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到“三十”,女性群像剧的宇宙是如
犀牛娱乐原创
文|冷罐头 编辑|朴芳
《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串场了。
阶梯教室里,“红楼四子”在等待着生死未卜的论文答辩。镜头缓缓后移,前来蹭课的“三十”姐姐们,在“红楼四子”句句戳心的话中,忆往昔,叹今朝。
剧中,这是前浪和后浪的一次较量。但在剧外,与其说是前浪市场和后浪市场在掰手腕,不如说是合力释放出,女性向市场崛起的强烈信号。
前有《二十不惑》呼,后有《三十而已》应。
不可否认,女性群像剧是这个夏天势头最旺的异军突起者。站在校园与社会边界,准备遭受社会毒打的女大学生群像,人生轨迹各异的三十岁女性群像,都在这个夏天拥有了“姓名”。
在热度层面,自《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上线以来,狂揽热搜20+,多榜单热度霸榜TOP3;在口碑层面,皆远超于同类型作品……不偏不倚的市场风向标,在热度与口碑的双重风力下,已然宣告了这个夏天谁是赢家。
至此,中年困惑、女性危机……沉重的社会议题,都在女性向宇宙的雏形渐显中,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女性群像 她们来了
女性向和大女主,曾经被划上过等号。
女性意识在影视剧中觉醒的最初时期,众星拱月的大女主剧,成为了最直白有力的情感出口。但直到现在,尽管披上了大女主的崭新外衣,但在情感依附、戏剧内核等方面,窠臼犹在。女性意识是在装旧酒的新瓶中,开始酝酿。
穷则思变,凸显女性向的另外一条出路,开始明晰。女性群像带来的红利,上一次爆发在2016年,尽管在价值内核上饱受争议,但刻画“五美”群像的《欢乐颂》所引发的风头,确是一时无两的。在这之后,尽管也有不少以群像标榜自己的剧作,但品质却没能担起野心。
独木不成林,尽管“她时代”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群像时代,似乎还在路上。所以当《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两幅刻画出色的女性群像,先后呈现在观众眼前时,所激起的市场狂欢浪潮,是阔别已久的。
初看之下,《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呈现的是两个独立区隔代际的女性群像。两部剧并非是对某一类人生活的放大,进行侧写,而是多面并存的。将20+、30+女性的真实生活图鉴,呈现在观众眼前。
在《二十不惑》中,青春剧里向来最浓墨重彩的爱情,是附属品。419宿舍中,梁爽、姜小果、段家宝、罗艳四位大四女生在学生与“社畜”身份间的转变,才是核心内容。
而419宿舍,无论是从高矮胖瘦的体格来看,还是从各异的角色性格来看,都是大学校园中不可或缺的标配:女神梁爽,被富二代男友伤害后,认真搞事业;勤俭持家的姜小果,不能拼爹所以拼命,靠自己在深圳站稳脚跟;追星少女段家宝,凭着对偶像们的一腔热爱在娱乐行业摸爬滚打;家境优渥的罗艳,只想做一只打游戏、画漫画的咸鱼。
在人设极具代表性的同时,《二十不惑》对于大学生活也做出了高度还原。堆满杂物的床位、争吵不休的熄灯、室友帮忙答过的到、以及对于大四学生心态的细腻刻画,都在撩拨着观众的过往与今后。在这其中,也融入了美妆博主、微博发酵等极具代入感的潮流因素,而这也是《二十不惑》内容落地的重要体现。
与《二十不惑》中即便前途未卜,但热血依旧相比,《三十而已》不可避免的具有更加现实的沉重感。
《三十而已》高度覆盖30+的女性形象,全职妈妈顾佳、已婚但还处于磨合期的钟晓芹、“大龄”单身女性王漫妮,几乎囊括了30+年龄层的所有女性。提出龌龊交易的客户、嫉妒心作祟心生歹念的同事、勾引老公的女员工、无法达成共识的夫妻生活……真实、沉重又无力。在盛满烟火气的百态人生里,是更加深刻的社会议题。
在这两份真实感里,《二十不惑》与《三十而已》生出的星星之火,如今颇有燎原之势。
