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为何会出现吸血生物?
图为七鳃鳗长满牙齿的血盘大口。这种吸血生物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数亿年之久。
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近日收到了两台巨大的冷柜,其中盘旋着几条活生生的七鳃鳗。这种生物形似鳗鱼,可用牙齿刺破其它鱼类的皮肤,然后将猎物的血液和体液吸食殆尽。工作人员们戴上厚厚的手套,小心地捞出一条七鳃鳗,将其扔到一个高大的水池中,只见这条七鳃鳗从水中划过,用它那血盆大口拍打着玻璃池壁,一口令人毛骨悚然的牙齿顿时一览无遗。
探索了一圈新环境后,这条七鳃鳗在池底的一堆卵石上停了下来、开始休息。它将在这座博物馆中一直展览到明年三月份,而同期展出的所有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会咬穿、刺穿或割穿猎物的皮肉,以此获取自己最喜爱的食物:血液。
这场展览的名字就叫做“吸血生物展”,除了七鳃鳗之外,还将展出蚊子、扁虱、水蛭等活体生物,以及几十种物种的标本。全球约有3万种以血液为食的生物,比如可以刺穿水牛和大象厚厚皮肤的吸血蛾、专盯患病和濒死鱼类的吸血蜗牛、先吃掉大型哺乳动物身上的虱子等昆虫、再从疮口处吸食血液的非洲牛椋鸟等等。
这些动物可能会令许多游客感到不寒而栗。但吸血生物却也是所有生物中可爱的一类,是大自然精妙进化的产物。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无脊椎动物馆馆长、并兼任此次展览馆长的科维斯特尤其喜爱水蛭,他的研究重点便是水蛭吸血行为的进化过程。有时他甚至会满怀宠爱地让实验室里的水蛭吸他的血,让它们“饱餐一顿”。
“这些由我们照看的生物理应获得一定的尊重,”科维斯特表示,“我认为回报它们的方法就是献出自己的血液。”
水蛭如今仍有重要的医疗作用,包括各式各样的替代疗法、以及被美国食药监局批准的手术用途等等。这场吸血生物展的展厅是一条沐浴在红色灯光中的走廊,三条由线串起的“红细胞”悬挂在走廊上。血液是一种极为充足的食物来源,因此哪里有脊椎动物存在,哪里就会有其它动物试图吸取它们的血液。这种以血液为食的行为在地球历史上重复演变了多次,也许高达100次之多,因为鸟类、蝙蝠类、昆虫类、鱼类和其它动物类别中都各自独立地出现了这种行为,有力地证明了它的进化价值。
不过,高度依赖血液的饮食习惯很难保持,最终保留了这种能力的生物种类也相对较少。全世界物种种类多达一百五六十万,相比之下,吸血生物只有约3万中,可以说非常少。研究显示,以血液为食其实会对生物的生理、形态和行为都造成很大压力。
例如,血液中普遍缺少维生素B,但所有动物都需要靠该物质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因此,许多吸血生物体内都有能够合成维生素B的细菌。再者,血液中富含铁元素,如果摄入过多,大多数动物都会中毒。但养成了吸血习惯的生物却逐渐进化出了分解铁元素的方法。
此外,吸到动物体内的血液也绝非易事。为此,吸血生物进化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例如,蚊子可以用又长又尖的口器刺破皮肤,有些苍蝇则能用锯齿状的下颌割开皮肉。但这些方法都有被宿主拍飞的风险。因此,水蛭等吸血生物的唾液中含有带轻微麻醉效果的物质,从而在吸血时不容易被宿主察觉。吸血蝙蝠、七鳃鳗和水蛭等特定生物还会分泌抗凝血剂,使血液在吸血过程中、甚至吸血后仍保持流动状态。
水蛭吸食的血液重量可达自身重量的五倍、甚至十倍,假如这些血液在它们体内凝结或结块,它们就会像砖头一样沉入水底。
科维斯特、以及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昆虫学高级馆长道格·居里(Doug Currie)希望,此次展览能帮助游客们更好地感受吸血生物之美。很长时间以来,人类与这些生物之间一直维持着复杂的关系。例如,水蛭一度被当成一种救命的手段,如今仍会在手术之后、被医生放在病人身体的充血部位吸血。但与此同时,从全球各地与这类生物有关的民间传说来看,我们又对吸血为食的生物感到本能的不安。
图为以大型哺乳动物血液为食的牛椋鸟。博物馆中还展出了一些怪兽的模型,比如传说中会吸食家畜血液的“卓柏卡布拉”(chupacabra)、以及澳大利亚民间传说中可通过手指和脚趾吸血的“yara-ma-yha-who”等等。
专家指出,这些怪兽模仿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吸血生物,而是象征着我们“对带走我们生命力的事物与生俱来的恐惧”。
