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口罩机救利润的赢合科技涉嫌抬价被查:20天营
过去两个月,由于口罩的需求旺盛,口罩机也被戏称为“印钞机”。巨大的需求下,口罩机市场乱象不断出现。
3月16日,创业板公司赢合科技(300457.SZ)因涉嫌哄抬口罩机价格被立案调查。不过,赢合科技董秘回复,口罩机设备被炒买,是少数客户自己的行为,和公司没有关系。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锂电设备领域,赢合科技算得上是一家龙头公司——
赢合科技不仅是LG、特斯拉的供应商,2019年底还凭借主业优势迎来了上海国资上海电气的入主。在生产口罩机的这一个多月里,赢合科技的股价上涨了93%。
然而,对于“龙头”来说,红星资本局计算发现,赢合科技在今年2月的20天内接的口罩机订单,其带来的营收约相当于上市公司2019年的营收。
换作是你,这个“跨界”,你跨不跨?
陷入多事之秋
涉嫌哄抬口罩机价格被立案调查
买家堵住赢合科技大门索要机器
“跨界”生产口罩机的赢合科技近日风波不断。
2月1日,赢合科技开始设计研发口罩生产设备;2月15号,开始发出第一批订单;2月21日,赢合科技证代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资本局,截至彼时,公司已接到1700台设备的订单。
不过这个数字,一直停留在了1700台。
根据赢合科技董秘在互动平台的回复,截至3月1日,公司共向河南圣光、中石化易派客、三枪集团等52家企业发货123台。
也就是说,整个2月期间,赢合科技的产能是123台口罩机。若按照这一速度计算,仅仅是2月1日至2月20日这20天内拿到的1700台订单,就要到2021年4月才能全部交付。
图据《IT时报》
赢合科技的客户也迅速意识到了口罩机的交付问题。
据《IT时报》报道,3月3日,在惠州科技产业园门口,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买家堵住赢合科技的大门,询问口罩机的交付问题。由于堵在门口索要口罩机的买家越来越多,赢合科技最终拿出了一个应对方案:愿意等下去的客户,可以继续等待;等不到的可以选择退款。
另外,“等待的用户还需要签订一个协议,采购者自带工程师、自己装配、自行调试,一旦机器售出,赢合科技不负任何责任”。
3月7号,等了近10天后,有买家和同事冲进车间,“抢”了一台半成品口罩机,自己组装、调试后才顺利回到公司。红星资本局发现,现在打开抖音等视频平台,各类“组装、调试口罩机”的相关视频都有超高的点击量。
祸不单行。到了3月中旬,赢合科技又因为口罩机价格问题被立案调查。
3月13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三批价格违法典型案件显示,赢合科技旗下子公司涉嫌哄抬口罩机价格,遭到市场监管部门的立案调查。
赢合科技董秘办回复称,公司正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查,结论将会在近期公布。“目前的调查信息表明,我司口罩机设备被炒买,是少数客户自己的行为,和我司没有关系。”
到了3月18日,赢合科技前CEO于建忠又收到证监会的警示函。警示函显示,1月6日,于建忠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赢合科技股票3.75万股,但减持前未披露减持计划。
更令人意外的是,减持9天后,于建忠又匆匆离职,辞掉了CEO的职位。
跨界生产奇迹:
一个月订单的营收顶过去1年
口罩机俨然变成了“印钞机”
今年2月,口罩一“罩”难求。
巨大的需求驱动下,许多企业开始“跨界”生产口罩机。而有能力生产口罩机及相关生产线的企业,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机会。
赢合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以前是做锂电池业务的,口罩机业务是疫情之后才开始的。”2月21日,赢合科技证代办公室曾对红星资本局介绍说。
据介绍,从2月开工至2月20日,赢合科技就接到了1700台的订单。“普通口罩机的价格在50万/台左右,N95的口罩是120万/台左右。”2月20日,上述工作人员则告诉红星资本局,这是该公司当时一套口罩生产设备的销售价格。
毫无疑问的是,这个价格比平常贵太多。
就价格而言,很多口罩生产厂负责人告诉我们,这是平常价格的3倍以上。但也有赢合科技、拓斯达(300607.SZ)等口罩机生产企业对记者解释,疫情期间原材料价格上涨,口罩机的价格上涨也纯属无奈。
不过即便涨价,在很多人的眼里,“口罩机”俨然已经成为了“印钞机”。我们来简单的计算一下——
根据太平洋证券3月1日发布的研报:原来0.1元1个的一次性口罩,价格已到3元一个;原来价格3元的N95口罩,已涨到20元一个。
以一次性口罩机每天15万产能计算,单个价格3元,1天就45万元。即便将原价全部归为生产成本,1天也能有43.5万元的利润。也就是说,不足两天,就能实现口罩机的投资回报。
我们再来计算口罩机业务带来的巨大好处——
赢合科技的1700台订单量中,普通口罩机、N95口罩机的订单比例没有公布,不过按价格、数量计算,2月口罩机的订单即能给赢合科技带来8.5亿元-20.4亿元的营业收入。
这个营收规模意味着什么?我们来看另一个数字——
根据赢合科技的业绩预告,2019年实现营收16.70亿元。也就是说,赢合科技在今年2月1日至21日这20天内接单的口罩机业务带来的营业收入,就顶2019年半年至一整年的营收。
与订单火热相对应的,在二级市场上,赢合科技的股价也一路上扬。从2月3日,赢合科技36.80元/股的收盘价,最高涨至3月10日的71.05元/股,一个月的时间,赢合科技股价一度上涨了93%。
图据东方财富choice
赢合科技真相:
真正的锂电设备龙头企业
也是资本市场跨界蹭热点大户
天眼查显示,成立于2006年6月26日的赢合科技,是国内动力电池智能自动化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2015年挂牌深交所。
从锂电池跨界到口罩机,赢合科技是有真实力还是强“蹭”热点?