女性向宇宙 还会远吗
《二十不惑》与《三十而已》,不是不同年龄圈层女性割裂开的话语场。
如果说串戏联动是一次出色的营销手段,那么在外化的联动背后,两部剧之间的内外关联,似乎更值得被关注。《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更像是相同的时代语境中,前后呼应的镜像人生。所展现的,是女性从二十岁到三十岁的境遇变迁和思维转变。
姜小果和王漫妮,在角色特质上有着一定的重合度。二人都是独自打拼、玩命工作、事业心疯狂跳动的女性形象。但她们的处境、对未来的期许、面对生活刁难后的应对措施,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事业上,面对主管的卑劣人品,姜小果可以舍弃努力许久的转正机会,一封离职书狠狠地砸在观众的爽点上;而王漫妮在遭遇咸猪手的顾客、丑态尽显的相亲对象以及陷害她的同事时,只能在隐忍中周旋,为了保住工作费尽心思。在爱情上,姜小果可以拒绝霸总、放弃不用努力的人生;而王漫妮在谈及择偶标准时,“条件好坏”则是筛选的第一关。
或许王漫妮曾经也做出过和姜小果同样的选择,而如今拉回她一走了之的脚步的,是三十岁的重量。没有刻意凸显戏剧张力的斧凿痕迹,吸附在王漫妮身上的,是岁月的沉积。
而在这份岁月的重量下,"20+”与“30+”女性的生活图鉴,突然就被打通了相连的脉络。石头和钟晓芹,同样是尚未做好准备、整装待发的人,但二人的试错成本,以及在迷茫中带给观众的沉重感,却相差甚远。在前后呼应之中,颇有些平行时空的意味。
落地感、成长感、生活感,都在平行宇宙中,疯狂生长。
作为同时期播出的两部剧,《二十不惑》与《三十而已》趋同的精神内核以及愈发深厚的情感联络,在加剧了剧作现实感的同时,背后升腾出的是更深刻的意义。
不经意间,女性向IP宇宙的雏形,似乎开始慢慢显露了。
怪圈已破 枷锁已碎
“眼看它起朱楼,眼看它宴宾楼,眼看它楼塌了。”用这句话来形容那些被价值取向打回地面的剧作,再贴切不过。
价值观输出对于剧作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者高筑楼台,败者一塌涂地。意外的是,激起市场千层浪的《二十不惑》与《三十而已》,并没有耳提面命的价值观念表达。
诚然,《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对当今整体语境下女性的生活现状,打磨得真实且精彩。但不难看出,两部剧的镜头语言一直站在中立的视角。没有先入为主,以上帝视角引领观众“站队”,而是将生活的苦与乐悉数呈现在观众眼前,是非曲直,让观众自己定夺。
在女性向剧崛起的近几年,几乎所有的影视剧都陷入了踩着全职妈妈,表达女性就该在职场乘风破浪主张的怪圈。在顾佳之前,全职妈妈这一角色形象几尽固化:以丈夫为世界中心、与社会严重脱节、也因此最终被抛弃。当褪去层层花哨的外衣后,赤裸在观众眼前的是在思维定式的压制下,逐渐失衡的角色天平。
只是洞察,而非设限;去呈现女性,但不定义女性。虽然《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的调性一个轻快、一个深刻,看起来非常不同,但在传递出的价值观念上,却是相同的,而这也是制作方在这两部剧创作之初,就决定的基本立场。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二十不惑》与《三十而已》的温度与态度,那一定是:“女性的多样选择应该被尊重。”
社畜也好,咸鱼也好;“不务正业”的追星少女也好,追着时代浪潮跑的美妆博主也好;全职妈妈也好,职场女强人也好,爱情大过天也好。那些窸窸窣窣挥舞着的,以爱为名的人性爪牙,在“怎么样都对,怎么样都好”的温和态度中,四下作散了。
女性向宇宙,尚未形成稳定的运行轨迹。但在“二十”与“三十”的前仆后继下,世俗怪圈已破,定义女性的枷锁已碎。障碍既除,IP宇宙的围拢、稳固、定型,都只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