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4-10 18:04 的文章

从豪横女到包机,我担心的,是“小留学生”在

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严防死守两个月有余了。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每个人每天的情绪都被医生、军队、警察、志愿者的舍生忘死感动着。

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这两个月里流过的泪,会比过去二十年加起来都要多。

从豪横女到包机,我担心的,是“小留学生”在

正当我们欢送各省医务人员,为出钱出力的社会各界人士点赞的时候,最近一个礼拜,充斥社交媒体的声音却突然变得异常刺耳。

我最先看到的新闻,是那句“我们从欧洲回来的,就这待遇?”

从豪横女到包机,我担心的,是“小留学生”在

一开始我压根没往心里去,只是在心中默念了两个英文字母。

一个排在英文字母的第19位,一个排在英文字母的第2位。

你要说你是从美国回来的,我可能还会把那个视频多看两遍,毕竟美国暂时还是世界第一强国。也让我好看清楚高级脸到底长啥样,引以为戒。

可是世界的中心早就不在欧洲了,他的自信究竟来自于哪个年代,或者朝代?

等我看清楚他的相貌时才发现:你“优秀”的样子真像个傻…

从豪横女到包机,我担心的,是“小留学生”在

记得储殷教授的学生从布鲁塞尔回国时,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储殷:怎么样,布鲁塞尔还可以吗?

学生:凑合吧,二线城市。

储殷:我说布鲁塞尔。

学生:是布鲁塞尔啊,跟石家庄差不多。

其实哪止是布鲁塞尔,你要是去伦敦和巴黎的街头巷尾走走就能发现,除了房子风格和我们不一样,生活和基础设施方面,那里的大部分地方基本也就略强于我们的城乡结合部而已。

我懒得理这人,太low。但是没想到还有更low的。

从豪横女到包机,我担心的,是“小留学生”在

不戴口罩非得跑步的豪横女,非但没有因为自己澳大利亚的国籍受到“优待”,反而被勒令限期离境。

更倒霉的,是事情刚一曝出,她就被辞退了。

她可能忘了自己供职的公司是一家国外的医药公司,医药公司的“求生欲”,那是一般人能比的吗…

好不容易把这位爱健身的澳大利亚华人送回老家去跑步,我又刷到了一个更早时间时,北京机场一个拒不配合检查,辱骂民警的“外籍”女子。

从豪横女到包机,我担心的,是“小留学生”在

“在国外没人敢看不起我,我以后都不会回国了,跟你们说话太掉价了,真的太掉价了。”

威胁民警把自己抓起来,还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件事,期待有人为她鸣不平。

这么合理的要求,自然应该被满足。

该女子当天就因为妨碍公共秩序、阻碍执法被拘15天。而全国人民,也都看到了她那副高高在上的嘴脸,和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后续其实挺可笑的。“经调查,该女子,中国籍…”

从豪横女到包机,我担心的,是“小留学生”在

本以为终于可以让我消停会,好好地再刷一刷我们英雄们的伟大事迹,结果刷着刷着,又跑出来个“小留学生”包机回国事件。

如果说前几件事让我感到愤怒,那么这件事却着实令我担忧。

我试过为他们找出从小就出国的合理理由,但确实感觉哪条理由好像都说不通。

从教育方面来说,早在特蕾莎·梅时代,英国就傍着中国要签中英教育协议。

本以为是互通有无,但是在这之后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英国的教材开始原文翻译中文教材。

而英国教育专家对中国数学教材的评价是:“这简直就是艺术”。

从豪横女到包机,我担心的,是“小留学生”在

从生活方面来说,在中国之外,你可能都找不到第二个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更加便利和完善的国家。

从社会福利来说,那你也不该去英国啊。虽然这种情况会逐渐改变,但是就目前来说,北欧不好吗,澳洲不香吗。

从科研前景来说,我要是没记错的话,近几年的发明专利好像英国也排不上号。

理由,可能只有一个:居住满10年拿绿卡,甚至移民。

从豪横女到包机,我担心的,是“小留学生”在

一个长达十年的计划,累计约400万人民币的投入,不可谓不为之计深远。

但是你这计划是不是恰好把方向给走反了。

如今世界格局的中心,明明正在向东移,你非得让孩子出国接盘。

这种操作,放在资本市场里就是“一买就跌,一卖就涨”,标准的“抄了个顶,卖了个底”。

从豪横女到包机,我担心的,是“小留学生”在

不过这也不是我所关心的,我在意的,是这些从小没有受过中华文化和精神熏陶的孩子,即便是将来回国发展,还能适应这个到处都充满了智慧的社会吗。

从“跑步女”到“待遇男”,从“矿泉水女”到“掉价女”。

除了他们本身的素质低下之外,长期在国外受到异国文化的熏陶,价值观显然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变得和我们格格不入。

和他们交流,真的是着急都急不到一块去。

我不禁感到困惑,所谓的发达国家,究竟教会了这些孩子什么?

从豪横女到包机,我担心的,是“小留学生”在

如果说“欧洲男”们是国外文化造就的半成品,那么从小就在国外生活和学习的孩子,他们可是大概率会成为完整的“成品”的。

文化和精神,包括修养和格局,就连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要穷其一生去探索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家长对着视频,或者是陪读时的只言片语,又怎么可能教得会自己的孩子?

等这些孩子长大了,世界的重心完全有可能已经落在东方了。那时,这些利己主义的父母大概率又会上赶着让孩子回国发展。

可是这些从小就生活在国外,学习国外文化的孩子们,真的能适应这片孕育他的土地吗?

很难说,至少不太容易办到。

从豪横女到包机,我担心的,是“小留学生”在

十年的时间不算短。

它足可以让你的孩子变得只认识女王,不认识孔子;只知道权利,不知道义务;只希望自由,不懂得自律。

而这,又将是谁的不幸呢。

『诚言呈语』每天趣谈教育新鲜事。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