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5-15 18:03 的文章

肖战事件的反思:互联网是面照妖镜,“善与恶

肖战事件的反思:互联网是面照妖镜,“善与恶”的一次正面交锋

在生活中,有的是吃人的人,有的是被吃的人,但是这两种人可以转化,羊渐渐可以转成狼;狼呢,渐渐地到一定阶段也可以转变成羊。就好像是善恶-样, 没有绝对的善恶,你这人特别的善良,那也有特别不善良的地方。最可笑的还有许多人,在羊向狼转化的时候,转化成一半,停在那儿了,半羊半狼,自己也闹不太清楚,到底是羊还是狼。一刘震云

肖战事件已经持续了近几个月,昨晚肖战接受了“中新经纬”的采访,是自227事件之后首次正式面向公众的一次访谈,也标志着几个月之后,肖战“复工”了,注意是“复工”,而不是“复出”。这几个月,不用多说,对于肖战肯定是影响甚远,同时也让我自己看到了互联网存在的一种“双面性”,它就像一面照妖镜,将某些人内心深处的那一份“戾气”彰显得淋漓尽致。

热爱生活的人,生活自然热爱你。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每一个人,接触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地都在隐瞒自身的不愿为外人看出的那一份“恶”。因为总要和人和睦相处,总要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大多数时候看到的人都是“和善派”,但是面部的“和善”是否就代表着内心的“和善”?

对于“善与恶”的辨析,自古以来就是众文人们多加探讨的问题。人性究竟是“善”,亦或是“恶”,古人就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论述。众人熟知的《三字经》第一句论点:“人之初,性本善”,儒家的思想影响之下,“人性本善”成为了共识。当然,春秋时期,亦有荀子的“性本恶”的说法,当然随着封建王朝正统思想的中选,这一理论逐渐不被文人大家公知。

而放在今天,为什么会有对于“恶”的揭露,我们可以看到相关的影片以及其它的文艺作品,对于这方面的现实也是颇为受到观众的关注。自然,电影一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否定,另一方面,电影本身还起到传播社会思想价值观的作用,但是为何许多人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这些意味深长的文艺作品,但是依旧将内心的“戾气”给释放出来呢?

前面已经论述过,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终究是显现出自己的为人处世的作风问题。那么,虚拟世界里呢?数字化互联网平台上呢?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运用的大力普及,我们也逐渐将要迈向5G时代。一个社交网站,一个新闻资讯平台,使得网民们可以随时关注着外界社会的新闻动态,当然,也提供着一个相对自由的平台,网民们可以对于一个热点事件进行自己的论述表达。但是,也可以逐渐发现,每个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层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造成着对于一件事情的无休止的“争论”。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人心的“恶”究竟是怎样的被体现。

本来,居高临下对于一件热点事件进行一个“畅所欲言”无非不可,但是为什么就要出现与你自己现实生活表现得完全相反的一个做法呢?无休止的诽谤,恶意的人身攻击,谎话连篇的谣言,评论中带着“戾气”,生活中却“唯唯诺诺”,试问,发表这类言论的人,你自己生活中也“常把脏话挂在嘴边?”也可以对一个不熟知的人随意的“恶意中伤”。提供给你的优质平台,不是用来成天对这个人攻击一下,看不惯谁之后,又去攻击一下,这样的生活不仅无聊单一,而且无形之中伤害着许多人。

当攻击别人成为了一种职业,我们就要反思平台运作的背后,是否还存在不恰当的地方,当然这一方面,我们有着国家政策的相关引导,也有着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作用。

对于肖战事件,自己也关注了许久,也很想不通,粉丝出错的,明星究竟该不该约束?也可以进行想象,倘若在2月底,3月初的时候,肖战本人站出来回应这件事情,但是回应了之后又可以想象是一个怎样的局面。攻击者照样可以找到更多的他们认为有理的东西,散播着那份自己都察觉不到的“恶”,这件事情短时间内不会结束。

今天早上,因为在个人社交网站上,有一个关于肖战的帖子,便回复了一句“公道自在人心”,和之前想的一样,招来了不少人的“讽刺”和“攻击”。有一个网民叫做“谁给废虾洗白我喷谁”的人过来说话了,她其中有一句“每个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嘛”。从这个网名和这一句话中,可以得出结论,第一这个人是一个正经“黑”;第二,每个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没错,造成诸多事端的缘由就在这里,“每个人表达自己的观点”。互联网平台提供这样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不是要让你做出一些与自己生活毫无关联的事件的相关“戾气”评论与发言。总认为不用对自己言论负责,总认为自己站在道德最高点,总认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而他们是无知的存在,这是舆论危机背后的渊源。

还是那句话,生活如此美好,不要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今天的文章没有配图,只是单纯的表达自己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