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4-09 14:39 的文章

武汉解封,欢呼之余请别忽略长期隔离带来的心

撰文/丁林 新媒体编辑/陈炫之

武汉按下76天的暂停键后,终于迎来重启。疫情期间,民众创伤性心理调查显示35%民众情绪应激反应明显。如何增强精神免疫力?

武汉解封,欢呼之余请别忽略长期隔离带来的心

3月中旬,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徐一峰团队在《综合精神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该论文是国内首次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对全国普通民众创伤性心理损伤状况进行的大规模调查。

研究团队调查了全国5万多名普通民众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状况。结果显示,约有35%的受访者遭受心理困扰,有明显的情绪应激反应。在这些人当中,29.29%的受访者属于轻度至中度困扰,而5.14%的受访者遇到严重的心理困扰,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如恐慌症、焦虑、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等。

武汉解封,欢呼之余请别忽略长期隔离带来的心

可见,即使我们有效阻挡了病毒的物理传播,疫情的持续仍然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逐渐加压和创伤。可见,疫情不仅是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挑战,也是对民众心理的挑战。

疫情带来的恐慌与焦虑

新冠肺炎的高风险人群是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群体,而疫情期间心理疾病同样有高风险人群——心理健康受到多大的冲击,取决于多种因素。

徐一峰团队的文章表明,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有明显的情绪应激反应;在年龄上,18岁以下的青少年心理受困扰的程度最小,而18~30岁的年轻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受困扰的程度更高。

根据财新网的解读,由于青少年受到新冠肺炎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心理困扰指数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相比之下,老年人新冠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心理状况较易受影响;另一方面,年轻成年人常从社交媒体中获取大量疫情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很容易触发心理压力。

武汉解封,欢呼之余请别忽略长期隔离带来的心 △过度关注疫情信息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图片来源:BBC)

此外,个人文化程度、职业、所处地域也会影响新冠肺炎创伤后情绪应激反应的水平。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对健康的自我意识程度较高,往往会容易焦虑和痛苦;农民工心理困扰程度最高,原因可能包括工作时间的耽搁和被剥夺预期收入的担忧等;湖北在内的华中地区受访者的心理受困扰程度普遍较高。

该研究还表明,从1月31日开始,公众的情绪反应程度已经显著下降。政府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公众心理压力下降的原因,包括严格的医疗隔离、全国的医疗和资源支持,控制人口流动、公共教育等多项措施。

长时间隔离也会产生心理问题

在相关药物和疫苗没有被开发出来之前,隔离是控制疫情传播最有效的措施。但隔离也让全世界的民众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代价,许多没有感染病毒的人可能因为隔离而罹患心理疾病。

2月26日,伦敦帝国学院的Samantha Brooks等心理学研究者总结了24项其他传染病暴发期间(包括埃博拉、H1N1流感、SARS、MERS等疫情)的调查论文,在《柳叶刀》发表了综述性论文。该研究显示,疫情期间的长时间隔离会带来广泛的心理影响,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愤怒、恐惧,以及药物滥用等。其中一些心理问题(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在隔离结束后甚至会存在3年。论文的作者认为,医护人员和原本有心理疾病的群体受隔离影响的风险最大。

武汉解封,欢呼之余请别忽略长期隔离带来的心△图片来源:caixinglobal.com

不过,伦敦国王学院教授、英国心理创伤学会总裁Neil Greenberg指出,新冠疫情的规模前所未有,此前疫情的研究或许只能起到参考作用。

关于受到自我隔离影响的人群,美国心理学会的学者Vaile Wright认为,个体的性格和气质对于隔离期间负面情绪浮现的早晚有重要影响。外向者更加难适应长时间蜗居的生活,其中有一部分人甚至在隔离的最初阶段就感觉难受。

不过,随着隔离时间的延长,即便内向的人最终也会感到负面情绪的来袭——人类毕竟是社会性动物。此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老年病研究者Thomas Cudjoe提出,成年人群体中,低收入者和男性受到的影响最大,因为他们在工作之外建立的社交联系相对薄弱。

社交孤立的危害

虽然新冠病毒引发的大规模自我隔离可谓史上罕见,但社交孤立产生心理压力早有大量研究。监狱关押人员、免疫缺陷儿童、孤寡老人,到远在南极的科研工作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社交剥夺。这些人在极端孤独的环境中,产生了相似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对他们的研究,对于理解隔离期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有借鉴意义。

