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0-03-25 15:23 的文章

东风17末段攻击速度并不算很高 为何美军仍如此

来源:兵工科技

图注:东风-17导弹弹头采用了小钝头带尾舵细长乘波体的气动布局设计,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高超声速滑翔体构型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中,东风-17导弹首次公开亮相,无疑十分引人瞩目。东风-17导弹不同于以往任何国产导弹,它是一款高超声速滑翔导弹,具备多种优点,可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那么,这款科幻感十足的导弹,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东风-17导弹弹头采用了小钝头带尾舵细长乘波体的气动布局设计,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高超声速滑翔体构型。

高超声速飞行器一般采用钝头体头部,即使是细长飞行器,其头部尖端也做成微钝头。这是因为,根据气体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头部前缘驻点曲率半径越大,其对流换热效果越好,可减轻头部热负荷。因此,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外形首先要从减少气动加热的角度来考虑。实验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摩擦阻力占总阻力的比例越小时,气动加热传给飞行器的热量就越小,球首钝头体摩擦阻力占比可低至1%,尖锥体头部就要大一倍或更多,流线型头部则会超过30%。目前的航天器已广泛采用钝头体设计。

而采用小钝头的细长体,在降低气动加热的同时,不但可以有效减少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阻力,并且能降低正面的RCS,提升隐身能力,增强突防效能。

此外,乘波体的气动布局设计,是为避免超声速飞行时飞行器上、下表面存在压力沟通,保证下表面高压气流不移动到上表面,提高飞行器升力和升阻比。东风-17滑翔体弹头的射程之所以比东风-16明显提高,主要应归功于升力体弹身的乘波体气动设计,可使弹头在速度衰减不多的情况下,产生足够的升力维持飞行高度,滑翔增程。

图注:东风-17的末端攻击速度最大应能达到10Ma左右,射程应不低于2000千米


东风-17导弹采用了弹径1米左右的东风-16导弹的单级火箭作为助推级,弹径1米左右的单级火箭助推的东风-16系列导弹弹头末端速度可超过10Ma(有改进型可超过12Ma),射程1200-1500千米。东风-17的高超声速滑翔弹头未带动力,除了姿态控制发动机之外,滑翔弹头没有安装助推火箭发动机,姿控发动机仅能提供机动飞行的控制力矩,可与弹头的几块气动舵面联动操纵滑翔体。单纯的滑翔弹头,在拉迎角产生升力增程或做机动规避动作等时候,都会损失弹头的动能:高空空气密度很低,飞行阻力较中低空小,但阻力依然存在。

因此,鉴于弹道式飞行器东风-16末端速度并不算高,可推断出东风-17的末端攻击速度最大应能达到10Ma左右。而高超声速滑翔体构型以及诸多先进的技术,使其最大射程应不低于2000千米。


尽管东风-17导弹的末段攻击速度不算很高,但其与弹道式飞行器相比,更为机动灵活。

东风-17导弹可全程在大气层内飞行,随时可以利用气动力进行三维空间内的飞行机动,机动灵活。这对防御方的预警和跟踪测量雷达,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而美军现有采用直接命中体制的标准三系列或者萨德系列动能拦截弹,受制于发射系统对导弹尺寸和重量的限制,都采用了小直径弹体,动力特性和机动能力均有不足,面对传统机动能力有限的弹道式飞行器,尚有一定拦截概率;面对东风-17这类兼有弹道式飞行器飞行速度和气动目标机动性的对手,拦截概率将会很低。

图注:东风-17导弹具有突防能力强、精度高、机动性好等特点

此外,由于东风-17导弹采用了诸多隔热与降温措施,并可能采用了红外波段隐身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红外探测设备对其的发现距离,提升了隐身性能,增强了突防能力。

在打击精度方面,由于东风-17的滑翔体弹头在飞行全程中均处于可控状态(可采用多种方式的复合制导,在传统弹道导弹制导方式的基础上,直接引入景象匹配等巡航导弹的制导方式),可根据需要实时调整,其命中精度将比传统弹道导弹(一般采用惯性加卫星导航修正,或惯性加雷达末制导等)的精度更高。这类导弹接近或达到巡航导弹的米级精度,已经是新常态。

另外,该导弹采用了一体化发射车,发射车越野能力和机动性较高,发射系统自动化和自主化能力强,可以做到随处能走,随处能打。既提高了导弹系统的生存能力,也提高了其使用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