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0-03-17 09:27 的文章

战“疫”要快,战役更要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军队先后派出3批共4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各省市相继派出近4万名医务人员分赴湖北各地支援医疗救治工作;火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10天,紧接着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又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生死竞速;病毒核酸检测确诊时间从初期的数天缩短至数小时……正是由于迅速反应打出联合行动的“组合拳”,疫情防控正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

    兵之情主速。战“疫”如此,战役更是如此。战争进入信息时代,无人化、隐身化、精确化、高速化武器装备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指挥手段迅猛发展,使得侦察预警、指挥控制、远程机动、精确打击能力空前提高,作战节奏明显加快,行动周期明显缩短,先敌一步、快敌一拍成为制胜关键。

    态势感知快。现代战争,交战双方发现即摧毁的能力大幅提升,谁能在“读秒战争”中快速感知、先敌发现、全程追踪,谁就能掌握战场主动权。贝卡谷地之战中,以色列之所以能通过短短6分钟的攻击,彻底摧毁叙利亚10多个萨姆导弹阵地,完全得益于对战场态势的全方位实时掌控。快速感知态势的关键,是构建起涵盖全域多维空间的联合战场态势感知体系,运用信息获取、数据融合、数据挖掘、态势显示等技术,标准化、格式化高效处理多源、海量战场态势信息,生成战场综合态势图,提供精准、及时、共享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筹划决策快。《吴子·治兵》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如不果断筹划决策,战机可能转瞬即逝。这就要求各级指挥机构立足最复杂、最困难局面,充分预想战场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作战预案并根据态势变化适时修订,在指挥信息系统支撑下高效开展联动作业,提高决策时效,果断定下决心,快速传递指令。近年来,外军围绕智能化和自主化作战启动大量基础技术研究项目,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人机混合智能压缩指挥员在“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周期中的时间,提升筹划决策效力。

    部队行动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明代尹宾商把前人用兵经验浓缩为 36 个字,其中对“迅”字解释为“疾雷暇掩耳乎?掣电暇瞬目乎?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则速攻之,速围之,速逐之,速捣之,靡有不胜”。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论是机械化、信息化还是未来智能化作战,部队拥有快速反应能力始终是创造有利战机、快速控制局势、达成作战目的的“硬核”指标。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仅用31个小时就攻克锦州,开创了我军迅速赢得攻坚作战的经典战例;俄格战争中,俄第58集团军接到命令后2小时20分钟即完成一切作战准备,仅用50分钟就从驻地抵达任务地域,牢牢掌握先机。

    战场调控快。克劳塞维茨曾指出:“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领域,偶然性会增加各种情况的不确定性,并扰乱战争事件的进程。”战争是典型的复杂巨系统,自人类有战争以来,还没有完完全全按“脚本”进行的作战。指挥员如何根据战场态势变化,及时调整兵力部署、修订作战方案和作战计划,作战人员如何根据战场变化快速灵活处置当面情况,都是影响作战行动能否达成预期目的的重要因素。淮海战役发起前,华东野战军侦察部队发现黄百韬兵团准备回撤徐州,为了达成迅速歼敌之目的,粟裕当机立断建议提前2天发起作战,报请上级同意后将战役发起时间由原计划的1948年11月8日晚改为11月6日晚。后来的结果证明,因敌而变、快速调整计划赢得了战役主动,成功在碾庄地区围歼了敌军。

    效果评估快。作战效果决定着作战进程发展。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交战双方作战手段增多、信火一体打击猛烈,能否快速对作战进行准确有效评估,已成为战中筹划和调控部队行动的关键。实现作战效果快速精确评估,要依托侦察情报体系、武器平台控制系统等实时掌控部队行动和打击效果,借助“人-机”作战评估系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快速推进“侦、控、打、评、保”循环速度,为实现先机制敌、快速制胜提供强力支撑。自伊拉克战争开始,美军即对精确制导武器加装数据链,使其在飞行过程中可实时调控攻击参数、选择目标并对攻击效果进行评估,大大增强了作战效能。

    作战保障快。某种程度上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保障。信息化条件下,参战力量众多、行动节奏加快,多域联合作战要求不断增高,作战行动对快速、高效、实时保障的需求极其强烈,作战保障已经与作战行动高度融合、一体并行,成为制胜的重要支撑。打造快速高效的作战保障能力,应构建科学完善的作战保障体系,高水平统筹气象水文、通信、工程、核生化、后勤和装备保障等内容,实时对接任务需求,快速调动力量资源,精准组织保障行动,确保作战行动顺利实施。