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0-04-04 02:41 的文章

生死线上的突击队

    3月8日凌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突击队员陆智杰接到命令,要他立刻进入重症病房对一名病情突然发生变化的患者进行抢救。病房里的医生向陆智杰报告了患者当前的情况“心率145,氧饱和度76”。一听这些数字,陆智杰意识到紧急插管是必须的了,他穿防护服的速度也在明显加快。

    在医院成立的7个突击队里,切管和插管属于风险最高的两支队伍。队员们要直面患者打开的气道,那里集聚着高浓度的新冠病毒,防护必须严丝合缝,操作需要特别谨慎。戴上正压防护头套,这是最后一道程序,陆智杰快速向病房跑去。那里已经有五六名医护人员严阵以待,只等他下达突击的指令。空气仿佛凝固在了这里,与死神交锋的每分每秒都是那么宝贵。

    当陆智杰准备在喉镜下行气管插管时,没想到气道里全是黏痰,喉镜下什么都看不清楚。而此时,患者的心率正在不断下降,陆智杰马上对护士下达医嘱:“快挤皮球,用肾上腺素……”生死一线间,他很清楚,如果气道阻塞的问题不解决,短时间里缺氧改善不了,患者很快就会被疫魔抢走。此时此刻,只有排除万难,把管子送进气道,才能救回他的生命。

    于是,陆智杰再次用负压吸引器为患者吸痰,找准时机快速打开患者口腔,俯下身来,面对开放的气道,他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直觉再次进行插管。为了确保插管成功,陆智杰不停地在心里对自己说:近一点,再近一点儿。此时,他和病人的脸相距不到10厘米。

    “进去了。”随着管子置入气道,陆智杰跟着松了一口气。插管成功了!病房里,所有医护人员的心跳都跟着加速,手心里全是汗。守着得来不易的战果,陆智杰不敢有半点疏忽,他马上走到病人床旁给他除颤,然后继续指挥医生护士进行心脏按压。不一会儿,P波和窦性心律回来了,患者的心跳也恢复了。这时,陆智杰的防护服里面已经全部湿透了。

    插管前后只有短短十几分钟,陆智杰却如同在与看不见的敌人激烈拼抢。在勇敢的突击队老兵面前,形势终于被彻底扭转。

    走出“红区”的陆智杰洗消完毕,和战友们用手肘相碰庆祝胜利,做医生的成就感和挽救生命的幸福感,让他不由得欣喜拭泪。“做医生就是这样的,病人好比什么都好。最后病人救过来了,就是我最高兴的事。”

    二

    2月13日,接到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抽组命令后,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工作部领导和西部战区总医院的领导立即从北京和成都两地出发,赶往武汉指定的任务点位。

    湖北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的主楼是一座3个月后才打算交付使用的毛坯楼,设施不全,水电都没通。别说标准的传染病房,就是做普通病房用,条件也还差得很远。可4天后,医院就要组建,收治就要展开,怎么办?

    现地勘察后,两个人站在楼前迅速达成共识:分工负责,没有条件咱们创造条件也要把仗打好。

    这期间,在联勤保障部队和地方政府的全力保障下,工程日追夜赶。医院的改造工程和火神山、雷神山一样,再次对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给出了充分的例证。

    2月17日,来自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的1200名医务人员全部到位。临时党委根据医院成立相对较晚、救治任务却十分繁重的实际,提出了“后来争先、勇创一流、压轴收场、决胜收场”的战斗口号,拉开了与新冠病毒的战斗序幕。

    护理部助理员郑洁为了参加任务,推迟了筹备已久的婚礼。临行前,未来的公公婆婆发动全家人给准儿媳加油鼓劲。同为军人的未婚夫还写下一首诗为她送行。

    像这样豪迈地走进光谷院区的,何止郑洁一人。

    光谷院区政治工作部主任王继新的女儿王悦是一名刚刚步入职场的“95”后姑娘,自从父亲赴武汉执行战“疫”任务后,王悦的心里非常牵挂,也只能通过微信联系。“老爸,您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孩子,等医院没有病人的时候,我就回来了。”

    3月10日晚,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王继新回到房间,看到了女儿写给他的一封长信。“三个词六个字”,放心、加油和祝愿,是女儿王悦这段时间里所有的情感表达。孩子从小文采出众,一封信写得十分动情,结尾的一句话,更是让父亲王继新忍不住泪目。“老爸,您总是这个样子,整天忙忙碌碌的,我从小看的最多的就是您的背影……”

    王继新知道,女儿这不是埋怨,是期盼。面对疫情,每个家庭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可大家为什么还要义无反顾地来呢?是使命的召唤,是深入血脉的家国情怀和军人家属们长期的奉献和支持,让他们慢慢变得习惯,家人也成了这个绿色方阵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护人民健康,守万家团圆,这就是所有医疗队员向前冲锋的动力源泉。

    三

    医院成立以来,入院、重症、出院、抢救这些数字和数字背后的故事,时刻牵动着全院同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