吸血鬼德古拉大概是所有幻想作品中最著名的吸血者之一了。与其它怪物相比,它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似乎更加切实有形一些。吸血鬼的传说早已有之,但布拉姆·斯托克(Bram Stoker)在1897年出版的小说《德古拉》中首次将其描述成了一种能转变成蝙蝠的生物。吸血蝙蝠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以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血液为食。人们对它的描述最早可追溯到1810年,而达尔文于1839年首次对其做了记录。斯托克笔下的超自然力量也许便受到了这种动物的影响。
如今流行文化中的吸血鬼有着多种形象,有的高冷,有的性感,有的蠢笨。我们可以拿它们来开玩笑,因为我们知道吸血鬼并不存在。但在18世纪早期、吸血鬼的传说在东欧刚刚兴起时,人们却是真心惧怕它。腹部隆起、口腔流血等现象其实都是尸体的正常特征,但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这些,反而将其当做尸体爬出坟墓、吸食人血的证据。
然而,人们一边害怕着被吸血鬼吸干血液,一边又热捧用水蛭进行的放血疗法。这种疗法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古人相信,放血有助于平衡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放血疗法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发展到了巅峰,一股“水蛭热”一度横扫了欧美地区。药房将水蛭储存在华丽的罐子里,欧洲的医用水蛭(Hirudo medicinalis)更是一度走到了灭绝的边缘。
图为一只19世纪的“水蛭罐”。当时的药房会将水蛭存放在这种罐子里,置于橱窗中展示。除了用水蛭之外,放血疗法还有其它手段。此次展览中还展出了一系列令人不寒而栗的放血工具:放血刀:轻轻一推便会露出多道刀刃,用于切开皮肤;玻璃杯:加热后吸在皮肤上,用于将血液吸至皮肤表面;嗅盐:防止病人因放血过多而昏厥。
如今的医学专家们不再相信水蛭能治百病,但水蛭在医学上仍有重要价值。例如,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合成了水蛭唾液中的抗凝血剂“水蛭素”(hirudin),含有该成分的药片或药膏可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还能预防中风。水蛭本身也会被用在医院中。在皮肤移植、断指等末端组织缝合手术后,新缝合的静脉愈合得比静脉快,因此进入新缝合组织的血液无法流回身体,影响伤口愈合。而如果把水蛭放到伤口上,便可以缓解静脉瘀血,从而促进伤口恢复。
今年年初,科维斯特帮助加拿大公园管理局解决了一桩难题:一名男子在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被拘留,他的随身行李中装有近4800条活水蛭。科维斯特发现,其中部分水蛭似乎是从俄罗斯走私而来的,属于Hirudo verbana种类。这类水蛭正受到过度捕捉的威胁,被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因此不得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私自运输。这名男子的真实意图并不清楚,但他声称是处于“新时代医疗”的目的进行出售的。
科维斯特表示:“许多人都想利用水蛭治疗各类疾病,这张地下网络比我们以为的大得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留了约300条被走私的水蛭,其中有几十条正在此次“吸血生物展”中展出。
一名游客正在观察部分吸血生物的标本。虽然水蛭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但有些吸血生物却因为传播严重疾病的能力臭名昭著。例如,特定种类的蚊子可以传播西尼罗河病、寨卡病毒和疟疾。虱子可以传播莱姆病。此次展览并未避讳这些生物的危险性,还提供了许多预防传染方面的建议。
不过,大多数吸血动物并不会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事实上,这些生物对地球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例如,蚊子是鸟类的重要食物来源。水蛭、七鳃鳗等生物可为水体提供必不可缺的营养物质。而且就像其它物种一样,吸血生物也为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做出了重大贡献。而由于污染、气候变化、栖息地退化等因素,生物多样性正在迅速下降。
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许多动物都需要保护,通过举办此次展览,希望能减轻游客们置身吸血生物之中的不适感——哪怕他们不愿意伸出胳膊,让水蛭们饱餐一顿。(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