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美关系变化,国内技术发展会顺势崛
什么是危机?危机就是危险中孕育着机会。
近两年国际关系的主旋律是“冲突和对抗”,矛头直指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
自2018年年中冲突开始,美国制裁中兴、制裁华为、实体清单等动作密集出现。
究其本质,大概率是美国对于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充满了戒备与防范。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用市场换技术”的思路已经遍及各行各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从附加值最低的基础制造业抓起。
起步阶段,通过庞大的人口红利及尚未开拓的市场版图,我们的制造业慎小起步,当下已经搭建起世界上最齐全的工作部门体系。
但中低端与高端制造业比例悬殊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整体从业者。
中国制造业若想进一步发展,必须通过技术研发的大量投入,向上野蛮生长,吞掉国际贸易中利润及附加值最大值的高端制造业部分——这是生长周期中,极具考验的一环。
而美国作为既得利益者,天然不希望中国企业改变现有的国际贸易秩序,冲突与制裁从而诞生。这批被制裁的企业名单,恰恰就是中国冲击高科技产业的筹码,它们的发力点包括但不限于通讯技术,AI芯片,人工智能等行业。
美国的制裁,看似危险,实则挟裹生猛机遇。
危险显而易见。中国的科技产业基础始终相较薄弱,来自上游供应链的直接制裁,对于中国企业的冲击极大。譬如美国对于华为的制裁,直接导致了海外市场谷歌服务对于华为智能机实行断供,华为海外市场发生肉眼可见的大幅萎缩。
但机遇也呼之欲出。制裁手段激发了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心和速度——投资规模高达40万亿的新基建,将奠定中国未来发展的蓬勃动力。
什么是新基建?可以用三张网来解释,包括信息网,能源网和交通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信息网,最近几年热门的“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概念都包含其中。随着40万亿的投资逐步到位,相关产业将迎来迅速的爆发。
纵然中美关系变幻莫测,但崛起总是发生在每当变幻时,以新基建为主的相关产业即将迎来井喷时刻,希望科技企业戮力向上,早日抢占上游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