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众瞩目到高开低走,《姐姐》到底出了什么
文/黄裳
转眼间,《乘风破浪的姐姐》已经快进行到四公的阶段了。虽然姐姐们的热度依然不减,但观众对节目的评价相比于开播时的一致好评,现在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感觉《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节目高开低走了?”
从一开始的全网爆红,到现在渐渐出现的路人口碑下滑的现象,《姐姐》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说好的不被定义的30+女团呢?犹记得,《乘风破浪的姐姐》首播那天中午突然上线,各大社交平台惊起一片热议,一想到有那么多位风格各异、成熟魅力的姐姐们齐聚荧幕前,大家就迫不及待上线想要一睹姐姐们的风采。
可是几期节目下来,槽点却越来越多,这些槽点不是来自姐姐们,而是来自节目本身。
虽然该节目在播放量上与播放平台的同期其他节目相比依然一骑绝尘,但对于节目立意、执行和舆论方面的讨论却开始甚嚣尘上。
说好的要做不一样的属于30+女星的女团,但节目组却似乎开始渐渐迷失自己的定位,在标新立异的独特魅力和大众对女团的刻板印象中,逐渐向后者偏移。
其中最让人意难平的就最新一期孟佳团的选人环节。
节目进行到第六期,姐姐们对现场评审团的口味越来越明白,如果不想离开这个舞台,那就一定要挑快歌,慢歌就意味已经输了一半了。
于是,《彩虹街拍》、《Gentlegoman》这些快歌成了大型竞标现场,而《花样年华》除了吴昕之外无人问津,姐姐们甚至以低头来隐藏自己避免被选中。
明明一开始说想要打造不一样的女团,却在节目后期设置三快一慢的选曲设置,似乎从一开始就不给姐姐们机会来创造不一样的舞台。
就连现场的500位大众评审也一样,从第一次公演开始,似乎口味就没变过,盯着劲歌热舞投票,慢歌的话,就算唱功再好也很难打动他们的心。
这也难怪大家对节目开始感到失望了!
从一而终的剧情套路,却少了预期之外的惊喜《乘风破浪的姐姐》从一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除了30位姐姐本身自带的话题度,还有就是节目本身的创新。
30+的年龄和女团这两个似乎一定不能放在一起的关键词,这个节目将两者完美融合在一起。
做节目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观众想要看什么,而《乘风破浪的姐姐》在一开始无论从节目形式、嘉宾阵容和细节设置上都铆足了劲对观众有求必应,姐姐们的slay、节目组的卑微、勾心斗角、百花齐放一应俱全,可是然后呢?
在这些之外的东西,节目组似乎一直没有给到,六期节目下来,各位姐姐的个性都已经展露无疑,而大家在银幕中看完她们的表现也多表示“果然如此”,却少了“她们还能这样玩”的预期之外的惊喜。
难怪网友总结了每次公演都是相同的套路:选歌的时候血雨腥风,排练的时候和表演环节是一片peace&love,而淘汰时又哭成一片。
如此来来回回,观众早已没有了新鲜感。
节目本身的立意,远大于节目是否高开低走不过毕竟节目才刚刚进行到一半,后续的公演还在继续。
就单从播放量来看,《乘风破浪的姐姐》可是在众多同期节目中一骑绝尘遥遥领先的,所以现在说《乘风破浪的姐姐》高开低走可能还为时过早。
而且作为国内首档聚焦30+女星的综艺节目,节目本身的立意肯定远远要大于节目是否高开低走。
对于大家来说,它更多还是揭开了大众对女性年龄、外形、事业及婚姻家庭上的焦虑,让我们在见多了娱乐圈“白幼瘦”的今天,还能看到原来女性的魅力不仅于此。
节目把原本聚焦在少男少女身上的聚光灯转向了姐姐,为30+的女艺人搭起了一艘可以乘风破浪的船,不管最后成团与否,姐姐们那种打破标准的决心、那种为了一个节目永不放弃而展现出来的魅力,都传递出了满满的正能量,让这个节目发光发彩。
所有的节目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作为开创者,《姐姐》的成长一定带着争议和讨论,但至少它让更多的姐姐们被大众所看到,让更多的女性魅力被展现了出来。
《乘风破浪的姐姐》真的“高开低走”了吗,你觉得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