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员救53人,“白金10分钟”包扎伤员创奇迹,
作者:周保华 周颖
战场救护,是战时参战人员负伤后第一时间实施自救互救及连队医生和卫生员开展的专业救护活动。迅速、及时、准确的战场救护,无论对挽救伤员的生命,还是对伤员的后续治疗、康复以及最大限度减少伤员的残疾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战场上的“白金十分钟”,是决定一个伤员生、死、残疾的关键,对巩固部队的战斗意志、延续部队的战斗力至关重要。但在敌我双方鏖战情况下的火线抢救工作,时刻面临流血和牺牲,敌人不让,死神不放。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收复和守卫老山、者阴山、扣林山的作战中,被称为“白衣天使”的众多战地军医和卫生员舍生忘死,与时间赛跑,生死决战“白金10分钟”,挽救了众多战士的生命,而他们有的负伤,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间虽然过去了30多年,作为亲历战斗的战地新闻工作者,当年我参战部队的卫勤尖兵们在枪林弹雨中救人、从阎王中夺人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昆明军区授予11军31师93团1营卫生员和文丽“战地模范卫生员”荣誉称号】
1984年9月被昆明军区授予“战地模范卫生员”荣誉称号的11军31师93团1营卫生员和文丽,就是一位冒着敌人枪林弹雨,从枪口下、雷场上、炮火中夺回数十位战友生命的英雄。
1984年初,和文丽所在部队接到收复者阴山的任务。营里决定将和文丽安排到助攻一连执行战地医疗救护任务。“助攻”,意味着战场都可能上不了。和文丽不甘心,跑到营长那里,强烈要求到主攻二连,却被营长拒绝。
营长斩钉截铁:“不行,人员已经定了,你去助攻一连。”
但和文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反复去找营长,可营长仍然不松口。通过软磨硬泡,营长终于同意让他到担负主攻任务的二连执行战地救护任务。
1984年4月30日凌晨,收复者阴山的战斗打响了。越军苦心经营5年多的者阴山10号高地前,布满了各种型号的地雷,越军构筑的一道高桩铁丝网和四道低桩铁丝网,挡住了部队的前进步伐,钢筋混凝土工事中的敌人向我军喷吐火舌。和文丽所在的二连,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伤亡代价。但战友们同仇敌忾,视死如归,没有丝毫畏惧,猛打猛冲。和文丽身背药箱,跟随大家一路前行,在“白金十分钟”内救治了许多受伤的战友。
这一天的战斗异常激烈,不断有战友负伤,和文丽争分夺秒抢救伤员。他看到有战友倒在血泊之中,以顽强的毅力,艰难地抓着地上的杂草和荆棘,一米一米爬到负伤的战友身边。
【者阴山作战,93团1营卫生员和文丽抢救伤员】
和文丽迅速为战士周会庭包扎伤口,又背着他艰难地往回爬。一颗炮弹朝两人所在地域飞来,和文丽听到尖啸声,连忙顺势将周会庭往洼地里一推,自己趴在小周身上。“轰——”炮弹爆炸了,一块块弹片从和文丽四周飞过,泥土溅了他一身。就这样,和文丽背着周会庭,在炮火中爬爬停停,停停爬爬,终于脱离了险境。
安顿好周会庭后,和文丽又立即冲进枪林弹雨中。就在他为一名伤员包扎伤口时,“哒哒哒!”突然一阵机枪子弹的声音传来,和文丽一看,不好!九班长中弹倒下了!敌人的机枪对着他倒下的地方继续猛烈扫射,九班长随时可能再次中弹牺牲。
和文丽不顾一切冲了上去,找到血流如注,奄奄一息的九班长!他大声叫着“九班长!九班长!你醒醒!”一边撕开急救包准备为其包扎。越军发现了和文丽,机枪向和文丽扫射过来,和文丽一只手托着九班长的头,一只手抱着他的腰,拼尽全力,用脚蹬着草根、石块往后挪。敌人的子弹在地上留下一片片蜂窝似的洞孔,炮弹在路上爆炸,横飞的弹片随时可能夺去他和九班长的生命。
和文丽不顾一切,抱着九班长拼命往安全地域挪动,锋利的荆棘和石块,把他的衣服挂得稀烂,脸上、手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通过顽强拼搏,他终于将九班长安全转移。
这一天,战士们前赴后继,许多伤员轻伤不下火线,自己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浴血奋战。有些伤员在自救互救的包扎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止住血,或者因包扎处理不当,在抢运途中牺牲了。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文丽帮助战友纠正和重新包扎18名伤员的伤口,使他们转危为安。
据通报,当天和文丽与战友们一道冲锋陷阵,他连续在枪林弹雨中救治伤员11个小时,先后消耗急救包200多个,绷带14卷,抢救伤员35人,纠正和重新包扎18人,和文丽一共救治伤员53人。他在“白金10分钟”内包扎的伤员,无一死亡,创下了战地救护的奇迹!
