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6-29 16:50 的文章

当年,日军在榨油厂留下一大铁箱,里面是1000多

当年,日军在榨油厂留下一大铁箱,里面是1000多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世纪坛序》

它生动形象、曲线优美,它的发现在人类文化交流上开启了先河,它就是汉字的祖先——甲骨文民族复兴需要文化自信,悠悠五千年,泱泱大中华,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这是民族发展的底蕴,是国家强大的支撑。

中国汉字的奠定基础

著名学者,甲骨“四堂之一”——罗振玉,他以学术的眼光发现挖掘中国传统文献,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他是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不仅对甲骨文的发现和保护有着重要的贡献,而且在研究和传播方面也有着极高的建树。

当年,日军在榨油厂留下一大铁箱,里面是1000多

罗振玉喜研文史,自1908年得知河南有甲骨之时起,就亲自去安阳收集甲骨,在数年时间里他亲自收集了三万多片甲骨,根据研究并指出卜辞源于殷商时代,是王室遗物;判断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同时他经过研究还发现甲骨的真实出土地是小屯,即殷墟遗址。在《洹洛访古游记》一书中,他记载了甲骨的出土情况,殷墟的地形等具体内容,这部著作对甲骨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指引

此后,他又致力于甲骨文的研究,参照《说文解字》,考释出甲骨文字485个,识读出卜辞1303条,得到了学界的认可。罗振玉善识文物,是一位典藏大家,不仅收藏了各类甲骨、简牍、名器、佚书、字画等,还要认真研究每一个所收藏的文物。罗振玉在搜集、研究与传播中国传统学术上有着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是近代学术史上第一人

当年,日军在榨油厂留下一大铁箱,里面是1000多

在他移居到旅顺之后,专门建造了一栋面积为三百余平米的藏书楼,他多年收藏的甲骨也保存其中。但在他去世之后,这批甲骨却无故消失了,没有人知道关于此事的任何消息,直到1945年,这个装有罗振玉的甲骨研究全部心血的大铁箱终于现世。

神秘的大铁箱现世

抗战爆发人民生活水深火热,考古工作也被迫停了下来。当时,日本成立了一个调研所,借考古挖掘,大量掠夺中国文物,其中包括大量甲骨碎片。战后中国大量文物已流落海外。后来大连一家日本人创办的“远东榨油厂”要交还给中国,榨油厂内,所有日本工作人员都随着投降的敌人撤离了,但有一位哑巴工程师不愿离开。

当年,日军在榨油厂留下一大铁箱,里面是1000多

有人认为他是舍不得在这里付出的心血,并且人也算老实,就没怎么留意他,但随后不久,有些人发现他经常在厂里徘徊,并且每天十分留意院里被焊住的一个大铁箱,这个不起眼的行为遭到了人们的怀疑。

最终大家一致决定,撬开这个箱子。小心翼翼的撬开铁箱后,本以为是炸弹,结果让所有人震惊,箱子内装满了楠木盒子,大大小小近百个,找来专业的工作人员,经过考证,发现竟全是刻字甲骨,近一千多个,此物便是多年前罗振玉去世消失的那批文物。

当年,日军在榨油厂留下一大铁箱,里面是1000多

失踪的甲骨意外找回

当年不知所踪的甲骨找到了,那个哑巴在开箱那一刻也失踪了。铁箱内所存甲骨为当年罗振玉在旅顺藏书楼内所收藏的甲骨。当时东北刚刚结束战事,社会秩序仍旧混乱,日本人焊了一个大铁箱子,把甲骨封在里面,并将这批甲骨运到了远东榨油厂暂存,以图掩人耳目。

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将文物运回日本。那个哑巴知道这箱甲骨的来龙去脉,并不愿放弃封存的文物落入中国人手中,他为了“偷”这些甲骨,便一直留在厂里,每日观察院内情况,想等待一个好的时机,趁人不注意偷运走文物。直到铁箱开启,事情败露,哑巴才消失到不知所踪。

在战争年代的混乱时期,中国很多有价值、有历史存在意义的文物以及无数珍宝,都被侵略国家所破坏、所掠夺,所剩为数不多的文物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还会被他国所惦记,幸运的是这箱甲骨被当时的政府派人所保护,没有遗失。

当年,日军在榨油厂留下一大铁箱,里面是1000多

“铁箱”的后续发展

当时的榨油厂是交于了我军暂为看管,在发现这批未曾遗失的甲骨后,我军相关人员立即上报,寻求保护文物,胶东行署即刻作出了周密安排,上级秘密派船把这批甲骨转到了山东栖霞革命根据地,埋在了陶家村的地下。这箱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文物总算有了安身之处。

后来战争爆发,战事发展到了胶东一带(胶东:指今日的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被侵略的胶东地区再一次陷入了战火之中,这批命运多舛的甲骨再一次陷入危险之中。

为了保护这批文物不在战争中丢失,紧急之下,我党专门抽调了五百个民兵组成一个单位,连夜将甲骨转移,运至海阳后待山东形势有所缓和后,又转移到了莱阳。这批甲骨在经历战火后最终被安全存放,完好无损。 如今,这批甲骨被收藏在山东省博物馆,也是山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当年,日军在榨油厂留下一大铁箱,里面是1000多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 ,这是罗振玉初见甲骨时发出的既惊且喜的感慨。

他的一生贡献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上,他的著作达189种,校刊书籍642种。郭沫若说:“他为我们提供出了无数的真实的史料。”敦煌学术的流传、汉晋木简的考究、内阁大库史料及明文渊阁藏书的保存、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这些“真实的史料”为中国未来的文化研究及发展奠定了基础。虽有部分文物落于他国,但中华厚重悠久的文化史、文明史不可湮灭。

往期文章精选:

健美皇后马华,开10多家健身馆,却41岁早逝,正军级父亲随她而去

世界上最古老陨石坑,里面有55万居民居住,还埋有1千吨钻石黄金

中国贼王:读警校被开除,一夜盗69件国宝价值达6亿,29岁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