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3-05 10:07 的文章

当你在快手看见坂本龙一,你就知道艺术圈真的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本文来自极客公园

春节返工后,刘清勇就开始整天挂在项目会议上。他供职于一家名为康云科技的公司,主营业务围绕 AI+3D 数字化克隆技术,此前该公司的业务聚焦城市克隆。由春节疫情催生需求,刘清勇开始负责一项新业务——数字博物馆。

康云科技位于广东,因此刘清勇的业务扩展从广东开始,目前像广东省博物馆、广州民俗博物馆、广州海事博物馆,以及一些地级市、县级市的博物馆都有对接,据刘清勇介绍,上述公立博物馆对展品数字化的需求非常迫切。

公立博物馆类似学校,承担公民的教育任务。疫情发生,线下参观在短时间内不再可能,但文化输出和教育任务不能停止,因此博物馆对线上展览的热情高企。刘清勇介绍,在疫情之前,一些有经费的博物馆会有数字化的需求,没有经费的一般不急,在观望。但疫情发生后,博物馆们很多开始加急审批相关经费,经费有限的甚至愿意分期推进。

疫情发生,全国人民居家隔离,整个线下产业的境况都不容乐观。如果说公立博物馆的数字化需求来源于自身的教育责任,那么民营美术馆的线上化则为了保命。不像公立机构可以向文旅局申请财政拨款,民营美术馆需自负盈亏。加上应对疫情的扶持性政策大多指向关乎民生的衣食住行产业,像博物馆、艺术馆这类文化产业只能自救与互助。

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林瀚在接受媒体「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曾谈到,疫情期间门票收入减少,汽车、奢侈品等行业赞助方也因为自身的不确定性缩紧银根。同时,国际拍卖行的拍卖活动推迟或取消,美术馆原先的藏品计划受到影响。另外员工工资、社保、场地租金还要照付,内忧外困,民营美术馆正在面临不小的压力。未来疫情结束,能够再次启动展览筹备时,布展、运输人员的雇佣也可能会采取相对保守的方式。由此,林瀚认为,对于民营美术馆来说,疫情带来的影响将持续三个季度,「只剩下冬天的淡季了」。

直播间里忙着自救

眼看着一整年的计划都要打水漂,木木美术馆开始了自救行动。2 月 10 日,木木美术馆推出「艺术还在:一场闭馆期间的展览」虚拟群展,人们可通过微博、微信、Instagram 等线上平台观看。或许是受疫情影响,策展人王宗孚很切题地将话题设置在生态、自然、消亡、隔离和亲缘关系等时下人们正强烈感受着的事物与情绪上,展品包括一些国内外艺术家的录像、摄影、诗歌等更易于线上展示的艺术创作。

作为虚拟群展之一,2 月 14 日情人节傍晚,在 B 站的 2233 直播间,木木美术馆进行了一场题为「被禁足的宅艺术」的直播。「艺术还在,就在你的手上」,官方这样形容疫情期间艺术与人类的关系。直播空间安置在木木美术馆 798 馆办公室内,在那里生活的四只猫并不知道人类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件。在这个线上展厅里,猫、植物、办公室与艺术品共同塑造了此次 B 站直播的虚拟展览。

▲ 木木美术馆「被禁足的宅艺术」直播宣传页

首次试水收获了较为热烈的反响,木木美术馆决定将这场临时进行的直播常态化,在晚饭前的一小时闲暇,聊艺术、看猫、看猫在看艺术…… 由此在疫情期间,直播成为了木木美术馆与观众的每周见面方式。

B 站并非唯一一个与艺术机构合作的直播平台,快手也正抓紧机会吸引流量。2 月 29 日,UCCA 联合快手举办线上音乐会「园音」,这本是一场线下呈现,原定于 UCCA 展出至 2020 年 3 月 1 日,但出于特殊时期对观众和艺术家健康安全的考虑,UCCA 暂时闭馆,停止当前的展览和原定的线下音乐会系列活动,因此探索其他呈现方式的可能性。

UCCA 选择日活超 3 亿的快手作为直播平台,届时,包括坂本龙一在内的九位音乐人将在世界各地进行一场跨时空的接力演唱会。在 UCCA 的公众号推文下方,不少读者留言称,这将是他们下载快手的唯一理由。

通过和艺术机构的合作,快手或许可以迎来它品牌定位的调整和用户群体的重构。在与 UCCA 的合作之外,快手还在 2 月 15 日邀请十四年金牌解说常吉带领观众游览大英博物馆,此举收获 200 万用户的观看以及 50 万个点赞。

2 月 20 日至 22 日,短视频也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系列直播,三天九场,带领观众游览国内九家历史博物馆。与快手相比,抖喑的此次合作对象更加官方。指导单位为国家文物局,合作单位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还找来前央视名嘴张泉灵任特别来宾。

