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后有这些特征,注定长寿!看看你符合了几条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上半年发文指出,2000~2016年,全球人预期寿命平均增加了5.5岁。
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最快增幅。
而中国在1990~2016年间,期望寿命增加了近10岁,由67.0岁增至76.4岁。
但你知道吗,长寿体质也是有征兆的!
先天优势
长寿,虽与后天因素关系较大,但也不可抹去先天因素对其的影响。
家族长寿基因
日本是最为长寿的国家,科学家曾研究检视3741名逾95岁日本老翁的基因,结果发现百岁老人组频繁出现名为FOXO3A的基因变异。
也就是说,长寿老人有特定的基因。
那么,对于有长寿基因打底的家族,其遗传因子也能为长寿添助力。
母亲的生育年龄年轻
相对来说,年轻的母亲拥有较好的受孕条件,且个人体质也处于较为健康的时期,有利后代的健康。
且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婴儿在出生时,母亲的年龄小于25岁,活到100岁的几率是出生时母亲高龄的人的2倍。
身体素质
身体健康是长寿的重要基础,身体素质水平是衡量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正常的慢心率
在正常的心率范围内,心率越慢,人越长寿。
绝大多数人的静止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左右,每分钟若相差40次,一天即会相差近6万次!
心脏跳的过快,消耗的能量越大,更易劳损;而长期稳定、功能健全的慢心率,能满足人体血管中的血液循环需求,则与长寿成正比。
肺活量大
美国曾有研究发现:一个人肺活量大小和身体各系统的机能、新陈代谢的能力等密切相关。
肺活量越大,往往意味着身体各方面的素质较好。国外也有很多机构已将肺活量作为检测衰老的首选项目之一。
肺活量自测:尽力吸气后,一次性尽力呼出气体吹气球,气球越大,预示着肺活量越大。
大肌肉强壮,握力大
肌肉是生命的发动机。
一般情况下,肌肉强壮,其握力也较大,也就意味着心脏等器官正常运行,骨密度也相对较高,体魄更强健。
国外研究人员发现,握力强的人通常比握力弱的人活得更长。握力每下降5公斤,死亡风险升高16%,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7%,中风风险增大9%。
握力自测:易拉罐捏扁。戴上手套,捏易拉罐,时间越短,易拉罐越扁,说明握力越大。
BMI数值正常
肥胖会直接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器官运作等机能。
我国肥胖率平均高达30.1%,超重率平均高达11.9%,过于肥胖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腹部肥胖增加的死亡风险可高达20%。
但偏瘦群体很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尤其是消瘦的老年人,对流感、肺炎等疾病的抵抗力较低,骨密度也相对较低。
身型应以微胖为佳,平时可多关注腰围,男性不超过90cm,女性不超过85cm。
日常习惯
健康的体魄依托于日常生活习惯,与长寿息息相关。其中,60%的慢性病病因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
饮食上细嚼慢咽
人体的消化系统处理食物也需要时间,细嚼慢咽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与食物混合后可增进消化吸收。
同时,细嚼慢咽可以锻炼面部肌肉,减少皱纹,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建议:营养学家提倡一口饭最好嚼20次以上,每顿饭吃15分钟以上。
入睡快,不打呼噜
入睡快的人,一般进入深度睡眠也较快,睡眠质量高,有利于机体的调整与休息。
若在睡眠期间有打呼噜的状态,可能预示着疾病风险,尤其是持续性的、长时间的打呼噜,可能成为心梗、脑梗的“帮凶”。
建议:睡前放松肌肉,重复握拳、抬肩膀、深呼吸等有助于尽快入睡,但睡觉时不宜过饱,以免影响消化系统,一般餐后3小时以后入睡较好。
走路快而稳
腿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走路“快而稳”意味着肌肉强健,身体平衡能力好,血液运行顺畅、大脑功能等。
而快走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消耗多余的脂肪,降低坏胆固醇浓度,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快走能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等疾病。
有研究指出,每天坚持行走1英里(约1.6千米),在20分钟内走完,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的治疗都有明显益处,最高可降低50%的死亡风险。
排便顺畅,有规律
要保持健康长寿,整个机体的各个系统都得正常运转,排泄系统是衡量健康的重要标准。
排便顺畅,意味着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功能都比较好,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避免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肝脏功能下降等疾病的发生。
建议:饮食规律且均衡,适当多吃蔬菜杂粮、多喝水、定时排便,多进行提肛、按摩腹部等保健动作,必要时可补充益生菌。
心态健康,乐于接受新事物
俗话说“七分精神,三分病”,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第一步。
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挑战等都是很好的减压剂。
坏情绪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如生气后2小时,心脏疾病的发病风险提高5%,中风风险提高3%。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JSBC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