战后,为表彰和文丽舍生忘死抢救伤员的英雄事迹,昆明军区授予他“战地模范卫生员”荣誉称号,提拔为助理军医。
火线卫生员
在收复和守卫祖国神圣领土老山、者阴山和扣林山的战斗中,除了钟惠玲、和文丽、闫诗跃等杰出的卫勤尖兵代表,还有许许多多军医和卫生员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争分夺秒地抢救战友的生命。
在收复扣林山的战斗中,有一位名叫李卫东的连队卫生员,在枪林弹雨中先后救护伤员50多名,他亲手抢救的伤员中,有被昆明军区授予“英雄排长”荣誉称号的熊晴和“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周京牧。
1981年,昆明军区奉命拔除扣林山地区的越军据点。李卫东所在的126团担任这一光荣的拔点作战任务。
收复扣林山一战,是云南方向动用部队较多、规模较大的一次边境拔点作战。扣林山位于麻栗坡县猛硐乡,周围还有几个山村,在这里生活的主要是苗族群众。
侵占扣林地区的是敌军所谓的“王牌部队”,以扣林主峰为主要依托,在相连相邻的8个大大小小的山峰构筑了密密麻麻的明碉暗堡,形成了“明暗结合、上下相通、内外相连、正侧交叉”的严密火力配系。在阵地右侧配置了火力强大的各种曲射火炮。同时,在阵地前沿埋设了大量地雷。整个扣林山,像一只张开了血盆大口的恶虎,凶险地卧在荒草怪石之中。
临战前夕,李卫东被抽调到团卫生队,短暂学习了战场救护知识,随后配属到负责穿插切割敌人退路的8连。
5月6日晚20时30分,126团第一攻击梯队利用黑暗掩护,兵分多路秘密向扣林山战区开进。经过连续数小时急行军,攻击分队到位,担负正面进攻的1、2、4、6连分别占领主峰1705.2高地和1682.3高地前沿的进攻出发阵地;担负穿插分割任务的3连和8连进至1461及以东500米山梁,5连进至1682.3高地西南600米山坡。随后,各攻击分队在越军阵地前隐蔽待命。
5月7日凌晨6时30分,炮兵群以猛烈炮火覆盖扣林山各高地上的越军阵地,15分钟后,炮火延伸射击,步兵分队随即发起冲击。
实施穿插的8连1、2排在连长邵维贵、指导员何正昌的带领下,边冲锋边吸引越军的火力,掩护负责进攻的1连、3连向指定目标推进。运动至16号高地半山腰时,遭遇越军3个火力点射击及猛烈的炮火压制,8连伤亡很大。
2排长熊晴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在冲击途中左大腿中弹负伤,仍继续指挥战斗,后又被机枪击中膝盖及胸部。卫生员李卫东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赶到熊晴排长身边,只见他伤痕累累,全身被鲜血染红。在这种情况下,熊晴排长仍吃力地向前爬行。
之前,跟随熊晴进攻的一名战士见排长负伤后,在急救包用完的情况下,急中生智,就近采了一根藤条扎住熊排长的伤腿止血。
敌人大概发现了受伤的是个干部,一直用机枪封锁,不让任何人靠近熊晴,战友们眼睁睁看着熊晴排长的伤口流血,如再不采取措施,熊晴就可能伤重牺牲。
李卫东观察后,决心即使牺牲自己,也要救出熊排长。他抓住敌人换弹夹的时机,一下跃到熊排长身边,迅速将熊晴排长伤口处的藤条解下,用急救包重新进行包扎。然而,由于伤情过重,熊排长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光荣牺牲。战后,熊晴排长被授予“英雄排长”的光荣称号。
多年后提起这件事,李卫东仍然很痛惜:都怪我没有及时赶到,没能把我们的英雄排长救出来。
战斗中,邵维贵连长率连队穿插,不顾越军炮火拦阻直插主峰侧后,带领5班攻上了30号高地,歼敌1个班,随后又指挥4班配合1连攻击16号高地之敌。4班长吴良保在战友的掩护下,只身突破了16号高地上的两道环形堑壕,击毙越军5人,缴获冲锋枪2支、重机枪1挺,支援兄弟连队攻占了16号高地。
到完全收复扣林山时止,李卫东先后救护了20多名伤员。提及那场战斗的惨烈,李卫东记忆犹新:有一位姓关的战士,在随主攻连队冲上高地后,有一个暗堡没有被发现,当他冲到那个暗堡前时,里面的越军立即用机枪向他开火,他亲耳听到这名战士喊“我遭了,我遭了!”
李卫东立即冒着危险赶过去,一看,这名战士小腿上的骨头露了出来。他立即给这位战友包扎好伤口。此时,另一名离他不远的战士被敌人的炮弹击中,一只腿被炸飞到几米开外,断腿还在不停地抽动。李卫东立即赶过去,先用止血带给他止血,接着又用急救包包扎残肢,将他背到相对安全的位置。
越军在扣林山主峰惨败后,越军副总参谋长于8日亲自赴河江坐镇,督促313师务必夺回扣林山,扬言要“洗刷耻辱,挽回声誉”。
在随后守卫阵地的时间里,因扣林地区连降暴雨,阵地上频繁发生工事灌水、掩体塌方的问题。因战场环境恶劣,再加上吃不上有营养的饭菜,致使许多官兵体质下降,病员增多,造成非战斗减员。李卫东说:“我清楚地记得,有天晚上狂风暴雨,我和11个战友挤住的猫耳洞掩体在雨水长时间渗透下,发生垮塌事故,将我们全部埋在掩体里,好几名战友牺牲,我被战友们救出来后,大约15分钟左右才苏醒过来。”
5月22日至24日,越军向扣林山地区发起猛烈的炮击,时间长达2个多小时,先后倾泻大口径炮弹2000多发。23日下午16时许,越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出动2个连的兵力,向1574.7高地前沿的80号高地发起反攻。坚守高地的126团7连5班,在班长周京牧的指挥下沉着应战,与敌人开展了殊死决战。经过14个多小时的激战,先后击退了敌军班、排规模的11次冲击,英雄的7连5班击毙敌人24名,缴获轻机枪1挺、冲锋枪2支,牢牢守住了阵地。
在这天的激战中,周京牧身负重伤,被转移后,战友以为他牺牲了。直到快要掩埋时,有人发现他还有一口气,紧急送往救护所救治,又被救活了。
李卫东被敌人的炮弹弹片击中受伤,被送到南温河的野战医院抢救,成为一名特殊的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