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与排球相伴 白云:我的事业是排球教
新华社记者韦骅、王镜宇
曾经的八一女排主将白云已经退役多年,但她并没有就此离开排球圈。2014年,她成立的北京白云翱翔俱乐部正式投入运营,并闯出了一片天地。从球员到俱乐部创始人,白云换了一种方式,与心爱的排球相伴。
从迎来第一批学员,迄今为止俱乐部已经在北京发展了十个校区。尽管团队在不断壮大,但对于工作上的琐事,白云仍尽可能地亲力亲为。当年司职接应的她在球场上得心应手,现在却有点应接不暇。点开她的微信朋友圈,绝大部分内容都与俱乐部教学有关。她笑称自己是一个“手机不离身的工作狂”。
就连本次采访,白云也是从两个会议的间隙中抽身,她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席地而坐,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创业故事。
年少时,在父母的熏陶下,白云一心想成为篮球选手,但并未如愿,可偶然的一次试训,令她与排球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她如今的再创业,也是源于一次“无心插柳”。2012年退役后,白云当上了妈妈,原本身体状态还不错的她有复出的想法,可为了照顾孩子,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之前作为运动员忙惯了,闲不住。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教别人打排球。其实一开始我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只是凭借自己的专业队经验,纠正别人的动作。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很享受这种教学的过程。”
白云回忆,一开始,来这里训练的学员以排球爱好者居多,在他们的鼓励下,自己开办了第一期夏令营。在那一期夏令营中,全国各地的二十多名排球迷慕名来到北京,一来二去,白云的俱乐部便在圈内打出了名气。
得益于白云在北京京西、顺义国际学校做排球教练的经历且率队成绩出色,很多家长也愿意把孩子送到俱乐部,接受更为专业的训练,由此学生也逐渐取代球迷,成了俱乐部的主体学员。现在,白云也是桃李满天下,学员遍布世界各地,而且不少人只要一放假就回到俱乐部继续训练。
由于知名度越来越高,生源不断涌入,白云将排球“打”到了北京的东南西北,俱乐部培训地点从最早的首都体育学院、四块玉,扩展到后来的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眼看着俱乐部发展逐渐上了正轨,但一系列的外部因素还是让白云的事业遇到了挫折。四块玉和奥林匹克公园的场地被收回,受疫情影响,学校也不让进了。
“去年本来定好了带队去奥地利和美国进行国际交流,钱都交了,但因为国外疫情太严重,也只好取消。”白云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室内场地受限,白云就等疫情好转时陆续在小区、户外公园进行小班授课,没法出国,就联系国内的球队进行比赛。
这一系列操作,被白云称为“自救”,但在这一过程中,也让她不断获得成长。白云坦言,与打球那会相比,自己做老板要累多了。小到几点开课、学生穿什么衣服,大到洽谈业务、对接活动,都得亲自上手。
“这么多年,我已经学会了看财务报表,计算消课率,进行成本控制,自己有点上路了,如果不会这些,总感觉我开的是个小作坊。”
除了公司的日常运营,对于俱乐部教学方法的改良,白云也是勤于思考,用她的话说就是“晚上睡觉也会琢磨该怎么练。”
一边做着教练,另一边白云也会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当起学生,跟前辈学习、向同行请教,吐故纳新,掌握最先进的排球教学方法。2018年,白云还只身一人前往印尼,参加为期一周的国际排联教练员培训。
“只有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接触到各个国家不同教练员的新鲜理念,才能让我的知识量更加充盈,我才能有更多的思路去做一些创新的事情。我的俱乐部之所以会受到欢迎,是因为我把中方严谨的技术动作教学和西方趣味动脑的训练模式结合在了一起。与专业队不一样,我们做机构,拼的是服务,所以鼓励式教育会更多。”白云说。
白云透露,俱乐部的核心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搭建、训练等级划分都由自己亲自设计,此外她还将自己的所见所学建成一个文档,其余教练通过检索便可以知晓每个课业的难度和所针对的年龄段。
多年的打磨,让白云对俱乐部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识,她更愿意将自己的事业称为排球教育,而非单纯的排球培训。俱乐部做到现在,白云也有了自己的愿景。
“中国的排球竞技水平非常高,但相比之下,立足于基层的排球俱乐部并未得到充分发展。我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排球知识的普及,只有基数大了之后,家长和孩子对排球的认知和兴趣才会有所提升,这又反过来促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把排球作为运动的习惯。排球是集体项目,这是最重要的,集体运动可以带给孩子很不一样的成长体验,尤其是如何面对逆境和挫折。”
“我从12岁就开始打排球了,虽然已经退役,但我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努力让排球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上打排球,这是我的座右铭。”白云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