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不泡夜店的95后,都在家里闷头喂
夜深了,家人睡去,只有客厅中的鱼缸还亮着。
1995年生人的小白在鱼缸前摆弄着,他今夜的任务是要给鱼缸换一个“复仇者联盟”的主题。
从最初在河沟里捞到几条小鱼到现在,短短几年时间小白经历了一系列的消费升级,鱼、滤材、加热设备、鱼缸造景……家中鱼缸数量也呈几何倍数增长。
小白手机相册里保存着大量自己鱼的照片,谈话间他抑制不住掏出手机进行分享,其兴奋状态丝毫不亚于分享自己刚结识的女友或是未出满月的娃娃。
图/受访者提供根据《2019宠物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显示,近年来,观赏水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水族类产品超过猫粮、狗粮成为线上宠物类产品消费TOP1。
不仅消费惊人,越来越多如小白这样的年轻人进入了养鱼的“坑”,提前开始享受原本人们认知中退休后的美好生活。
年纪轻轻,沉迷养鱼不能自拔,方寸玻璃缸中的世界为年轻人带来的治愈感,或许能解释其中的原因。
用生命慰藉寂寞
“吸猫、撸狗固然美好,但背后带来的物质与生活压力,并不是每个年轻人都能接受的,饲养本身门槛不高,但是情感和时间的投入,让大部分996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去年刚参加工作的周林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11点左右到家,通勤时间超过4个小时,加班是日常行为。
“在我这个生活作息中,如果饲养猫狗,完全没有时间陪伴它们,这对它们来说不负责任,也会让我增加更大的压力。”
但即便如此,周林还是希望家中能有一个除自己以外的生命。
“远离家乡父母朋友,没有伴侣、没有房产、没有归属感,有的时候回到出租房中会感到寂寞,总觉得这个空间缺少生命感。”
周林曾想过饲养仓鼠、兔子或是小型鸟类,但是一想到复杂的气味和嘈杂的声音,就让他感到不安,最终他将目光投向了养鱼。
价格便宜,投入低,生命感强,又不需要有太多的情感付出,养鱼完美契合了周林的诉求。
周林的第一个鱼缸,算上鱼一共花了80块钱。
那天他是双手捧着鱼缸,连鱼带水地从市场走回家,小心翼翼地将鱼缸安放在不足15平米房间中的桌子上。
周林租到的房间窗户向北,常年没有阳光,在鱼缸到家的那一天,他却觉得屋内很亮。
“从市场回来,我坐在鱼缸前,整整半小时,那种感觉很复杂,也很美好。”
不到一周,鱼缸中最初的7条鱼就相继“去世”了。
将最后一条鱼冲入马桶后,周林又去了市场,又买回了几条品种、颜色不一样的鱼。
这一次他才逐渐了解,养鱼并不是简单的购买饲养,还有水质、温度、食材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但他不想深入。
鱼继续死,周林继续买,每次花费都不大,对于周林来说,他更在乎的是这鱼缸中存在着生命。
慢慢他发现,“它们之于鱼缸,和我之于这个房间,甚至之于这个城市,很像。”
“它们跳不出鱼缸,也离不开水,它们拥挤着生存,但能否活下去,它们自己却不知道。”
在鱼缸面前,周林突然找到了情绪,“我不能让它们死掉。”
就这样,周林彻底入了养鱼的坑。
图/受访者提供养鱼对年轻人并不友好
很长一段时间,老孙最喜欢周林这样的客人,老孙做观赏鱼生意已经超过20年了,地摊、市场、线上,他经历了观赏鱼生意的完整发展阶段。
现在他在北京西部一个花鸟市场中,仍拥有一个店铺,老伴则在家打理线上的生意。
“这两年买鱼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他们大部分什么都不懂,对于价格也不那么敏感,来了就一顿问,问完总是要消费的。”
老孙还记得,自己因为两尾兰寿(金鱼的一个品种),和一位老先生为了10块钱在店里拉扯半小时的场景。
“这种事不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老人往往有更多的时间打理,而年轻人没有,所以很多看上去漂亮的鱼,其实不适合年轻人来养,它们对水质、环境的要求都比较苛刻,对于环境的适应程度也没有那么好,这样的鱼买回家要不是精心伺候,很快就会成为回头客。
“养水、入缸、翻砂、培养菌群、调整温度、调整密度……这些都需要时间,年轻人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了,他们没有时间伺候这些鱼。”
“没时间,没经验,但是有热情。”这是老孙对年轻人养鱼的总结。
这些年,老孙从单一贩卖观赏鱼,慢慢将自己的生意转型成做水族缸的一条龙服务。
“过滤、沉木、造景、水草,我都帮忙做好,甚至鱼的种类数量我也安排好,这样年轻人来买就可以直接拿走,也省事。”
当然这样卖,也要比单卖观赏鱼,价格要高出不少。