先看口罩机业务。从目前公布订单数据的上市公司来说,赢合科技的的确确是“接单”大户。
2月13日,《三湘都市报》报道,2月10日开工的拓斯达(300607.SZ),三天内接到300台订单信息。
3月4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时报》采访时,新松机器人(300024.SZ)总裁曲道奎说,新松机器人从事口罩机研发工作以来,已接到近100套订单。
3月9日,在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中,金太阳(300606,SZ)称,截至关注函回复日,金太阳精密口罩机在手订单共计114套。
据华东重机(002685.SZ)的回复函,截至2月24日公告时,全资子公司润星科技已接到的口罩机订单共计97台套。
这些数字与1700台订单的赢合科技相比,都属“小巫见大巫”。
从实际产能来看——
以2月实际情况来看,赢合科技日产能在8台左右。不过3月19日,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复红星资本局说,现每天出货量应该能达到40多台。
拓斯达负责人对红星资本局介绍,公司在3月初,出货的口罩机在300台以上。照此计算,2月平均每天出货20台机器。到了3月,公司称日产能在30套以上。
金太阳称,产能每天10台左右,不过随后又在互动平台称口罩机产能有限,订单的交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完成40台的日产能,其实赢合科技的订单数、供应量都算得上目前生产口罩机的上市公司中的前列。
再看公司主业——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报告,赢合科技市场份额仅在先导智能(300450,SZ)之后,实属“龙头”。根据中泰证券研报,目前赢合科技海外客户主要是LG、三星和特斯拉。
图据华经产业研究院
并且凭借主业优势,赢合科技在日前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股份转让登记过户,成功引入上海电气为赢合科技控股股东,上海市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
另外,红星资本局发现,不仅敏锐的抓住“口罩机”这一风口,赢合科技也没有放过电子烟这一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
2018年11月,赢合科技收购斯科尔51%股权进入电子烟领域。到了2019年上半年,公司电子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占总营收的13.6%,净利润3856.72万元,占净利润总额的20.67%。
不断跨界背后:
2019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电子烟业务+对赌压力巨大
已经坐稳到锂电池设备领域“龙头”位置,赢合科技“跨界”口罩机的背后,是营收、净利双降,和业绩对赌的困局。
根据赢合科技的年报,从2015年开始,上市前四年,公司业绩平稳上升。2015-2018年,分别实现净利润0.6亿元、1.28亿元、2.26亿元、3.3亿元。
但是2019年营收、净利出现双下滑。
2月27日,赢合科技发布的2019年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6.70亿元,同比下降2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亿元,同比下降37.97%。
对于财务数字的下降,赢合科技解释,与行业投资放缓、市场订单减少、销售规模下滑、研发费用增大等因素相关。
此外,根据半年报,电子烟业务在2019年上半年为赢合科技贡献了1.35亿元的营业收入和3856.72万元的净利润。不过红星资本局注意到,2019年11月,国内电子烟产业政策“突变”。随着电子烟强监管到来,赢合科技业绩的新增长点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按照2019年11月与上海电气签订的业绩承诺,原控股股东王维东、许小菊夫妇承诺2020至2022年度净利润数将分别不低于2.75亿元、3.30亿元和4.29亿元,三年实现的累计承诺净利润数合计不低于人民币10.34亿元。
压力之下,生产口罩机即是情理之中了——
对于“销售规模”下滑压力之下的赢合科技而言,在今年2月拿下的8.5亿元-20.4亿元的口罩机订单无疑是场“及时雨”,给全年的营收数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多事之秋的赢合科技是否能走出目前的“水逆”困局,一切还要等待时间的验证。
红星新闻记者 袁野 俞瑶
编辑 白兆鹏
(欢迎关注“红星资本局”微信公众号。“红星资本局”专注资本市场,聚焦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