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周星驰抵押豪宅的风从哪儿刮来?
继创作能力被媒体唱衰之后,周星驰遭遇财务危机的字眼又不断出现在报道中。
先是有媒体曝光,周星驰疑似急需资金周转,将名下的山顶超级豪宅“天比高”抵押给银行获取贷款,代为签署的人是周星驰的姐姐周文姬。而后,有关周星驰前女友于文凤向其讨债的新闻也被旧事重提。
两个新闻,均与钱财有关,周星驰就此被贴上了“财务危机”的标签。
截止目前,周星驰一方并未对此事做出回应。外界普遍猜测,周星驰此次抵押豪宅,或与其早年间签下的对赌协议失败有关,需要他自掏腰包补足盈利差额或回购股份。
说起来,这事儿与周星驰在电影和房产方面的投资布局是分不开的。
电影开拓:靠拍电影卖公司2016年,由周星驰执导的电影《美人鱼》上映,在同档期的电影中一骑绝尘,一举打破多项票房纪录,最终累计票房33.86亿元。
“我们都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不再是一句空谈,在口碑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下,周星驰展示了他疯狂的吸金能力。
这还只是表面上的风光。
作为《美人鱼》的投资方之一,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文化)也在《美人鱼》上映后迎来了股价上涨。
不过,由于《美人鱼》背后的投资公司众多,相对于这些公司而言,新文化的投资回报率就显得没那么起眼了。
于是,新文化又把目光瞄准了周星驰百分百控股的公司:PDAL。
《美人鱼》上映前,PDAL只是一家年净利润34.8万元的公司,而电影上映后,该公司立马在利润上实现了突破,2016年1-9月净利润达到了6418.5万元。与此同时,估值也水涨船高,达到了惊人的26亿元人民币。
新文化在2017年披露的交易公告中称,旗下全资子公司新文化传媒香港有限公司和Young&Young拟共同投资周星驰持有的PDAL。投资完成后,新文化香港持有PDAL40%的股权,Young&Young持有PDAL11%的股权,周星驰持有PDAL49%的股权。
除此之外,周星驰在公告中承诺,只要是由他担任主创的影视作品,PDAL及其子公司享有不低于投资总额20%的优先投资权。
就这样,新文化花费13.26亿元人民币实现了对PDAL的控股,并且与周星驰日后的作品实现了绑定。而相比于《美人鱼》带来的票房收益,周星驰的股票套现上所得才称得上是盆满钵满。
当然,高回报的代价还有对赌协议:周星驰承诺PDAL在香港会计准则下,2016财年、2017财年、2018财年和2019财年实现的净利润目标分别不低于人民币1.7亿元、2.21亿元、2.873亿元和3.617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人民币不低于10.4亿元。收购协议约定,实际净利润数不足承诺数的部分由周星驰进行现金补偿或回购。
那么周星驰究竟有没有完成业绩对赌呢?
今年5月20日,深交所向新文化下发问询函,其中便要求其就PDAL是否实现2019年业绩承诺,原股东是否需要进行业绩赔偿进行说明。
6月12日,新文化回应称,PDAL财务核算的会计年度适用香港财政年度(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也就是说,PDAL的业绩承诺到期日为2020年3月31日。但受新冠疫情影响,目前相关审计工作尚未正式开始。
虽然对赌结果尚未有定论,但周星驰的票房号召力在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到了2019年,电影《新喜剧之王》仅取得了6.28亿元人民币的票房,甚至不敌同档期的动画电影《熊出没·原始时代》。
因此,无论是弥补对赌亏空还是筹拍新电影,周星驰吸金能力或多或少都受到一些影响,也难怪要动用他另一项赚钱的基本盘了。
房产增值:买买买和卖卖卖周星驰的另一大爱好是投资房地产。
近日,与周星驰合作多年的艺人黄一山在社交平台上发声,回应有关周星驰的经济传闻。他认为周星驰的经济状况没有问题,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并讲述了一个关于周星驰的小故事。
“我记得拍《逃学威龙》的时候是1991年,那时候在街道拍戏,我在看剧本的时候,就看见星爷喜欢在房地产中介前面看。我就问星爷在看什么?他说再看店面,看豪宅呀。我就明白了星爷的兴趣。”
据公开信息统计,从1990年开始,周星驰便开始了购房之旅,且购房类型多为香港豪宅。
以此次抵押的“天比高”为例,2004年,周星驰与菱电集团联手,以3.2亿港币的价格买下“天比高”山顶地皮,并向政府申请更改门牌号码,在该地皮上建起了普乐道10、12号、16号及18号四幢独立洋房。
其中,10号、16号和18号已经先后售出,共收获14.5亿港币,自己保留了普乐道12号,传言价值在11亿港币左右。
可以说,比起拍电影,周星驰投资房地产的能力也不遑多让。因此,此次的房产抵押顶多是解决资金流动问题,还称不上是“财务危机”。
不过,周星驰一手拍电影一手房地产的生意虽然做得风生水起,但也是一个消耗声誉的过程。近几年,周星驰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小高潮,除了2018年,几乎每年都有新作上映,目前手中的《美人鱼2》也已经拍摄完成。
影响也显而易见,作品的口碑一部不如一部,票房也在持续走低。“江郎才尽”“炒冷饭”等质疑声不绝于耳。他的经历,实际上正是资本潮涨潮退过程中,影视圈部分演艺人员的缩影。
明星们通过成立公司,卖出股份变现,但同时承担对赌压力,为了完成业绩,只能拼命上项目,要么频繁上综艺、轧戏、抠图出演等,都是以声誉换生意。
如今看来,几年前种下的恶果正一一显现,“还债风”也随着疫情对影视行业的破坏越吹越大,已经从人们不太熟悉的公司,向着观众熟知的明星刮来。
【文/午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