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有没有潜力,主要还是看这几个方面
当前我国极力倡导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提出创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是国家生产和发展的根本,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因此,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发展潜力,主要还是要考虑其创新能力。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地域化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经济发展状况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各地区差异化的创新能力导致了国家整体发展速度不协调、人民生活质量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和产业化全面升级等工作进程。
从长期来看,一个地方能否实现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必须考虑其在创新上所下的功夫。当然,各地区创新能力不仅受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各地区具体经济发展能力与水平、地区特色产业、高校等科研院所、产业集群等具体微观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判断和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高低,我们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地区创新能力的研究,并从中选择几个方面进行重点考察。
我国地区创新能力现状科技创新是国家生产和发展的根本,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当前我国创新能力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衡量地区创新能力国家也进行了多种调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对我国280个城市进行调查,从投入、环境、产出方面编制《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科技部进行创新调查发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等。因此在国家层面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当前我国创新能力比较发达的地区多是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的创新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头羊地位,同样在国际上的创新地位也不断提高。整体来说我国东部地区的创新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的创新水平还相对落后。从长远来看,人才对于生态环境的需要越来越高,国家也非常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在一些当前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可能对人才有更大的吸引的潜力,这样的地区未来也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影响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影响地区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当然在学术上的研究重点探讨某些因素的影响是否成立,但是学术研究的成果能为我们如何选取创新能力的指标带来借鉴和指导。
我国地区创新能力的差异相对比较明显,我们习惯将我国分为东部、西部、中部等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学者认为影响不同地区创新发展的因素比较复杂。例如姚迪等(2010)在地区发展基础、发展环境、企业投入、政府投入、产学研联系、外商投资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中部和西部地区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成因。康继军和侯雪琨(2011)研究1998-2007年我国31个省份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针对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现状,提出加大落后地区的科研资金和人力投入的建议。
关于影响地区的创新能力的因素,齐红明和许小伟(2012)以辽西北地区为例,引用中国创新指标体系对欠发达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价值、人才、技术实现能力为主要影响因素。魏守华等(2010)运用1998-200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创新能力受到研发活动规模等创新条件和产业集群环境等创新效率的影响。同样张建升和杨勇(2011)利用2001-200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科研投入、科研人员能力及创新环境可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且区域创新的空间邻居效益影响显著,提出了加强地区之间的区域协同,进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
如何衡量地区创新能力根据学者的研究我们将影响地区创新能力的因素分为经济因素和结构因素两大类。
一 经济因素
在反应影响地区创新能力的经济因素的两个显变量中,经济总量体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可以重点关注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GDP);在创新的重视程度上可以重点关注研发投入强度,即各地区为发展研究和实验活动投入的经费占比。它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地区研发投入情况。
地区创新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作用于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能够有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我国企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经济因素在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均GDP水平能够反应各个地区人均经济水平,比GDP指标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说明性,人均GDP水平越高,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各地区的地区创新能力与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强,创新能力也就相对较高。各地区对研发的资源支持情况不同,为反映各地区对研究和开发工作的支持程度,本研究选取研发强度指标作为研究变量。研发投入强度指标能够反应各个地区在创新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对研究和开发的支持情况以及财力资源的支持情况,能够较好的反映和预测各个地区的创新能力。二 结构因素
反应影响地区创新能力的结构因素变量选取,我们重点考察地区产业结构,选用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另外由于科技创新非常需要人才的作用,需要中调考察地区人才结构,选用R&D人员占比(即R&D人员全时当量(人年)占当地总人口的比重),能够反映影响地区创新能力的人才结构。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第一产业主要是农、林、牧、渔等产业,对劳动力的要求较低,而第二、三产业主要是技术类和服务类行业,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较高,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增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推动下,第二、三产业承担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创新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鼓励创新行为,而技术的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发展无不推动着各地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各地区的人才结构和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也是影响地区创新水平的重要因素。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人才结构在科技活动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各地区所包含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情况是创新活动重要的人才来源,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投入到研发活动中的时间状况对地区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因此关注从事研发活动的人才结构情况能够较好的预测和反映地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能力的建议我国各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升各地区的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富差距的缩小等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提高地区创新能力的基础,研发经费投入是提高地区创新水平的经济保障,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人才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资源。同时,地区的创新能力又能加快地区的产业升级,极大的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由此提出建议:
一、加快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国家应加大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基本设施建设力度,改善落后地区的道路交通、医疗设备、教育设施等基本生存条件。促进各地区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地区劳动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同时,结合各地区特色,鼓励当地居民创业。
二、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推动地区创新。政府应加大对技术研发的经费投入,增加研发机构数量,加大地区科技研发规模,为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通过建设创新孵化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加大对地区创新做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的奖励力度,激励研究人员和机构的工作热情。
三、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削减第一产业比重,提高非农产业增加值,加快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行业向环境友好型、高产品附加值制产业转型,加快传统制造业向生产服务型制造业、高新技术型制造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占比。
四、重视人才培育工作。加大教育力度,增加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质量科技人才,为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储备人才资本。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帮扶力度,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住房、户口、医疗、子女入学等政策帮扶,解决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姚迪,赵惠芳,徐晟. 中西部地区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20-26.
齐红明,许小伟. 欠发达地区创新能力及影响因素的OLS分析——以辽西北地区为例[J]. 科技和产业,2012,09:71-74+126.
康继军,侯雪琨.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J]. 技术经济,2011,03:1-6+116.
魏守华,吴贵生,吕新雷. 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J]. 中国软科学,2010,09:76-85.
张建升,杨勇. 区域创新的空间邻居效应——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11,03: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