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将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纯电商经济将趋
引言
从1995年淘宝横空出世,到2009年淘宝推出双十一购物节,几乎点燃了连续近10年的网络购物全民狂欢。从2009年5000万的销售额,到2019年的2684亿元,到2020年的3723亿元。整个中国消费体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场狂欢里,无疑淘宝是最大的受益者,后来居上的京东、拼多多也都是第二梯队的受益者。但是也会让人产生质疑,这样疯狂的增长背后,什么时候会停止,或者是否会永远地疯狂增长?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类似马云级别的大咖演讲,关于什么是伟大的企业,无一例外地大家都在表达一个共同的观点,即一个伟大的企业应该是对社会产生价值的企业。电商经济确实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带动了无数就业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但是同样也要看到电商发展里面的风险因素,这种风险,已经不断地在疯狂追求数字、市值等资本欲望中,悄然变味。
双十一成交额本质上,只是将一年中的消费时段,聚焦在同一天成交,是否对整个社会产生真正的财富创造力和价值,这个是值得深思的。
平台为了保持双十一的神话数据,不断的将数据压力分给大量的大、中、小商家,商家只能靠不断的刷单和套路去短期冲刺销量数据。最终其实导致的是,用户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商家也并没有占到多少利润。
这种扭曲的恶性循环,从蚂蚁金服暂缓上市就是一个信号。国家已经开始让平台经济通过不断的监管措施往更良性的发展方向推进。
2.疫情过后,必然会带动实体经济的反弹从新冠发生后,全球经济都开始出现滑铁卢。实体经济更加是惨不忍睹,线上经济反而一路高歌,大家没法出门,除了上网确实也没有任何娱乐的途径。
但是疫情过后呢?大量的实体经济会有一次反弹。这必然也会助推线上购物狂欢的热情下滑,电商一位追求漂亮数据的恶性循环,不断地会将用户推向线下。
包括很多商家,已经将线下和线上价格统一,活动统一,已经模糊了线上和线下的零售概念。并且线下除去了固定成本、人力成本,其实获客成本已经低于电商成本。
纯平台式的淘宝模式,必然会由盛转衰,这是利益决定的,也是消费者共同选择的结果。
3.未来5年,传统电商品牌如何转型新零售形态模式其实作为超级大品牌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挑战,因为真正的大品牌本来就是从线下逐步成长起来的,本来就有几十年的线下渠道体系。
所以我这里重点想聊聊,传统的电商品牌如何在未来5年转型的问题。有少量的电商商家已经意识到了线下市场对于品牌的重要性,甚至也开始做一系列动作了。
但是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比如,同道大叔的咖啡店,刚开始炒得火热,后来又销声匿迹,最后只能靠授权品牌维持等等。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线上思维和线下思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前者更多在不断的
完全依靠数据的反馈工具,平台的大量洗脑教学去做,大买家还好,资金雄厚。中小卖家已经大量的退出平台了,为什么呢?很简单,钱全部给了流量,利润根本没有。
线下销售需要大量有经验的资深人员才能慢慢建立,因为实体经济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是由安防、装修、导购、活动、话术等等一系列的复杂元素组成。而传统的电商公司,大量的人才储备都是95后,没有太多社会阅历和实际事务的处理经验,更加不会去深挖客户属性和洞察。
所以直接去转向线下,一般是无功而返。我个人觉得如果说线上靠操作技巧,那么线下靠的就是团队。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纪律严明、执行精准的线下团队。在没有建立完善的团队之前,我建议传统电商商家,还是好好在家修炼内功和培养团队。
刚才我说了线下获客成本变低,但是它的风险是,毕竟是重型资产,一旦没有成熟的团队去运营它,胡乱地去追求规模扩张,会导致无法想象的后果,这个是各中小电商卖家要特别注意的一个点。
实体经济的复苏,是否标志着电商经济的完全没落呢?倒不能这么极端地看待这个问题,电商经济我相信会回归到它该有的位置,只是很难再现往日的全民狂欢。中国的人口分布非常密且广,理性消费的回归也依然需要时间慢慢恢复。
实体经济复苏首先还是在一、二线城市化比较发达的区域开始有明显的迹象,大量的下沉市场,因为城市化进程缓慢,还是会大量的需要电商去解决购物的刚性需求。这也是拼多多,为什么能迅速爆发的原因,因为下沉市场的理性消费意识还需要更长的时间缓慢进行。
所以,电商的未来增量市场,可能还是聚焦在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里面来探索,可能会更立竿见影。这里面要注意的是,首先还是得搞清楚自己的品类属性,哪些品类适合下沉,哪些适合一线,必须要给自己的品牌一个长期清晰的定位。
不管是决定去下沉市场分一杯羹,还是去在新零售上面做新的打算,其实都要去长效考虑一个品牌如何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蚂蚁金服上市暂缓事件,已经为所有企业敲了一个警钟,不管表面如何光鲜,一切对社会没有创造真正价值的商业,都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里面,不出意外的陨落。
文/小超
备注:1.图片来自网络 2.文章为原创,抄袭必究
想了解更多社会热点,名人故事,商业逻辑,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