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5-22 15:38 的文章

氢云研究:积极性不高,安徽氢能产业何去何从

作者:邱月盈,博士;yong,汽车分析师

纵观世界能源发展史,每次能源变革都伴随着一场工业革命,而与能源结构变革相关的产业必将成为这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目前全球能源生产和利用走在脱碳加氢的路上,逐步进入了“清洁化、智能化”时代,再叠加上国家能源安全的议题,这为全球的“氢能经济”崛起和发展提供了逻辑论证的起点。

氢云研究:积极性不高,安徽氢能产业何去何从

图 1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氢能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美国、欧洲处在技术和应用制高点;日本、韩国、德国、澳州和马来西亚等国将发展氢能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纷纷出台了国家氢能规划,从明确产业定位、组织机构、示范应用、目标及要求、政策支持、配套措施等方面来抢占全球氢能产业的先发优势。以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为例,2019年全球新增了83个加氢站,总数达到了432个。在2015到2019过去5年中,全球加氢站保有量增加了135%。此外还有226个加氢站正处于规划阶段,全球氢能产业建设达到了一个高潮。

中国在2016年印发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必须加快推进我国的能源革命,发展能源科技,调整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19年将“推动加氢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国内掀起了抢占氢能产业赛道热潮。随着大型国有企业不断进场,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拐点临近。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将氢能列入能源范畴,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氢能的能源地位;四部委发布文件,中央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在中央进一步定调下,2020年我国的氢能产业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逐渐形成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武汉地区、川渝地区、山东地区六个氢能产业集群。

其中长三角的氢能联盟占据了国内氢能产业发展高地,在长三角一体化内的省市,除了安徽省以外,江、沪、浙均发布了省级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来看,安徽氢能产业的发展是远远滞后于江沪浙,安徽省内的氢能产业还处于企业自下而上的早期摸索阶段。根据2020年安徽发改委网站显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标“安徽省氢能产业发展研究项目”,说明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考虑做顶层设计工作。

氢能产业是一个标准的政策驱动型产业,没有政府顶层设计的引导和推动是较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目前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中有超过10个城市有氢能项目,整体上呈现“种类多、无规划、规模小、无龙头”特征。

目前新能源汽车有两条主流路线,即锂电和氢燃料电池路线。锂电发展好的地区发展氢电的积极性均不高,例如比亚迪、吉利所在城市深圳和杭州并没有发展氢电的动力。那么,随着4月份安徽省国资委投资蔚来汽车112.6亿的大手笔事件发生后,一个疑问是,既然安徽重点发展锂电,到底会不会再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产业?在长三角氢能走廊战略布局中,安徽到底跟不跟?为此,本文从安徽省产业现状、氢能产业分布、重点企业情况、科研院所支持、政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安徽省氢能产业现状分析

安徽省发展氢产业的基础。安徽省汽车产业、装备工业、钢铁和煤化工产业发达,这些产业与氢能产业发展关联度高,存在通过发展氢能实现产业升级、延展、协同和创新的需求和空间。尤其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新增长点。与江沪浙相比,安徽在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与下游应用上均有一定的优势。

氢能产业是工业先进性代表产业,具有链条长,科技含量高、技术密集等特征,其中核心材料、零部件技术涉及能源、信息、环境、材料四大基础产业的集成创新,是被国外封锁的“卡脖子”工程。

安徽合肥是四大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之一。所以发展氢能产业符合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定位,也是安徽省的职责所在。可见,安徽省具备发展氢能产业的基础,也符合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定位,属于国内“有产业基础,没政策”的典型案例。

1、安徽省氢能产业分布

经过调研,我们统计了安徽省涉及氢能产业的企业名单如下:

氢云研究:积极性不高,安徽氢能产业何去何从

图 2

根据以上统计,我们发现安徽省有16个地级市,其中超过10个地级市有氢能项目,涉及产业链各个环节,但十分零散。如下图所示,概括而言,目前安徽省氢能产业分布(图中灰色部分)涉及上游氢气制备、中游氢燃料电池系统,下游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几个环节。

氢云研究:积极性不高,安徽氢能产业何去何从

图 3

2、安徽省氢能产业重点企业介绍

接下来,我们介绍下安徽省内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

明天氢能

明天氢能是国内知名燃料电池企业,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的电堆、同济大学的系统控制与集成为企业核心技术,已建成燃料电池系统自动化生产线和加氢站一座。

