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8-12 17:48 的文章

日本历史文化-外国人看不懂的日本“物哀”(“

《平家物语》在日本家喻户晓,我在前天和昨晚的“费话日本”直播间里利用两期的时间顺着这本书把源·平之争讲完了。去年去山口县出差的时候,我专门跑到了“赤间神宫”去感受过《平家物语》里记载的那段跌宕起伏、世事无常的历史。所以这次再聊《平家物语》的时候便比以前多了一份悲切的心情。


日本历史文化-外国人看不懂的日本“物哀”(“


日本历史文化-外国人看不懂的日本“物哀”(“

我们不太明白,为什么日本人歌颂最终失败被灭门的平家,却不待见成功取得天下的源家。其实这就是日本“物哀”价值观的体现。平家一族从兴隆到没落,然后沉入关门海峡有一种落日的美,悲凉的美。

平家在一之谷之战、屋岛海战中均战败,最高潮便是平·源两家的决战--潭浦海战,发生在今天的关门海峡。看着平家大势已去,平清盛遗孀二位尼携年仅八岁的安德天皇和三件神器投身海底,又引发了后世多少唏嘘感慨与无限同情。

日本历史文化-外国人看不懂的日本“物哀”(“

面临大海而建的赤间神宫便是安德天皇的镇魂之所。在境内深处一个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陈列着随同投海平家的三公九卿。我惊讶地发现,曾经不可一世的平家在覆灭后,群葬墓碑竟然却如此简陋,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日本历史文化-外国人看不懂的日本“物哀”(“

所以日本人认为平家之前的繁盛如同怒放过后凋零的樱花,被无常的春风毫无情面地吹落在地。平清盛外孙的安德天皇也被无情的海浪刹那间吞噬了万乘之体。这些都极限地展示出了那种无常的苍凉之美。简陋的群葬墓碑正是和生前无限辉煌形成对比,显示了“无常”,展现着“物哀”。

日本历史文化-外国人看不懂的日本“物哀”(“

大鸟居外一路之隔正对着一副雕塑,下面刻着《平家物语》的开卷诗,“祇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婆罗双树花失色,盛者转衰如沧桑;骄奢淫逸不长久,恰似春夜梦一场;强梁霸道终覆灭,好似风中尘土扬”。

日本历史文化-外国人看不懂的日本“物哀”(“

雕像无名无款,但一看就知道是二位尼抱着外孙小天皇投海的场景。日本人对安德天皇有种特殊的惜爱,在社口显眼处有块俳人南国城的徘句,仔细辨认上书: “後夜の月よよと帝の声きかゆ”,翻译过来大概是: 残月啼泣听似帝之哀叹(我的拙译,可能意境不是那么准确)。日本人的“物哀”精神可见一斑。

日本历史文化-外国人看不懂的日本“物哀”(“

在姜建强著的《另类日本史》中,对源·平两家有如下描述:
“平家是海军的,贵族的,女性的,优雅的,灭亡的。而源氏是陆军的,武士的,男性的,刚勇的,繁荣的。”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平家的覆灭更披上了一层哀伤的纱衣。对日本这个自古以来便多灾多难,惟道是从的国家来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是他们在无常中总结出的常理。所以他们才把《平家物语》放大成自己的精神底色,把这种“无常的故事”作为他们心中永远的歌。

更多请关注一直播,wx费话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