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重压,奥运延期,蒙牛慌了?
北京时间3月24日晚,国际奥委会和东京奥组委发布联合声明称,在东京举行的第32届奥运会最晚于2021年夏天举办,延期后的奥运会名称仍保留“东京2020年奥运会和残奥会”。
奥运会的延期,给日本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更让寄希望于“豪赌”2020年冬季奥运,通过这场营销盛宴来实现千亿营收目标的蒙牛头疼不已。
2017年,蒙牛曾提出“双千亿”的目标,即2020年销售额和市值达到千亿元。在几年的时间里,蒙牛大踏步的走在大手笔收购,用激进的方式进行扩张的路上,但实际效果又如何呢?
『并购:增长良方还是饮鸩止渴?』
在提出“双千亿”目标后,蒙牛事实上已经将外部并购的战略优先级放在了内涵增长之前。这一方面与业绩目标过于激进有关,根据蒙牛2018年财报,其全年营收为689.77亿,距离营收千亿还有300亿缺口,这就要求2019年、2020年至少实现20%的增速,除了收购其他方法见效没有这么快;另一方面,在蒙牛的发展历程中,也不乏成功的并购案例,这让蒙牛对于收购产生了路径依赖。蒙牛在2010年以4.7亿的价格持有了君乐宝51%股权。凭借这次并购,蒙牛成功扩大了其在华北市场的份额。
从2017年至今,蒙牛每年都有大规模收购,而且步伐越来越快。
2017年,蒙牛增持现代牧业股票,成为其战略股东,双方表示要在原奶业务上加强合作。
2018年,蒙牛收购圣牧高科51%股权,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原奶布局。
2019年,蒙牛收购澳洲网红乳企贝拉米,同年,蒙牛还将澳洲品牌乳品及饮料公司Lion-Dairy& Drinks Pty Ltd 100%的股份“收入囊中”。
2020年1月,蒙牛宣布战略入股妙可蓝多,双方将在奶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不过,蒙牛并没有将君乐宝的成功经验复制出来,反而暴露出诸多问题。
蒙牛在2018年收购圣牧高科51%股权时,圣牧高科的母公司中国圣牧2017年亏损9.86亿元,2018年上半年再次亏损10.67亿元。
2019年收购的贝拉米,尽管蒙牛在公告中给出的评价极高,认为其“在全球有机婴幼儿食品领域,贝拉米拥有绝对实力和巨大发展潜力,拥有过硬的产品、品牌和盈利能力。”
但是,从贝拉米的营收可以看出,这家澳洲网红奶粉企业并没有蒙牛说的这么好。2015年贝拉米营收1.26亿澳元,到2018年增长至3.28亿澳元,但2019年营收又下滑至2.66亿澳元。而这家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没办法进入中国市场,给予蒙牛业绩支撑。“奶粉新政”实施后,贝拉米并没能顺利通过配方注册。这意味着贝拉米无缘在中国线下门店进行销售,这让收购的战略意义大打折扣。
妙可蓝多的问题更多,该公司的收入虽然从2016年的5亿多增长至2018年的12亿多,但起盈利能力一直不足,2016年至2018年的净利分别只有3221万、427.86万、1064.1万元。如果扣除政府补贴,该公司仅在2017年实现锅盈利。而妙可蓝多在2019年三季度的其他应收款却高达2.73亿。
除了盈利能力不足,妙可蓝多还因董事长柴琇违规占用公司近2.4亿资金给其家人偿还债务而陷入舆论风波。
当然,蒙牛入主前,这些公司可能因为经营原因有各种问题,不排除本身是优质资产的可能。但蒙牛入主之后,这些公司的业绩也并没有起色,就只能说这是蒙牛“千亿营收”目标重压下的慌不择路。2018年,雅士利国际亏损1.32亿元,现代牧业亏损4.96亿元,中国圣牧则亏损22亿元。这些亏损让蒙牛在2016年甚至出现了7.51亿的净亏损。
新的收购项目并不成功,蒙牛却将最成功的收购案例“君乐宝”出售。2019年7月,蒙牛宣布以40.11亿元出售所持君乐宝51%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双方长达9年的合作关系就此终结。尽管出售君乐宝给蒙牛带来近9倍的账面利润,但从长期看,这并不是一单好生意。
2018年,君乐宝营收130亿元,净利润3.07亿元,为蒙牛贡献了约两成的营收、一成的利润。失去君乐宝,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营收缺口,还给蒙牛带来了一个巨大的竞争对手。君乐宝的主营产品一直以酸奶和奶粉为主,单飞后,君乐宝会在低温奶等蒙牛的优势领域布局,与蒙牛展开竞争。对于蒙牛的千亿营收目标而言,这无疑是双重打击。
『研发不利,长期竞争力存疑』
蒙牛2020年能否利用内生增长实现业绩目标呢?现在看,很难。
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于食品类快消品有更多的要求。在产品品质、口味、产品特色以及营养健康方面,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研发的重要性也开始不断凸显。
这就意味着,现在的食品企业会越来越像一家科技企业,同样需要投入不菲的研发成本。而研发费用的成果会体现在产品的多样性、产品的迭代速度和产品成功率等众多方面。研发费用的投入是企业内生增长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保持高成长性的重要支撑。
从研发成本投入来看,蒙牛在最近两年基本已经放弃了依靠研发实现内生增长的路径。根据2018年财报数据显示,蒙牛的研发费用仅为1.59亿元,仅占营收的0.23%,不足世界杯20亿营销费的十分之一,比起奥运会30亿美元的投入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造成了蒙牛近两年的收入仍主要依赖于特仑苏、纯甄等单品的业绩,而在新品上表现欠佳,甚至拿不出一款令人满意的新品爆款,这无疑加剧了其在未来竞争中的风险。蒙牛唯一最成功的大单品“特仑苏”还要追溯到2005年的牛根生时代。
至今,蒙牛似乎始终还没认识到,自己遭遇的困境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仍把追赶的砝码寄托在大手笔的收购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