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11-30 16:18 的文章

黑龙江日报为“雪乡烤肠贵”喊冤 帮腔作势只会

文 | 杜虎

近日,前往黑龙江牡丹江市旅游的某游客抱怨,当地雪乡物价贵,一根烤肠要15元,玉米8元一个,茶叶蛋4元一个。27日雪乡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称受到投诉,正在调查,商品系自主定价,若违法违规将依法依规处理商家。三年前雪乡发生宰客风波后,这是雪乡在旅游旺季又一次被顶上舆论漩涡。

黑龙江日报为“雪乡烤肠贵”喊冤 帮腔作势只会

按理说,景区的东西都比一般街市的要贵,这个不用多解释就可以理解。一个是租金贵,成本更高,还有一个是溢价高,赚钱预期高。不管是雪乡还是哪里,哪怕是日常市集,只要是明码标价,愿买愿卖都不是什么问题。雪乡这个本来也是如此,有投诉公平处理即可,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游客投诉之后雪乡有关部门处理不算及时,为舆情发酵留下了时间和空间。尤其是,黑龙江日报于11月27日刊发评论《叹一声雪乡“窦娥冤”》,标题就说明了立场,称“市场规律在那里摆着,你可以吃也可以不吃”。如果话只说到这个份上,也只是在讲理,遗憾的是它还说了“过头话”。

它的内文有这么一段:“对于键盘侠们故意抹黑‘碰瓷’的‘喷子’行为,雪乡不答应,黑龙江不会答应,热爱雪乡的人也不会答应。除了喊冤,必要时,还得让喷子切身体会一下什么叫‘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段话无论是放在这件事当中,还是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吓唬人的话都很不妥当。

游客认为雪乡消费贵,有多种原因,也许在他的信息渠道里雪乡物价本来就不高,来了之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生气了,投诉了,这是消费者维权,很正当。物价部门和管理部门按照法规回应就行。舆论中有许多不赞成该游客的意见,即使有重提雪乡宰客的,也要具体分析,不能冒失贴上“碰瓷”“喷子”的标签。

从“一根烤肠15元嫌贵”联想到雪乡是不是仍存在宰客行为,只能说明,三年前那件影响恶劣的宰客事件确实给人们留下了心理阴影,一家老小被黑旅馆店家驱赶在冰天雪地里,差点发生危险。这桩旧事因为新近的小事被重提,这很自然,用事实说服人就行,不需要像被抓住痛脚一样危言耸听搞恐吓。

黑龙江日报为“雪乡烤肠贵”喊冤 帮腔作势只会11月27日,黑龙江日报刊发评论《叹一声雪乡“窦娥冤”》 ,部分内容

不管雪乡和黑龙江答不答应,一个浅显的市场规律是:景区服务意识的提高,靠的是换位思考,持续不断地反求诸己,靠法办“不同意见”、用压制批评声音那一套是不可能实现的。从青岛“天价大虾”事件到丽江古城打游客,再到敦煌商家疑似设陷阱收取拖车费,应对得当得体的都是爱护游客,反思自身。

退一步讲,黑龙江说雪乡在发生丑闻事件后已经提升了管理水平,这个还不算是权威定论,雪乡的改善到底是个什么状况,游客最有发言权。把提意见的游客当成无理取闹,把叩问雪乡景区管理的说成是“键盘侠”,甚至挟法律重器,无凭无据公然人身威胁,这不是帮雪乡解围,而是自证服务意识过于糟糕。

雪乡是冬季旅行的目的地,即使有个别不光彩事件的发生,也无改更多游客的出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大可以开阔心胸和气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哪怕游客因为个人原因或交流问题出现不理解甚至投诉,只要机制健全,就别怕人们议论。提高景区服务的透明度,比动不动喊“窦娥冤”强得多,也正常得多。

时至今日,雪乡导游曾扬言的“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羊”有没有被彻底杜绝?雪乡游客的体验有没有得到景区尊重,进而自觉吸纳改善服务意识和服务行为?“雪乡不是法外之地”有没有得到严格的遵守,有没有消除旅游界偏见,为游客创造安全、安心的吃住行环境?多反思、提高、宣讲这些,比恐吓外省人更必要。

黑龙江日报为“雪乡烤肠贵”喊冤 帮腔作势只会雪乡 图片来源:CFP

从雪乡、黑龙江这些叫屈喊冤的例子看,现在有一些不好的风气,当景区或举债上马大型雕塑建筑发展旅游业的政府被舆论批评时,当地总有不服气、拒斥的声音出现,梗着脖子强行自辩,观感和效果都很差。表面看是应对舆论的策略问题,实质上还是小肚鸡肠置气,“敌情”意识盖过服务意识,服务也就到了“天花板”。

这场“雪乡烤肠贵不贵”的争论,物价的事在管理层面上有解释就好,半路上杀出一个自称“窦娥冤”的帮腔作势,只能适得其反,让外界顿生寒意。动不动要法办批评者的意见,相信不代表黑龙江的真正态度,否则在黑龙江旅游旅行真遇上不公,该找谁说理去?雪乡的卖点是雪景,服务的根本是温暖,这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