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复工中的北京西二旗
时隔两个月,李伟回到了坐落在北京西二旗的公司上班,他自嘲道:“终于从居家办公的‘007’模式回到正常的‘996’了。”
3月13日上午,西二旗中关村软件园,员工排队测温进公司大楼。聚集了腾讯、百度、网易、、联想等诸多“互联网科技大厂”的西二旗,随着各企业员工的回归,正有条不紊地逐渐恢复运作。
高峰时段的西二旗主干道,车辆间距比以往更大;地铁里,乘客们默契地空出座位,保持距离;写字楼宇内,入室人员测体温、做登记、反复消毒……西二旗复工以来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小心翼翼。
3月13日,西二旗中关村软件园,互联网公司大楼前的防疫人员。 3月9日,上地八街,写字楼外“全副武装”的防疫人员。 3月9日,上地八街,写字楼外的防疫安保人员。 3月13日,西二旗中关村软件园,互联网公司大楼前的防疫宣传标语与安保人员。本周,北京多条地铁在早高峰时段拥挤度“飘红”,西二旗地铁站也不例外,据统计,它的客流量已达到常规客流的30%左右。为强化疫情防控,降低列车及车站内的拥挤度,北京地铁公司迅速出台应对措施。3月24日起,北京地铁昌平线、八通线开始试行超常超强列车运行图,经过西二旗站的昌平线最小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钟。
3月9日,西二旗地铁站,站内大屏幕滚动播放防疫宣传标语。 3月24日,早高峰时段的西二旗地铁站。 3月24日,西二旗地铁站,站内乘客自觉保持一定距离排队候车。 △3月24日,西二旗地铁站,列车到站后,乘客走出列车。 △3月24日,西二旗地铁站,列车到站后,乘客乘扶梯下站台。 △3月24日,西二旗地铁站,戴着防护帽的乘客。 △3月24日,西二旗地铁站,乘客走过站内招聘广告牌。 △3月13日,西二旗地铁站采用红外自动测温装置。 △3月9日,西二旗大街,“全副武装”的上班族。西二旗站内电视滚动播放最新运行措施的提示信息,一旦有大站快车或套跑区间的列车进站,车站广播就会特别提醒,避免乘客上错车。在进出站人流较为集中的上午7点半到8点半,虽客流较大,但站内基本没有乘客滞留。
△3月6日傍晚,天空下起小雨,西二旗地铁站外,没带伞的行人快步赶往地铁站。 △3月6日,西二旗大街,行人撑伞赶往西二旗地铁站。 △3月6日,西二旗地铁站,晚高峰时段的乘客不多。李伟的通勤方式选择与疫情前保持一致:先乘地铁到西二旗站,再在站外搭乘公司的通勤班车上班。“往常的西二旗地铁站,列车门一开,人流如沙子般倾泻而出。相比起来现在人真的少太多了,上周地铁每排座椅只有三四人,大家自觉间隔而坐,上上周几乎一人可以独享一整排座椅。公司班车也规定了乘车人需要间隔而坐,有时下班高峰期一车还坐不到10个人。”
通勤路上,谨慎的李伟还是选择戴好护目镜与帽子,将自己包裹严实。他的同事中,也有不少选择不坐公共交通的,有的翻出了吃灰的电动滑板车,有的骑摩托,还有的甚至从回龙观骑10公里共享单车来上班,“怎么也得骑上1小时吧,佩服。”
△3月9日,上地九街,工作人员为乘坐公司班车的员工测温。 △3月13日,西二旗大街,在西二旗公交车站等车的上班族。 △3月9日,上地东路,骑摩托车的路人。李伟的好友小琪在李伟公司隔壁上班,早在2月,她就已经复工了。公司采用AB班轮班制,职工轮流到公司坐班,没轮到的人在家里办公。每天到公司后,小琪都会用酒精把工位里里外外擦一遍,确保万无一失才入座,口罩、手套也几乎不摘,“戴口罩倒是有一好处,出门可以不用化妆了。”
△3月13日,西二旗中关村软件园,一互联网公司的快递室暂时停用,快递收取点被暂时安排在室外。 △3月13日中午,上地十街,外卖员们在一栋汇聚众多餐饮店的商业大楼围栏外领取店家送出来的订单,该商业大楼暂不对外开放。 △3月16日傍晚,西二旗中关村软件园,一家已经开放堂食的餐饮店鲜有顾客光顾。小琪在公司的日常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负责消杀的大叔会在开会时突然开门进来喷洒消毒液,公司食堂也关了,一到饭点,每个部门要派代表下楼领饭,再分发到同事工位。
△3月16日晚,西二旗中关村软件园,互联网公司大楼依然灯火通明。 △3月16日晚,西二旗中关村软件园,一名员工在公司楼下透气。“工作量倒是和疫情发生前没什么区别”,小琪下班时天已经黑透了,但西二旗的一栋栋大楼依然灯火通明。
她出公司后拐了个弯,“那边的桃花开了”。
△3月16日,后厂村路,骑电动滑板车回家的员工。 △3月16日,西二旗中关村软件园,分散下班的员工。 △ 3月16日,西二旗中关村软件园,路旁的桃树被公交车的灯光照亮,枝头桃花含苞待放。摄影、文字 新京报记者郑新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