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读,可看,可听看文艺如何描绘中国乡村之美
原标题:可读,可看,可听 看文艺如何描绘中国乡村之美
《一点就到家》影视镜头下乡村山河壮美。资料图片
【热点观察】
近年来,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乡村振兴战略有序衔接,中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记录和呈现时代发展的文学、影视及新兴的直播、短视频等文艺形式,也将各自的“镜头”对准了美丽乡村,从不同视角审视着乡村的变化。尤其是近一两年,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影视剧,聚焦乡村发展的直播、短视频等大量涌现,切换多维“镜头”即可一览中国乡村的无限风光。
读,字里行间的热血奋斗故事
优秀的文学作品字里行间皆是多彩画面,在文字里穿梭不仅能与人物深入交谈,读懂人物内心,其一点一滴的成长与奋斗经历也跃然纸上,让人为之触动。近年来,大量非虚构作品聚焦民心所向的大事,关注散发榜样光芒的典型,用文字将乡间奋斗故事展示给新时代读者。
日前,由中国作家出版社举办的“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丛书”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由十位优秀作家翻山越岭辗转各地撰写的十部报告文学力作,为读者奉上了精神食粮,也给伟大新时代提交了一份完美答卷。蒋巍的《国家温度》、吴克敬的《耕梦索洛湾》、任林举的《出泥淖记》、哲夫的《爱的礼物》、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觉罗康林的《春风已度玉门关》、何炬学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唐晓玲的《两根丝连接一片民族情》、浦子的《明月照深林》、威戎的《决战柯坪》,随便翻开一本书,眼前好似一幅幅壮美画卷徐徐展开,中国广大农村的热血奋斗故事和脱贫奇迹由此镌刻进文字里,载入史册。
“突然间,我们毫无思想准备——只见王明礼猛地脱下左腿假肢,动作极其利落,‘呯’的一声巨响把假肢远远甩到屋角,然后大声说:‘我这条腿能上能下,有什么怕的!’”这是作家蒋巍《国家温度》中一段让人印象极其深刻的文字,也是蒋巍本人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王明礼是贵州铜仁思南县的一名脱贫致富带头人,一位断了腿的退役军人。蒋巍曾在采访中回忆说:“初见王明礼,他上山时健步如飞,几乎看不出任何毛病。我说要看看他的伤残处,王明礼把裤腿卷到大腿上,这才发现他的两条小腿一只是假肢,一只是皮肉包着的钢板……”就是这样一位别人口中的残疾人,不仅以强大的意志克服了身体上的不便,更是用智慧和双手将附近村镇近4000人从贫困的泥沼中拉出来脱贫致富。
文字因为人物而有了生命,文章因为故事而饱含着力量。中国文学史上从来不缺给人带来力量的乡村题材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中的两兄弟不知激励了多少农村青年。而蒋巍笔下的王明礼、许振忠,李迪笔下头上剃出“十八洞”的村民杨超文、帮助“酒鬼”脱贫致富娶媳妇的扶贫队长……这些看似普通的人既生活在我们身边,也终会像不朽的文字一样铭刻在我们心中。
看,影视镜头下乡村风景如画
互联网时代,文学与影视往往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又各有侧重。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呈现自然和人文风光是其天然优势,除了热血的奋斗故事,影视镜头下的如画风景也成为观众认识美丽世界的窗口。
近年来,一批聚焦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的影视作品几乎霸屏,引发关注。《十八洞村》《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等一批群星闪耀的电影,《绿水青山带笑颜》《温暖的味道》《最美的乡村》等22部扶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部接着一部上映或开播,精彩纷呈。广大网友在关注华丽的明星主创阵容和创业脱贫奇迹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看到了影视镜头下中国乡村的璀璨人文景观和壮美自然风光,在视觉冲击下不自觉地感叹连连。
随着一声鸡鸣,伴着喇叭中的湘音,镜头从上而下,由近及远,青瓦屋顶、山间薄雾、高山梯田渐次呈现,一幅水墨画般的画卷引人入胜,十八洞村的自然之美沁人心脾;苗鼓齐鸣、身着苗族服饰的妇女载歌载舞,迅速把观众带入了美丽苗寨,身临其境般感受十八洞村的人文之美。电影《十八洞村》开篇即让人沉醉其中,让人感叹中国乡村之美,对比之下,也更让人叹惋贫困之可怕,它让村民们身在美中而无暇欣赏、无福消受。而在片尾,当村民在扶贫干部的帮助和激励下通过双手摆脱贫困时,青山绿水、平坦公路、泛黄的稻穗,这一切美好和幸福都写在了村民们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