产品方面,日前明天氢能已经下线60KW燃料电池电堆产品,总体性能参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项目方面,国网安徽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与明天氢能签署协议,打造中国首个兆瓦级氢能源储能电站;中标两台六安市氢燃料电池公交项目。企业合作方面,明天氢能已于雪人股份、安凯客车、开沃新能源等企业达成合作关系。

氢云研究:积极性不高,安徽氢能产业何去何从

图 4

由于六安市经济体量较小,尽管市政府大力支持,但仍难以在资金、市场上提供足够的支持帮助,限制了明天氢能的发展,如果这种情况短期内没有改变,明天氢能将出走省外寻找业务发展是早晚的事。

奇瑞汽车

奇瑞汽车是国内知名的整车制造商,在纯电动汽车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且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上已经耕耘10年。早在2010年世博会,奇瑞就曾以东方之子汽车为平台,展出一辆产品型号为SQR7000的燃料电池轿车,并登上了上榜国家工信部《第210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氢云研究:积极性不高,安徽氢能产业何去何从

图 5

一直以来奇瑞坚持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目前,奇瑞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同时,奇瑞也在同步开发燃料电池大巴,目前处于实车检验阶段。问题是,奇瑞汽车已经被山东国资委下属企业收购,理论上应该不算是安徽企业了。

晨马氢能源

晨马氢能源科技是宝武集团马钢股份的子公司,是马钢股份煤制氢产业载体。目前项目占地约40亩,总投资约2亿元的6000Nm³/h焦炉煤气提氢项目已经启动。

氢云研究:积极性不高,安徽氢能产业何去何从

图 6

马钢股份作为国内钢铁巨头之一,能够提供大量的焦炉尾气进行制氢,并且有丰富的气体生产、运营的经验。若马钢股份基于晨马氢能源平台在制氢上大力投入,可以快速扩大安徽省制氢规模,建立完善的氢气储运网络和管理标准,并为三大省属煤炭企业提供煤炭清洁化应用范例。遗憾的是中国宝武已经将马钢收购,处在权力交替期的晨马氢能源几乎无法作为,至今停滞不前。

伯肯节能

2019年1月,北京伯肯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濉溪县签署了投资建设氢能源产业链项目的正式协议书。 北京伯肯将投资建设3座加氢站,一座制氢站及光伏发电厂,并提供100台燃料电池公交车,50辆市政环卫车,50台物流车在当地示范运营。

氢云研究:积极性不高,安徽氢能产业何去何从

图 7

2019年7月,濉溪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淮北伯肯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三方签署了濉溪县氢能开发利用合作投资协议。加氢站的建设由淮北伯肯公司承担,制氢厂的建设则由中国能源负责。

伯肯节能主营天然气/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气站设备、天然气/氢燃料电池汽车供气系统相关业务,是国内少数具备自主研发生产各类瓶阀及组合阀能力的企业之一,能够生产70MPa的供氢系统、加氢站设备及车载空压机等产品。忧虑的是伯肯节能是一家中游企业,在资金量上想撬动上游基础设施存在捉襟见肘的困难,还需要另有资金雄厚的能源类企业支持。

4、安徽省氢能科研院所分布

除了重点企业,科研院校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多个省市在其规划中均强调了与科研院校合作,搭建平台、培养行业人才的发展路径。

氢云研究:积极性不高,安徽氢能产业何去何从

图 8

5、安徽省氢能政策及产业联盟

目前安徽16个地级市中,仅有六安、铜陵两个城市出台了市级氢能产业政策和发展思路的文件。淮北市以濉溪产业园为先导,并没有市级规划。铜陵市自己发展了一个联盟,联盟内的企业实力和产业链的完整度还有待改善。

氢云研究:积极性不高,安徽氢能产业何去何从

图 9

6、安徽省加氢站等基础设施

加氢站是发展氢能的基础设施,也是衡量地方氢能产业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安徽仅在六安建成一座加氢站,有两辆安凯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运营,由于加氢站未能满负荷运营,暂时还不能盈利。

