,张居正实行了税制改革, 国家财政税收只收取白银。没有改革以前的税收制度,老百姓是可以缴纳粮食和布匹的。改革以后老百姓只能缴纳白银,但是自己手中并没有白银,只能拿自己生产的粮食和布去市场上换白银。这样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商品,不管普通老百姓是有易还是无意的交换,总之农副产品走上了市场。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突破小农经济束缚,开出资

农副产品走上市场,使得绝大部分人认为我们必须吃的粮食也是可以从市场中买到的。因此,很多人就选择只种经济作物。因为棉麻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能带来比种植粮食更大的利润。原来还仅仅是多余的地种植棉花,现在几乎是所有的地种植经济作物了。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导致了全国农业区划发生改变,原来最富饶的江南地区不在种植粮食,为了给这一地区提供粮食,周围的两湖地区开始大面积的围湖造田种植粮食。这种简单的地区分工,为商业发展提供契机,经过贩卖,商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商品经济越来越繁荣。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突破小农经济束缚,开出资

江南地区由于商品经济最最发达,所以也是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方。由于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江南地区纺织业异常兴盛,手工生产的作坊越来越大,工场主没有能力自己来经营,于是花钱雇人来劳动。由于人口的增加,而土地面积并没有明显的扩大,导致出现了很多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者为了生存,只能出卖自己的力量,因此就到工场里面打工。这种有人身自由的雇佣劳动力,就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了。

由于国家一直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的发展受到重重限制。重农抑商,就是重视农业的生产,抑制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变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由于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发展到了高峰,有限的土地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来耕种,但是明朝政府认为只有把人民控制在土地上才好管理,所以依然限制由农业人口变成商业人口。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突破小农经济束缚,开出资

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重土观念的影响,使得工场主获得巨大利润以后,并不是扩大再生产,而是买房子置地,甚至是买官。明清之际的大商人有很多,甚至形成了商帮。比较著名的商帮就是来自于安徽的徽商,和来自于山西的晋商,他们当时的产业都非常大,几乎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但是他们并没有转化为生产资本,而是新修了大量的园林,比如说江南地区的园林,山西的乔家大院等。因为在他们心中认为商人也是比较低贱的。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突破小农经济束缚,开出资

正是由于这样,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传统的自耕农经济但冲击的力度非常小,仅仅在江南地区,也仅仅在纺织业中,小农经济依然是我国古代经济的主体。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了三百多年,依然是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