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11-12 16:12 的文章

老年大学,别样精彩

老年大学,别样精彩

山东东营一所老年大学课堂上,学员在排练戏曲。   刘智峰摄(人民视觉)

老年大学,别样精彩

重庆龙山街道花园新村社区的老人们在交流阅读心得。   资料图片

老年大学,别样精彩

湖北襄阳市老年大学的剪纸直播课程。   杨  东摄(人民视觉)

老年大学,别样精彩

数据来源:民政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农历九月初九为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是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如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本版今起推出特别策划“解码·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关注各地发展老年教育、繁荣老年文化、加强老年人精神关爱方面的探索。

  ——编 者

  打开电脑,点击鼠标,把图片一的鱼挪到图片二里,黄思国边看课堂笔记,边进行操作,这是老年大学的摄影后期处理课堂作业。

  黄思国学习的地方,是重庆市渝北区老年大学。学书法、学舞蹈、学摄影……近年来,老年大学的各类课程受到欢迎,很多人在这里培养兴趣爱好,接受新鲜事物,在学习中感受别样的精彩。

  学习需求旺盛

  肩披红风衣,头顶银卷发,辜夕英踩着黑色小皮鞋,在舞蹈队列里跳得很专注。和黄思国一样,这段时间,她也在渝北区老年大学上课。

  音乐停了,几名同学收拾东西出了教室,辜夕英擦擦汗,又练了起来。看着她灵巧的脚步,很难想象,她已经69岁了。

  “以前就很喜欢跳舞吗?”“刚学会没几年。”辜夕英摆摆手。以前,她早上出门遛弯,中午睡觉,晚上看电视,“只想找点事来消遣时间”。老年大学的舞蹈课,让她的生活充实起来。

  在渝北区龙山街道,学习排球成了张帮英每天固定的项目,“年轻时就喜欢运动,现在有机会学习球类运动,锻炼身体又有趣。”

  据统计,去年9月以来,渝北区老年大学各类课程共约2000人次参与。不少老年人选择重拾爱好,这一点,渝北区老年大学的摄影老师罗剑雄深有感触。他的学员里面很多人其实是有基础的,“有年轻时候的底子,他们想学得精,把爱好变成技能。”

  还有一些老人,即便平时忙于帮儿女照顾孩子,也会忙里偷闲学新知识。邓霞是一名教育机构的英语老师。“许多老人要辅导孩子做作业,英语常常让他们犯难。”很多来接送孩子的老年人都会向邓霞咨询怎么学英语,邓霞会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句式,帮助他们和孩子互动。

  参与渠道多元

  老年人群体强烈的学习需求,催生出多样的教育形式。

  见到张毓华时,他正提笔蘸墨。“以前不会写毛笔字,现在是从基本功练起的。”张毓华的家距离渝北区老年大学有十几公里,下雨天他也从没间断上课。国庆假期前,不少人都做好了出行游玩的准备,他所在的书法班依旧全员到齐,“上课比干啥都高兴。”张毓华笑着说。

  为了让来上课的老年人真正学到东西,重庆大渡口区老年大学鼓励大伙把班里的活动做成小视频,上传到微信群。大家在一起比着学,越来越有积极性。

  老年人学知识,也不只有老年大学一个选择。

  看到微信里通知的摄影培训信息,张珍一路小跑到了龙山街道会议室。原来,街道正在组织一场手机摄影教学。张珍年轻时经营过一家小照相馆,一直喜欢摄影。不过,在手机摄影方面,她还是个新手。这次,张珍特地戴上眼镜,坐到前排,仔细听讲。

  每隔一段时间,龙山街道就会组织不同主题的老年人学习活动。“有的人气很旺,来晚了都报不上名。”街道工作人员说。

  除了固定的上课和培训,重庆一些社区还成立了兴趣小组。走过花园新村社区的活动室,门内飘来了读书声。陈宝英正和几个邻居乐呵地读着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社区和团委、妇联、养老服务站会定期组织老年人读书,大家聚在一起看书、交流,陈宝英说,“感觉又回到了上学的时候。”

  重庆不少文化馆也办起了老年人培训班。在大渡口区文化馆,声乐、电子琴、瑜伽等课程很受欢迎;渝北区文化馆开设的美术课、书法课网上也能听,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课程内容丰富

  “你瞧,用老师教的方法再拍一遍,就是不一样。”下了课,张珍立马打开手机摄像头,用课上学的抓拍技巧拍照,“回头还要给我的小孙子拍几张呢。”讲台边上,不少人围着摄影老师,“老师你看看这个照片的构图”“这是我拍的家门口的树”“这张图要怎么拍得更好”……

  翻开渝北区老年大学的课表,课程很丰富。“最受欢迎的是太极和舞蹈。为了开设更多课程,学校新聘请了不少老师呢。”校长罗刚说。

  即使是这样,一些热门课程依然“一课难求”,比如时装课。为啥这么火?“老年人注重身体健康,也在乎精神层面的快乐。”授课老师曾莉说,时装课堂内容丰富,包括形体、服装搭配、礼仪等。“现在和朋友出去拍照,我都要教她们怎么摆造型呢。”一名学员说。

  “罗校长,啥时候再开一节太极课,老邻居等着呢。”下课遇到罗刚,不少学员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罗刚说,对于“火”的课程,他们准备继续扩充班数,“不过也有些小众的课程开不起来。”比如,曾经有学员想学长号,无奈人数太少,无法开班。

  一些老年人想学习,则是为了跟上年轻人的脚步。程先铭的孩子都不在重庆,平常空闲时间多。现在,他和老伴通过街道和社区组织的学习,发展了不少兴趣爱好。“想学书法、美术,还想学用电脑,想多学学现在年轻人都在用的东西,多尝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作者:本报记者  常碧罗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