氢云研究:积极性不高,安徽氢能产业何去何从

图 10

二、机遇与挑战

安徽省处于新兴产业高速发展阶段。在安徽省“十三五”规划中有5大类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发展基础较好,相关产业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产值均超千亿元。近年来,新型显示、机器人、硅基材料、现代中药、集成电路和通用航空等一批产业快速崛起,共同奠定了安徽合肥作为四大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之一的地位。

氢云研究:积极性不高,安徽氢能产业何去何从

图 11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做了一个安徽省氢能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如下:

氢云研究:积极性不高,安徽氢能产业何去何从

图 12

三、新补贴政策对安徽氢能产业的影响

在新近流出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政策中,财政部取消了普惠性的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政策,将确定若干示范城市,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

申请示范城市的要求包括: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

在这份文件的行文抬头中并没有提及安徽,也没有声音对安徽的缺席提出疑问。这表明无论在财政部里还是在产业内,对于安徽的认知都是“没有基础、没有积极性”,自然更谈不上“有特色”。至少在目前,安徽省缺席氢能产业是公认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安徽极力融入的长三角正在通过“长三角氢能走廊”,加速长三角氢能一体化进程。

更为重要的是,本次的推广政策强调先到先得,一事一议,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中央将拟定总预算规模,单个城市不设上限,奖励发完就截止,而且原则上非示范地区外不给奖励。

即使正式版的文件中取消了申报城市的地域限制(允许城市群联合申报),在氢能产业发展上相对落后的安徽省也难以拿出一个合适的城市,或者一个合适的方案去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其他城市进行竞争。

经过了纯电动汽车的“产业盛宴”后,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蛋糕必然不如十年前的大,财政部此前甚至公开放话希望燃料电池补贴随新能源汽车补贴整体退出。此外,本次的推广政策同时强调扶植龙头,体现了氢能产业发展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恒强。

可以预测,中央拟定的总预算规模很难做到雨露均沾。在“先到先得”的标语下,本已落后的安徽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由于财政选择性扶持的原因将被先发地区进一步甩在后面。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就发展不顺的安徽省,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恐怕也难以取得一个好成绩,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作为国内知名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的安徽始终没有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国家将汽车产业逐渐向产业优势地区集中的情况下,安徽省能否保留自己的汽车产业都成了一个问题。这也许是安徽省重资引进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的原因之一。此番引进纯电动汽车新势力企业,也许是安徽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进行选择的结果。即使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达如深圳这样城市,在拥有了比亚迪的情况下,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同样严重滞后。

四、安徽氢能企业如何应对?

尽管如此,安徽部分地方政府与企业,在没有省级政策指导的情况下,已经开始自行寻找发展方式。安徽一共有三个能源转型城市,除了马鞍山受到中国宝武重组的影响而无法独立发展之外,剩下的铜陵市、淮北市还有六安市的明天氢能还在积极争取发展机会。

淮北市以伯肯节能濉溪县加氢站和濉溪氢能产业园项目为先导,探索煤炭资源枯竭性城市的产业升级、转型之路。

铜陵市则联合美国AP公司、同济大学,以“氢动长江”为概念,发布了安徽省省首个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首个氢能产业研究院。

作为安徽省氢能企业的代表,六安明天氢能也在省外寻求市场空间,在在重庆两江新区建设明天氢能西南工程中心及氢能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研发和生产基地。

最后,对于安徽省的氢能产业,本文认为也许不是缺少希望的种子,而是没有培育的土壤。淮北与铜陵正在寻找跳出安徽没有顶层设计的发展方法,企业在难以开拓省内市场的情况下在省外寻求生存空间。若安徽省继续忽视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呼声,恐怕将失去虽很弱小、但已萌芽的氢能产业。

回到最初的问题,安徽是否合适发展氢能?从产业基础而言,安徽省确实具备发展氢能产业的潜力,甚至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备。但没有省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产业顶层设计的科学规划,安徽省很可能将错失氢能产业的发展机遇。令人担忧的是,如果纯电动汽车路线发展再不顺,又忽视了氢燃料电池汽车路线的发展,未来安徽很可能将输掉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上的竞争,在汽车产业整合的大背景下,存在失去本土汽车产业的风险。

欢迎关注氢云链,获得更多氢能产业资讯。

氢云研究:积极性不高,安徽氢能产业何去何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