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08-10 15:34 的文章

评论丨正厅官员被免职,不是青海“隐形首富案

企业责任人被控制,厅级干部被免职,还远不能成为该事件的调查终点。唯有将“黑金神话”背后的所有疑问号拉直,才能真正带来“刮骨疗毒”之效,真正净化地方环境和政商生态。

青海“隐形首富”涉盗采煤矿获利事件有了新进展。8月9日下午,青海省召开媒体报道木里矿区非法开采调查情况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根据通报,经现场踏查、科技勘查、账目资料审查及公安机关、纪委监委调查,初步认定,涉事企业涉嫌违法违规。目前,公安机关、纪委监委已成立专案组,对涉嫌违法违规行为和涉嫌失职失责等问题立案调查,多名干部被免职,企业相关责任人马少伟等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图为聚乎更矿区一井田煤矿非法开采现场。图自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的报道显示,青海省兴青工贸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青公司”)董事长马少伟号称青海“隐形首富”,14年来盘踞木里矿区聚乎更煤矿,涉嫌无证非法采煤2600多万吨,获利超百亿元。报道中提到,在历经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和青海省叫停木里煤田矿区内一切开采行为、开展生态环境整治的背景下,兴青公司在木里聚乎更煤矿的非法开采也未受到撼动。

一边是涉嫌非法开采14年,获利超百亿元,一边是在两轮中央环保督察中安全“过关”,如此反差的背后,这个青海“隐形首富”到底有着怎样的“能量”,很难不引人联想。

媒体揭开盖子后,青海方面立即成立了专项调查组,并承诺:“在处置中,我们将严格依法办事,对核查中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无论涉及到谁,无论涉及到哪一个层级,必将一查到底,决不会姑息隐瞒。”这为事件的严肃公正处置释放了积极信号。

仅数天时间,调查组就初步认定,涉事企业涉嫌违法违规,对“隐形首富”采取了强制措施,并有多名干部被免职接受调查,还包括一名刚提任一个月的正厅级官员被免职。这确实反映出调查的高效,以及当地在处置上的决心和魄力。

当然,媒体报道后,调查就立即有所“斩获”,这或也从侧面反映出,该事件其实并不应该那么难发现、难处置。那么,它到底是如何成功躲过了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并能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瞒天过海”?甚至该企业背后的家族有多名省、市政协委员,如此靠着非法开采做大的“地头蛇”是如何实现“黑白通吃”的?其“黑金神话”背后有无更大的政商“黑洞”?显然,这些疑问都应该一查到底。

需要明确的是,目前披露的调查进展,只是“初步认定涉事企业涉嫌违法违规”。而被免职的多名干部,也主要是“在监管上失职失责,负有主要领导责任”。也就是说,目前的处置进展仍只是第一步。

从常识来看,一家地方性巨头企业,多年来得以突破底线“长袖善舞”,其所带来的“破坏力”往往是系统性的,而很难说只是止于某一个领域。报道也称,在青海商界,让马少伟名声远扬的不仅仅是其涉足木里煤炭开采多年拥有巨额财富,更因为其拥有深厚的政商关系,在两者之间行走得游刃有余。如马少伟任法定代表人的青海不冻泉矿泉水有限公司,还被指以1870万元的对价获得青海一个矿藏市值达百亿元以上的钾盐矿的预查探矿权。这些连带的“疑问”交易,也该“拔出萝卜带出泥”一并查清。

说得直白点,企业责任人被控制,厅级干部被免职,还远不能成为该事件的调查终点。唯有将“黑金神话”背后的所有疑问号拉直,才能真正带来“刮骨疗毒”之效,真正净化地方环境和政商生态。而青海纪委监委对此也有明确态度:调查中,如发现兴青公司非法开采背后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问题,无论涉及到什么人、什么层级,将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