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推广作揖礼,究竟是不是在搞形式主义?
来源:东方网
近日,浙江衢江,衢江区第一中学初三年级的教室里,老师正在教学生行作揖礼的手势,这是学校复课后新开设的一门教学内容。据介绍,学校推作揖礼,是为了防控疫情,倡导大家保持距离。目前,衢江已有117所学校推广行作揖礼。(4月21日,中国新闻周刊)
“端庄又保持距离”“有文化了”“演戏,戏精”“没必要,点头挥手就好了”……开学推广行作揖礼的消息一经传播,在舆论场引发了争论,有人点赞,也有人斥之为形式主义。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鞠躬、磕头、作揖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揖礼”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然而,近代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国人接受并使用握手礼,作为传统的见面行礼方式作揖却渐渐地被国人所摒弃甚至遗忘。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有飞沫传播以及接触传播。虽然握手礼是近代以来全球通用的见面问好方式,但疫情期间却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了。作揖因为不需要触碰手部,它相比于握手有更卫生的特点。非常时期,通过推广行作揖礼,一方面提醒师生注意疫情还没过去,要时刻注意个人防范,保持距离;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确实有其价值。
浙江衢州是孔氏南宗所在地,拥有国内仅有的两处孔氏家庙之一。“南孔圣地,衢州有礼”是衢州的城市宣传语,近年来一直通过推广作揖礼等形式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基于这样的地方特色,学校推行作揖礼,可谓顺势而为,并非突兀之举。
但是,开学推广作揖礼,也要提防搞成形式主义。简而言之,校园里的老师和学生,相互之间本来就很熟悉,通常见面大多点个头打个招呼而已,不太会握手,更不可能相互拥抱。因此,就学校疫情防控的实际而言,行作揖礼主要是起一种提醒警示作用,要不要推广,并没有多大影响,不必夸大其价值。
更何况,古人有古礼,今人有今礼,握手不合适,微笑点头或者挥手致意都是可以的,没心要为复古而复古。推广作揖礼,可以倡导,切莫刻意要求,喜欢的就做,嫌麻烦的也没必要勉强。弘扬传统文化当然应该支持,但不能局限于表面化的形式。“有礼”要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新儒学的思想内涵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进步意义,没必要非“复古”不可。(胡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