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体育 2023-02-07 00:08 的文章

面对面丨“活成一束光,温暖更多人”专访北京冬奥会五星级志愿者刘玉坤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赛会志愿者陆续进入闭环管理,为各国运动员、教练员等提供保障服务,64岁的残疾人志愿者刘玉坤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刘玉坤19岁时因意外失去双小腿,成为残疾人运动员后共夺得22枚金牌,6次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巴塞罗那残奥会A3级铁饼冠军。退役后,刘玉坤投身志愿服务,为迎接2022年冬奥会她加入了冬奥会宣讲团,组建了旱地冰壶志愿者团队,创建了“刘玉坤志愿服务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后,她将在奥林匹克公共区开展志愿服务。

因工伤失去双小腿

倔强姑娘选择重新站立

1977年,19岁的刘玉坤因一次意外工伤失去双小腿。这对于刚走进工作岗位、人生刚刚开始的年轻姑娘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坎儿,但厄运并没有令刘玉坤屈服。1978年7月,刘玉坤在上海开始接触假肢,尝试直面自己的缺陷与不幸。

刘玉坤:第一次进假肢厂害怕,因为没见过。以前假肢特别落后,两边带轴承,带大铁架子连着那种,腿做的就跟穿鞋不跟脚似的,手都能伸到腿里,来回戳你皮,那腿磨得跟血葫芦一样,遭老罪了。刚开始不会站,不会走,不会上楼梯。

记者:怎么挺过去呢?

刘玉坤:我们去的时候特别热,40多度没有空调,我就早上两点起来练习走路。

记者:那时候没有拄拐吗,不用辅助的工具?

刘玉坤:我不用残疾人用品,我很抵触残疾人用品,到现在轮椅啥都没有。

记者:那怎么训练呢?

刘玉坤:我就扶着墙走,摔倒爬起来,摔倒爬起来。

不依靠拐杖,也不坐轮椅,只是依靠简陋的假肢,倔强的刘玉坤站了起来,并且走路稳稳当当。

结缘体育

人称“三铁公主”

1984年,刘玉坤来到北京中转去上海定做新的假肢。偶然的机会,她走进了北京工人体育场,在这里,她惊讶地看到在田径场上奔跑的、训练的都是残疾人,刘玉坤听人说他们是在备战纽约残奥会,从未见过这种场面的刘玉坤在看台上看了很久,并且遇到了当时中国残奥代表团的田径教练田麦久。

刘玉坤:他说你是哪选来的运动员?我说不知道,不敢说,很自卑。他说你哪个级别的?不懂他的意思。你哪儿不好?我说就这。他说一个腿不好,两个腿不好?我说两个腿不好,他说我看看他就看看,他说你这是A3级的。他说你会什么?我说我会的可多了,打篮球、滑冰,他说你会游泳吗?不会。他说你会这几样都不属于我们国家参加残奥会的项目,你早点来多好,现教你,带你上美国,那时候特别缺运动员。他让我做了几个动作,看了我的协调性,后面他说了一句话让我眼前一亮。他说你要是不怕吃苦,好好练,以后没准就是为国家升国旗的人。

之后,刘玉坤在田麦久等人的帮助下,走进了体育的世界。当时中国参加残奥会的项目只有游泳、乒乓球和田径三项,最终刘玉坤选择了自己并不擅长的铅球、铁饼和标枪。对一位双腿残疾的人来说,日常训练是一个异常痛苦的过程,假肢经常把腿磨出血,就是闷热的夏天,残肢上也要套上厚厚的棉袜子。

刘玉坤:一年一年地训练,年轻的时候都没穿过自己的衣服,夏天就运动服,秋衣秋裤,飞跃鞋。那时候场地里也没有矿泉水,就喝浇冰场的自来水,在场地里晒得跟小土豆似的。

仅仅训练了5个月,刘玉坤便一鸣惊人,包揽全国第一届残运会女子A3级铁饼、标枪、铅球三枚金牌。因此,她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三铁公主。

“一个没有双脚的人

也能站在世界的最高处”

后来,刘玉坤又先后包揽了全国第二届到第五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第四、五届伤残人运动会18枚金牌,打破五项世界纪录。1992年,刘玉坤终于站在了巴塞罗那残奥会的赛场上。在这届残奥会的前两项比赛中,刘玉坤铅球第四,标枪第五,要想站上领奖台,只有最后一项铁饼了。当天铁饼决赛最后一轮,一名来自法国的小将实力强劲,远远把其他选手甩在了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