图/图虫创意“现在年轻人消费观赏鱼和很多年前截然不同了,曾经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地区购买和饲养观赏鱼往往还有求财、风水等目的,如今的年轻人则没有这样的要求,很多年轻人甚至把水族箱当作家居软装的一部分。”
在罗永浩的直播间,一款懒人鱼缸曾创下惊人的销量,那款懒人鱼缸有过滤系统,还有自动喂食、一键换水等众多功能,但在老孙看来,懒人鱼缸噱头大于内容。
“能把鱼养好的,就不可能是懒人。养鱼一点都不省事。”这是小白养了几年后得出的结论。
“最初不懂,什么鱼好看就买什么,后来发现不同品种的鱼要求的环境不同,甚至因为品种不同在一个鱼缸中还会出现互相啄咬的情况。”
有时候褐藻会爬上枝叶,除藻的螺会爆缸,水质一旦变动,水草就会变黄,过滤系统也会出现选择困难的问题。
再后来,随着小白的鱼越来越多,鱼缸也越来越多,它们交配生了小鱼,还需要更精心的照料。
小白记得,有一次他出差走得匆忙,忘记关闭加热棒,出差回来鱼缸中的样子。
“绝大部分的鱼都被煮死了,肚子翻着,身子都白了,只有一两条活着,我来不及收拾行李,抢救了半宿。”
“因为没时间转市场,所以经常会在网上看直播买鱼,我在某电商平台买的鱼,到家一看只有半个手指甲那么大,养起来十分吃力。”小白说。
“把鱼养活只是养鱼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复杂的事情要做。看上去入门很容易,但是时间长了发现,从花费到投入的精力看,并不小。”
好在互联网发达,有着很多发烧友和达人,也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曾经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饲养难题,也不复存在了。
“只要想养好,总有办法学会。”
几年下来,小白觉得,养鱼虽然并不比养猫狗省心,但自己依然乐此不疲。
图/受访者提供养鱼,是寻求安全感
年轻人除了在线下养鱼,通过视频平台“云养鱼”的也不在少数,在B站不少养鱼的年轻人将自己的鱼缸通过摄像机拍摄下来,配上优美缓慢的BGM,甚至获得了上百万的播放。
弹幕上刷满了“很舒适、很治愈”。
甚至还有人用投影仪将视频中的鱼缸视频投射到自家房间中的墙上,仿佛自己置身其中。
“配上音乐,包覆感很强,让自己感到很放松。”一条弹幕留言写道。
有数据统计,爱上养鱼的年轻人中,男性比例远远高于女性。
对此,医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教授张大生表示,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水在潜意识中象征母亲的子宫、故乡,男性在集体意识中比女性更恋母,男性养鱼,看鱼在水中游,潜意识中会有一种安全感,回归感。
同时养鱼过程中带来的控制感和被需要的感觉,会对现实中的成就感和掌控感的缺乏提供心理补偿。
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所说的那样,人在满足了最底层的生理需求以及安全需求之后,便开始追求归属感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宠物经济实质上是“孤独经济”的一种延伸,宠物喂养行为折射出人们排遣孤独、逃避繁杂以及渴望爱与被爱等心理活动,其背后往往映衬着“独而不孤”的内心诉求。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养鱼的背后,是一个个寻求安慰的灵魂。
在拥有9个鱼缸后,周林感觉自己被填满了。
图/受访者提供下班后的时间,周林不是在打理鱼缸,就是在琢磨再开新缸的内容。
“二氧化碳、光源的色温、酸碱性、壁蜑螺、水溶性肥料……”弄懂这些专业性极强的词汇,周林花了整整一年,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鱼缸的风格也越发多样。
从养鱼到养水,再到养水草进行造景,鱼越来越多,他甚至还将多出来的鱼通过互联网卖掉。
午夜时分,周林经常接待趁夜色来取鱼的年轻人,“他们大部分跟我一样,半夜才下班,没有双休日,所以只能夜里来找我拿。”
周林很喜欢独自面对鱼缸,尤其是晚上,关上屋内的灯,只留下鱼缸中的点点闪烁。
“谁也看不到我的孤独,也不用去让谁了解自己的过往,鱼缸里灯光照亮有限的空间,细小的流水声总是充满着整个房间。”
周林最新的计划是打造一口溪流缸,模仿老家乡下外婆家门口的那条溪流。
他计划趁假期回一趟家,像小时候放假时那样,从溪流中捞几条小鱼,再摸几块石头。
在他的记忆中,儿时的小溪边,有鸭子、有鹅、有邻居家的小女孩,还有洗衣服的外婆,唯独没有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