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推手北京文化公告否认财务造假,
一场中国电影公司的惨烈内斗,或将拖垮中国科幻电影的上升势头。
文/华商韬略 西区苛刻
5月15日, 北京文化对深交所的关注函问询进行了回复。在回函中,北京文化逐一否认了前副董事长娄晓曦举报的4项财务造假事项。
但公告内容显示,北京文化的几个项目确实发生了大额亏损。《战狼2》:内地电影票房榜首——56.39亿人民币。
《流浪地球》:内地电影票房第三——46.18亿人民币。
《我不是药神》:内地电影票房第七——30.75亿人民币。
过去数年间,这些爆款电影背后,都有一家公司的身影,就是前身为京西旅游的北京文化。
但前不久,这家公司再次出圈,却是因为高层内讧和实名举报。
4月29日,就在北京文化发布2019年财报的当天,公司前副董事长娄晓曦在微博发布实名举报,称北京文化涉嫌财务造假,举报高管宋歌、张云龙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欺诈发行债券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职务侵占罪,并表示举报材料已获证监会受理。
当晚,北京文化深夜回应:娄晓曦言论不实,称其因涉嫌挪用资金罪于今年1月19日被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正式立案,当前已出逃海外。
受此影响,北京文化股价已成腰斩之势力。有人预测,北京文化已经损失了相当于8部《流浪地球》的利润。
三年的高歌猛进,一把全赔了进去。
一块金字招牌沾上污点,对于这个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妨直说:中国人的下一个“流浪地球”,悬了。
这还要从《流浪地球》背后的“暗涌”说起。
【《流浪地球》真是北京文化操盘的?】
从《流浪地球》上映直至如今,所有的宣传报道中,电影的名字与“北京文化”几乎从没有分开过,甚至让人将两者等同起来——“北京文化”就是《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最大功臣,甚至是国产科幻、大制作、票房保障的代名词。
相较于过去的《战狼2》《我不是药神》以及《无名之辈》等其他由北京文化领投的影视作品,北京文化对于《流浪地球》的捆绑宣传最为明确直接。
不乏爆款的北京文化为何独爱捆绑《流浪地球》?
原因在于,在北京文化转型成为影视公司的过程里,《流浪地球》可谓是一张白金入场券。它的成功不只是在于取得46亿票房,杀入国产电影总榜前三,更在于这部影片填补了国内大制作科幻片的空白。
这个空白包含两方面,一是热门IP的电影化改编,一是科幻特效制作技术。以往,人们会说北京文化就像是一个有钱的门外汉,凭借投资经验和技巧,未踏进电影工业半步,就押对了宝。
而在《流浪地球》之后,“北京文化”在海内外都会作为一家专业并且成功的中国影视巨头被认知,成为大制作大特效大IP影片的首选合作方。
也就是说,北京文化靠《流浪地球》占领了一个国产片的品类,钱和名气日后都会滚滚而来。
但实际上,《流浪地球》是由中影集团发起的,原作者“大刘”刘慈欣的小说影视改编权也在中影集团手中。
于中影而言,北京文化这种行为,无异于蹭热点。
【暗流涌动,科幻元年 中影为“小破球”坐不住】
但科幻这张超级品类,谁能不惦记呢?
2019年6月18日,从不在国际电影节高调亮相的中影集团,举办了“中影之夜”发布会。
同一天,北京文化也举办了新片发布会。
在双方的活动上,《流浪地球》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大家都默契地从这部影片的成功说开去,发布了未来的片单。
有趣的是,《流量地球》幕后赢家选择在同一天各办酒席,而导演郭帆只出现在了北京文化发布会的现场。
一般不接受采访的时任中影集团董事长喇培康,也很罕见地为《流浪地球》破例,主旨为“为什么《流浪地球》是中影发起的”,特别强调了:《流浪地球》当初在绿灯会上全票通过,中影集团是该片发起人。
在北京文化强势的宣传之下,中影的“破例”或揭示《流浪地球》合作者内部的一种微妙的博弈关系。
中影集团与北京文化的碰撞,先是共同孵化出《流浪地球》如此成功的作品,紧接着便是把中国电影推入了科幻元年。中影的“破例”更是把这次合作,一下拔到了产业升级的使命高度。
对于“国字头”的中影集团,基因决定一切,中影要以《流浪地球》为例,持续支持更多的国产科幻,为中国电影产业补上这一环,这是国家队的任务和责任,《流浪地球》也必然是这方面最耀眼的一项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中影集团前任董事长喇培康,于2019年10月卸任。他完整地参与并完成了这部对中国电影工业重要价值的科幻片,《流浪地球》本也是他卸任前最亮的闪光点。
【中国科幻或将原地踏步】
无论是明争还是暗斗,竞争的存在,对于国产科幻都是一件好事。
这会无形当中加速了国产科幻的精品化进程,以《流浪地球》的成功为基础,开发超越其上的作品。对于中国影视产业发展而言,这不失为利好趋势。
至少,有了《流浪地球》这个榜样,有了内容生产的你追我赶,观众可以放心等待更多佳作面世。
然而中国科幻这个良好局面或将因为北京文化内斗而终结,成为昙花一现。
北京文化深陷财务疑云,甚至将《流浪地球》卷入其中。中影换帅伊始又遇2020开年突变,全国影视业蒙受重创。
开拓国产科幻一脉短期之内不再是重中之重。大制作影片本就处在高风险领域,在当下这个特殊的关头,科幻片未必再受其他投资者青睐。
民间企业纷纷甩卖存货影片以求保命就好,国家队又要怎样引领影视行业,扛起700亿的年总票房KPI,尚未可知。
一一END一一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