你自己的博物馆

尽管疫情将博物馆、艺术馆的线上化问题推向台前,但事实上,这类机构的数字化建设已经走过了一定进程。

在疫情发生前,全国便有 150 家博物馆拥有线上场馆资源。疫情发生后,国家文物局对这些线上博物馆进行集中展示,其中最耀眼的数故宫博物院的线上「全景游故宫」。该展览通过网页端呈现,在仔细的文物解说之外,观众甚至可以选择雪景模式「在线故宫云赏雪」。制作方还在页面上嵌入点赞按钮,游客随看随点。这些互联网玩法让 600 岁的故宫更加趣味化。

在博物馆的线上化方面,西方世界走在前列,卢浮宫的线上虚拟参观和加拿大虚拟博物馆是两大著名案例。它们都以网页为载体,以图片加文字的方式呈现展品。虽说这两者的线上资料极其丰富,但体感不强,且需要观众自行搜索,类似一个博物馆主题的「图书馆」。在当下的互联网世界,这样的呈现方式稍显老旧,也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达。

3D 可视化与 VR/AR 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在这一领域,Google Arts and Culture(简称 GAC)最为著名。GAC 在全球范围内与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建筑合作,进行 3D 扫描与复现,欧洲的「网红」宫殿凡尔赛宫便是 GAC 的得意之作。

▲ GAC 使用 Google 文化学院开发的 Art Camera 复现名画

和故宫一样,同为世界五大宫殿之一的凡尔赛宫近年来在运营方面也极具创意。2019 年 11 月,凡尔赛宫与 GAC 联合发布了一款 VR 应用 VersaillesVR,在虚拟的沉浸世界中,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游览这座 300 多年历史的宫殿。此外,整个凡尔赛宫还以线上展览的形式在 GAC 网站及 App 上予以展示,项目名为「Versailles: The Palace is Yours」,整个专题包括 18 场不同主题的线上展览。

除凡尔赛宫外,GAC 合作过的博物馆还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泰特美术馆、白宫、伊斯兰艺术博物馆、香港艺术博物馆等。在 GAC,艺术家还可以利用 Google 提供的插件对此类场馆进行 3D 创作,并在 GAC 网站上进行展示,这使得 GAC 成为一处非常巨大的线上艺术集结地。

场,和气息

「线上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向大众普及,同时也给予艺术品另一种新的展示方式,但专业人士还是会去场馆的」,独立策展人李钟这样看待艺术的线上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东西是替代不了的」。

在他看来,线下展览的要义在于构建一个「场」。人处在展览中,所有的感觉被置入在这个「场」内,视觉、听觉、触觉……甚至直觉。「线下展览是在这个『场』的包围下,人和作品之间的对话」,李钟谈到。

在实际场馆中面对真实的艺术作品,人能获得更多信息。虽然线上可以下载高清大图,但站在原作面前时,人们还是能感受到更多。「你能看到艺术家的笔触,他留下的痕迹,有时仿佛能感觉到作者就站在身边」,在李钟看来,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对话,是超越感官的对话。而线上的艺术呈现就好像把一个多维的东西压平了,很多信息消失了。

线下展览,场馆、艺术家和策展人需要投入精力、经费来布置作品和空间。观众也需要投入大块时间、克服交通距离等诸多不便因素到现场感受,目的就是通过所创造出的这个「场」来进行交流。

在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地带,如何让观众在线上也能获得这个「场」是个有趣的课题,VR 技术是当下最为普遍的解法。「如果哪一天 VR 真的能让人身临其境,各种感官都包括进去,那我认为可能会给线下的艺术场馆带来一些挑战,并促使一场变革」,李钟猜测。

在赛博世界重新定义艺术

夹山改梁艺术小组成员允政不认为现存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搬到线上的必要。「现在几乎所有资料在网上都能找到,只要你有搜索能力,几乎所有的藏品、艺术家相关信息都能收集到」,允政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硬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把博物馆原封不动地搬到线上,性价比不高。「那不就是微信公众号吗?」允政直白表示。

他认为,虚拟博物馆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展品必须是虚拟的。比如作品本身就是一个 3D 模型,只能在计算设备上呈现,汇集并策展这样的作品才是虚拟博物馆存在的意义。

抱着这样的理念,允政正与其他几位艺术家一同策划一种超立方体形式的虚拟艺术馆,超立方体中的每一个空间承载不同艺术家的虚拟作品。但允政坦白,进展并不顺利。「如果要做得酷炫,就只能适配高端设备,可能只能在 iPhone 手机上运行,安卓端就要舍弃。如果要做成网页的形式,那就还要适配不同的浏览器」,他说。

尽管比较麻烦,但允政对此并不悲观。他甚至认为,他构想中的虚拟博物馆已经出现。「比如魔兽争霸里的地图编辑器,比如 B 站、快手,我认为这些其实就是线上的虚拟博物馆」,允政认为,在这些平台上,人们创作艺术作品并发布,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平台作为「线上博物馆」已经实现盈利。「这太牛了」,他表示。

在网络世界,艺术被泛化,被赋予一种新的规则,并以一种新的形态聚焦。相比于传统博物馆、艺术馆在线上化过程中遇到的桎梏与尴尬,在虚拟世界中创造全新的艺术空间仿佛充满了无限的玩法与可能。科技与艺术正在以一种未可知的姿态适应着彼此,这其中碰撞出的火花同样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