武汉解封,欢呼之余请别忽略长期隔离带来的心

隔离期间,人们在失去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无聊和焦虑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当隔离的具体时间提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的好心情会维持到隔离期的中点附近,”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Lawrence Palinkas说道,“但是在本次疫情充满变数的情况下,人们不知道社交距离需要维持多久,这会产生焦虑。”因此,隔离政策的明晰解读,对于缓解大众的心理压力有积极作用。

Palinkas进一步解释,当监狱中的犯人或遥远地区的科学家发现自己即将重获自由时,他们的情绪就会变得高昂,心中充满期待。但在疫情充满未知数,隔离的具体时间无法确定的时候,更多的焦虑也就随之而来。

更令人担忧的是,隔离产生的心理负担还会显现在生理上。此前有学术研究显示,健康的社交对于长寿者有重要的贡献。相反的,社交孤立的生理健康损害“相当于每天抽15支烟”。在老年群体中,社交孤立还会加重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等的危害。

武汉解封,欢呼之余请别忽略长期隔离带来的心

△美国华盛顿州柯克兰生命护理中心的Gene Campbell,隔着窗户与妻子说话。这家护理中心出现了多个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图片来源:路透社)

不过,社交孤立的损害不局限于老年人。慕尼黑大学的研究者Alexander Chouker表示,参与“火星500”等模拟太空移民项目的志愿者“年轻且受过训练,身处没有实际威胁的模拟环境中”,但仅仅是空间的局限,也让他们的身体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有些参与者仅仅过了三个月的孤立生活,就发生了睡眠、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和代谢的全局改变。Chouker说:“当你以极端的方式改变环境时,环境也会改变你。”

如何缓解隔离期心理压力

当然,疫情期间处于隔离中的人们,社交孤立的程度还没有上述例子中那样极端。Greenberg也指出,与特殊人群的社交孤立不同的是,一大群人“抱团”被隔离,不会有同样程度的心理负担。他以历史上的战争时期为例子,“当一个群体意识到生活变成一种新的常态,人们就会学着适应和接受。”

武汉解封,欢呼之余请别忽略长期隔离带来的心 △隔离期间在家做起手工的英国儿童。(图片来源:路透社)

人们在隔离期间还是有办法改善情绪的,例如通过视频通话等科技手段与亲友远程交流,并投入运动、学习等积极的活动(隔离期间,人们常常缺乏运动,也会对精神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等。

许多国家虽然采取了高强度的隔离措施,但仍鼓励健康的居民偶尔出门锻炼(前提是和他人保持距离)。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说:“就算你不能离开房子,也可以上网找些锻炼教程,或者随着音乐跳舞,做瑜伽,或者上下楼梯也行。”

武汉解封,欢呼之余请别忽略长期隔离带来的心 △罗马的一位教练带领邻居们开展锻炼(图片来源:yahoo.com)

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杨甫德则在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建议,面对疫情引起的过度心理反应,可以从积极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关注、保持社会联系、规律生活作息、学会适当求助等方面应对。

——积极调解情绪。要认识到每个人在经历重大负性事件后,都会有一些焦虑、担心等负面情绪。有的人会觉得无助、绝望,或者容易激怒,尤其是对亲近的人容易发脾气。这些大多都是正常的反应,接纳并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有意识地稳定自己的状态,可以做一些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训练。

——避免过分关注。适度、有节制地关注疫情信息,既不懈怠轻视,也不草木皆兵,这样有助于心态的稳定。有的人总是关注疫情,导致在其他事情上注意力不集中。有的人对身体的异常感觉会特别关注,会把身体的不舒服以及其他异常感受跟新冠肺炎联系起来,处在一种被传染威胁的感觉当中,认为随时随地可能会有被传染的风险。

——保持社会联系。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和亲人、朋友、同事保持联系,接受其他人的支持。而且,还要帮助支持其他人,体验投入感,提升幸福感。

武汉解封,欢呼之余请别忽略长期隔离带来的心

——规律生活作息。疫情期间长期不外出,有些人在家的生活是一种混乱的状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吃药、酗酒等行为,想通过这些行为来缓解恐慌、焦虑。正确的做法是,我们需要保持生活节奏的稳定,按时睡觉和起床,保证一日三餐,可适当阅读、运动,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提升愉悦感的事情,要保证一天的时光是充实的。

——学会适当求助。当遇到心理困境时,可以找到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诉说,或者找到一个隐私的地方大哭一场,让自己的情绪得以缓解。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杨甫德同时提示,春季也是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容易波动的时期,通常病情波动或复发有以下先兆:睡眠不好、饮食不规律、生活懒散、发呆发愣、烦躁易怒、说话离谱、情绪低落长时间不能改善等,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